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鄘,字建侯,鄂州江夏县人,唐朝宰相,江夏太守李邕从孙。出身江夏李氏,登进士第,补秘书省正字,擢累吏部员外郎,进御史中丞。由河东节度使被召拜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晚年以太子少傅致仕,累封江夏县开国侯,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肃”。
李鄘,自称是战国名将李牧及秦、汉、晋的一些官员之后,自李鄘的四世祖李元哲起,李氏定居广陵,李鄘的曾祖父名李昉;祖父李璞,曾任郓州司户参军;父亲李暄,任起居郎,李鄘有一兄,名李郓。李鄘通过殿试,在书判中得了高分,被任为秘书省正字,后被朔方节度使李怀光邀为幕僚,累官监察御史。
李怀光反叛,占领河中,李鄘认为再跟着李怀光对自己家不利,于是称兄长在东都洛阳染病,母亲思念兄长。李怀光虽然同意他的母亲离开,并没有放行李鄘的妻儿,李鄘却把母亲和妻儿都送到洛阳。当李怀光为此责骂他时,李鄘说:“我李鄘在军中,不能侍奉母亲,但你为什么不让我的妻子侍奉婆婆呢?”李怀光无言以对。
李怀光的部将吕鸣岳被发现和河东节度使马燧私通,李怀光杀其全家,还发现李鄘及其同僚高郢也牵扯其中,李怀光集结军队,公开训斥他们,李鄘和高郢则称他们只忠于皇帝。李怀光将他们拘押。同年,李怀光自杀,所部向马燧投降,马燧释放了李鄘和高郢,邀请他们为自己的幕僚,后因马燧不听从自己的建议,李鄘离开他,在洛阳退隐。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的曹王李皋,邀请李鄘做幕僚,他同意了,随后他被召回京城长安,任吏部员外郎。
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去世,所部士兵拒绝朝廷诏令,推其子张愔继任,杀了一些服从诏令的军官,拘押了监军宦官。张愔自称兵马留后,德宗任命李鄘为徐州宣慰使,命他前往徐泗濠首府徐州安抚军队,李鄘说服他们释放了监军宦官。张愔向朝廷上表,求李鄘转交,李鄘见张愔在表章中自称兵马留后,指出此职未被朝廷认可,只有在表章中删除此称呼,他才答应转交。随后,德宗任张愔为徐州团练使,李鄘回长安后,任吏部侍郎。
唐德宗驾崩后,重病的太子继位为唐顺宗,李鄘任御史中丞,随后又先后任京兆尹和尚书右丞。不久,唐宪宗继位,此时长安匪患严重,李鄘再任京兆尹,以极大改善了长安的治安而闻名。不久,他又任检校礼部尚书、凤翔陇右节度使、凤翔尹,之前的凤翔节度使经常用“神策行营”的名号,并在去凤翔就任前先拜见神策军中尉。李鄘认为这不妥,在他的请求下,宪宗没有在他的官职中加上“神策行营”的名号,只称“凤翔陇右节度”。
宰相裴垍向宪宗指出河东节度使严绶无能,荐李鄘取代,宪宗同意,将严绶召回长安,改调李鄘为河东节度使。不久后,李鄘也被召回,任刑部尚书、御史大夫、诸道盐铁转运使。宪宗命权宦吐突承璀统军讨伐控制成德镇的军阀王承宗,李鄘和李元素、许孟容、李夷简、孟简、吕元膺、穆质、独孤郁都反对,最后宪宗仍然维持任命,但将吐突承璀的职衔由行营招讨处置使降为招讨宣慰使。
李鄘任淮南节度使及淮南镇首府扬州的大都督府长史,在凤翔和河东任职都不长,据记载是因为李鄘严格而且时常变更法度,使百姓无所适从。在淮南,他仍然严格,但却把地方管理得很好且富裕;同时在管理上很粗暴,他的幕僚无法阻止军官和技术专家粗暴行法乃至处决多人,李鄘的名声因此受损。当朝廷讨伐控制彰义镇的军阀吴元济时,吴元济的盟友平卢节度使李师道,调兵对淮南边境施压,李鄘从楚州和寿州调集约两万军队防止吴、李进攻,且没有向朝廷索要军费。由于国库在对吴元济的作战中耗尽,宪宗派盐铁转运副使程异去各镇征收赋税,李鄘贡上了淮南镇的盈余,其他镇也照做,缓解了国库的危机。
吐突承璀被贬为淮南监军,他和李鄘彼此尊重,互不冒犯,吐突承璀被召回长安,推荐李鄘任宰相。宪宗召李鄘任门下侍郎,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为宰相,但李鄘自认为不适合当宰相,更为被宦官荐举感到耻辱,当僚属准备奏乐庆祝时,李鄘哭着说:“我老了,想在地方上安享晚年,宰相不是我能胜任的!”李鄘到达长安后称病,没有参与宰相事务,他还拒绝了宪宗的接见,也不见来官邸探病的下属,不停上表请辞。宪宗改任他为户部尚书,其相位由李夷简替代,又任检校左仆射,兼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不久,李鄘以太子少傅致仕,累封江夏县开国侯,李鄘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