第77章 将军和书生
作者:王大胃   欢乐宋最新章节     
    正事儿聊完,又扯了会儿淡,正要散会,门口的老兵见状进来禀报:俘虏们推举了一位代表,想来商讨一下战俘待遇问题。
    众人面面相觑,心头一阵懊悔。早知道问问当事人的意见就不用这么费劲了。
    王厚当即下令:“带进来。”不过语气上怎么听都是“速速有请”的意思。
    老兵退去,不多时,领进一名俘虏。这名俘虏脸上饱经沧桑,看上去得有一大把年纪了,穿着一件烂皮袄,头上却是束发,还绑了一块头巾。
    俘虏进来,先是环顾四周,面露疑惑,然后对着主位上的王厚抱拳躬身一礼,用蹩脚的汉话问道:“敢问将军,可是宋家天兵驾临?”
    他们这群人确实是宋人打扮,但是会场气氛很民主,跟正经宋军完全不一样,所以这名俘虏有此一问。
    一声“将军”叫得王厚浑身舒坦,当下挺直腰板,用纯正的洛阳正音答道:“正是。本将在大宋秦凤路公干。你求见本将,所为何事?”
    那俘虏听后满脸激动,当即飙出一大段言语。王大卫没听懂,但是可以听出不是蕃话,而是......四川话。
    俘虏说到一半,顿住,转而用洛阳正音重述一遍。
    不过他的洛阳话非常不标准,夹杂着不少四川口音。这大概就是这个时代的“川普”吧!
    “回禀将军:学生姓唐,名休,字知恤。成都府路邛州人士。
    学生流落此地已经七年,当初离家之时,老母尚在,七年间,音信全无......恳请将军放学生归乡,日后结草衔环以报将军大恩。”
    王厚惊讶道:“读书人?”
    唐休老脸上带着羞愧:“学生读过几年书,也去过几次汴梁,只是......”
    王厚:“哎呦!给他搬把椅子。坐下说,坐下说。”
    王厚继续扮演征战多年的老将军,看来入戏挺深,一时半刻是出不来了。
    见唐休称谢落座,感概询问:“怎么沦落到这般田地?”
    唐休长叹一声,娓娓道来。
    连续的讲述中,四川口音逐渐减少,越来越接近洛阳口音。只是,依旧只能算川普。不过还是能听懂的。
    唐休年少时,家道殷实,可以让他安心读书。
    他读得也不赖,甚至一度有人拿他和隔壁眉州的苏氏兄弟作比较。
    唐休是景佑二年生人,比苏轼大两岁。不过看他现在的模样,若有人说他跟苏洵一般大都有人信。
    虽然唐休和苏洵的年纪差了很多,但两人的科举成绩是一样的——屡试不中。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科举真不如买彩票。买彩票还能时不时中个五块、十块的,科举只有特等奖,不中就啥都没有。
    而且,科举很费钱。别的不算,每届往返一趟的路费就不少。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留在汴梁做个“汴漂”,只是,那样更贵!
    居京师,大不易,自古皆然。
    考了几次都没中,父亲也故去了,唐休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只能放弃科举,打工、赚钱、养家吧!
    唐休在邛州小有名气,入职了当地一家大企业。
    这家企业经营着一条从邛州到青唐的商路,说起来也算是跨国大公司。
    这条商路还可以继续向西延伸,抵达西域、中亚......正是这一时期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正路原本是经过河西走廊,不走青唐的。但是河西走廊被西夏占据,而西夏又是一个很不正经的政权。
    政治上,时不时就来个太后秉正、外戚专权;政策上,一会儿汉化,一会儿胡化,没个准主意。
    反映到经济上,就是河西走廊的收税权由当地军头把持,自由度极大。
    今天喝嗨了,少收点儿,甚至不收;明天起床听到一声乌鸦叫,那就有可能收到你吐血。
    商人最怕的就是这种不确定性。哪怕你明确要收重税,只要一直稳定,也比这种“不可预料”强得多。
    于是,丝绸之路改道了,商人们宁可多翻几座山,走青唐。唃厮啰比西夏人靠谱。
    而且那一时期大宋和青唐的关系很好,双方要面对一个共同的敌人——西夏。
    在另一个时空,人们常用动物代表一个国家的性格,例如:美国用鹰;俄罗斯用熊;中国用大熊猫。
    如果用一种动物代表西夏,肯定是疯狗。
    你正吃着火锅唱着歌,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就突然扑上来咬你一口。
    正是在这一时期,唐休入职的这家企业飞速发展。
    但是,唐休没赶上好时候,他入职的时候,唃厮啰已经老了,控制力正在衰减,帐下诸部开始为自身谋划,显露各自为政之态。
    这也是胡人政权的通病,没有正经的思想、宗教、主义这些东西,凭什么让所有人抱团?
    偶尔冒出一个雄主,也不过维持一世的强盛。
    相比之下,中原政权就好多了,大家都信奉儒家思想,都向往大一统的社会构型。
    偶尔出一、两个昏君,没关系,自有名臣良相顶上;出个野心家,也没关系,大不了改朝换代,日子照样过。
    就是,如果好多野心家一块儿冒出来,那就得苦上一阵子了。
    不过,终究还是会一统的。这是铁律,是绝大多数人的内心期望,谁也阻挡不了。
    如此看来,儒家思想纵有千般不好,有这一点好,也就够了。只是,这真是儒家吗?最初实现大一统的可是法家啊!
    收回思路,王大卫继续听唐休的自传。
    唃厮啰的衰老引起青唐政权的内乱,唐休的工作单位深受其害。
    老东家忧愤成疾、驾鹤西去。少东家上位,一脑子忠义思想的唐休继续为新东家卖命。
    新东家年轻气盛、锐意进取,要亲自走一趟青唐。唐休苦劝,无果,还得随行。
    走西口的人千千万,成功的只有一个乔致庸,纯粹是幸存者偏差。唐休的新东家显然没有这种幸运,死于非命。
    唐休倒是没死,他这种识文断字、能写会算的人,在蕃人眼里可是宝贝。
    就是......想回家?没门!
    他就这么在这一带苟活了七年。
    语言不通,风俗迥异,饮食、气候差别巨大,当初一起被囚的同伴相继死去,只剩他自己一个人,连汉话都快忘光了。
    他倒也不怎么恨现在这个部落,因为当初囚禁他的也不是这个部落,那个部落早就已经被灭了。
    只是,谁抓到他都不放他走,留着他管账目、钱粮。他比部落里二当家更值得信任。
    这个部落的酋长就是在山谷中濒死一吼,把王大卫弄得灰头土脸的那位。
    他是唐休“侍奉”的第四位酋长。
    这一带的蕃人小部落很多,彼此攻杀不断,犹如养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