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西域见闻 张骞归汉
作者:叶瞎子   西汉爆浆史最新章节     
    张骞和他的匈奴老婆孩子,还有甘父,以及当年一百多随从中所有活下来的,逃了出去,脱离匈奴控制。
    他们可以选择南下回中原,但是张骞还是义无反顾地向西行去。月氏国在哪里还是不知道,只知道在西边,那就一路向西吧,走到哪里算哪里,死在半路上就死在半路上,何处青山不埋骨。
    既然出来了,就要有个结果再回去。就冲这个精神,我们就应该拜一下张骞,这个驴友的祖师爷。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西行的道路非常陌生且荒凉,大部分地段环境恶劣。好在这一路上并非完全没有人烟,走一段日子就会遇到一个国家,或者称部落更合适,这些国家的人口还不如汉帝国一个县。补给充足后,继续向西,几个月后,来到一个比较大的国家。
    我们不知道张骞一行人是如何跟语言不通的当地人沟通的,但是张骞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这个国家叫大宛,而且大宛人知道张骞等人的身份后,喜出望外,因为大宛人早就对汉帝国有耳闻,无奈千山万水,还有匈奴横于中间,想建交通商都难。
    既有如此想法,他们对张骞这个汉帝国使者自然非常客气,吃喝住行都是国宾级待遇,张骞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
    张骞在大宛见到一个优秀的马种,在中原和匈奴都不曾目睹。身高体壮,比中原的马几乎要高出一个马头,四肢修长,奔跑如飞,耐力长久。大宛人称之为汗血马,说它们的祖先是天马。
    张骞记下了,如果有一天能把这种马引入中原,匈奴骑兵何惧。
    大宛王和张骞闲聊,问到张骞此次为何西来。张骞实话实说,他是为了寻找月氏国。大宛王说月氏国他知道,由大宛向西到邻国康居,再南下便是月氏国。
    张骞当即要求大宛王派向导和翻译帮他到月氏国,并且许诺,他日返回中原,一定有厚报。
    这种举手之劳成人之美的事情,大宛王很干脆地答应了。
    张骞等人立即启程,至康居,经过短暂的停留后,南下到了月氏国。张骞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这个月氏国便是当年被匈奴逼迫迁徙至此的。
    张骞几乎有瘫倒在地的感觉,他终于到了。
    张骞以大汉特使的身份,觐见月氏国君。在位者是个孩子,由他的母亲监国。
    张骞向这位女主表明自己来月氏国的初衷:联合大汉,夹击匈奴。
    女主面作难色。后来向张骞表明心迹,月氏和匈奴的恩怨是几十年前的事情,如今她的国家这片土地很富饶,人民安乐,实在无心再起战端。况且,无论匈奴还是大汉,都离他们太遥远了。
    张骞没有放弃,继续留下做说客,兼做间谍,他把自己的随从都派出去,周转于周围各国,记录山川地貌人口军力,形成一份完备的西域诸国研究报告。
    月氏国人对这位来自遥远东方的使者没有恶感,任其逗留,并给予充足供养。
    张骞与其随从先后探查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奄蔡、安息、条枝、乌孙等诸国,一年多后,随从们陆续赶回,张骞依旧无法说动月氏国人,决定放弃,动身回国。
    张骞翻越帕米尔高原,沿昆仑山北麓向东行进。无奈半路又遇到了匈奴人,再次被捉,再次被送到军臣单于处。
    军臣单于和见了老朋友一样,拍拍肩膀,聊聊家常,哈哈大笑。张骞知道自己又跑不了了,老实在匈奴待着。
    一年多后,军臣单于病死,太子于单即位,伊稚斜发动军事政变,赶跑于单,张骞一行人趁乱向南逃。
    亏得甘父还活着,身为匈奴人,甘父精通打猎,寻找水源,张骞才算没饿死在半路。
    张骞来到了长安城脚下。他回来了,十三年后他回来了。翻过最高大的山脉,走过最干旱的沙漠,趟过最湍急的河流,踏过最辽阔的草原,张骞回来了。
    没变,长安还是那个样子,不知道皇帝还记得他吗?
    他去见了刘彻,皇帝和当年样子变化不大,不过多了几分威严。而张骞自己,当年走的时候还是英俊的白面少年郎,而今已经两鬓斑白,身材消瘦,面容憔悴,尽管他和刘彻年纪差不多,都是三十多岁。
    十三年前同去的一百多随从,只剩下了甘父一个人。
    刘彻哭了。他的国家有这样的忠臣烈士,他的国家对得起祖先,对得起后世,他的国家不会惧怕任何敌人。
    用现在的计量单位,即便只算月氏和长安的直线距离,都有3000多公里。来回上万里,一步一步走过。一个人要走多远的路,才可以叫男人。
    相关资料:
    大宛:其民土着,以耕作为生,位于今费尔干纳谷地,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交界地区,当时人口30万;
    康居:土着和游牧杂居,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哈萨克斯坦境内,人口60万;
    大月氏:游牧国家,本在中国敦煌一带,迫于匈奴压力西迁至今天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交界处一带,人口40万;
    大夏:土着农耕国,在今阿富汗北部,与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一带,人口在100万以上,大国,但军力极弱,一打就垮。
    张骞在此地曾见到产自中国巴蜀一带的竹杖、布料,得知来自南方的身毒国(印度),有说巴蜀地区神秘的三星堆遗址与此有关。
    欧洲马其顿王亚历山大曾征服这一地区,并移民希腊人和马其顿人于此,后因内乱和外族入侵衰弱。无论如何,这一地区有希腊人居住并和欧洲有联系,东西方两个世界在这个地方进行了一次握手,握手过后,中国还是中国,欧洲还是欧洲;
    奄蔡:康居属国,在今高加索一带,人口不明,推算有50万左右;
    安息:土着农耕国,在今伊朗境内,西文称之曰帕提亚,人口不明,但张骞称之为西域最大国;
    条枝:今伊拉克境内,安息属国,张骞说这是一个神秘的国家,人口不明;
    乌孙:与匈奴接壤,和匈奴同俗的国家,今新疆伊犁河流域,人口63万;
    张骞是个重情义的男人,回中原时把匈奴老婆孩子一起带了来。张骞被封为博望侯,甘父封为奉使君。
    刘彻以国家的高度对张骞表示了肯定。
    应该说,张骞这次西行并没有完成最初的目标,月氏国根本无心和大汉联合对抗匈奴。
    但是张骞带回了一份详细的西域各国调查报告,中国人第一次了解到如此多姿多彩的西域风貌,张骞乃中华走向世界第一人,如果传说中那位和西王母有过一夜情的周穆王不算的话。
    不过对于刘彻来讲,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张骞在匈奴十年的经历。尽管张骞在匈奴十年一直处于被软禁状态,但他是被软禁在匈奴单于身边,能和匈奴最高层接触。
    有这种经历的人一般是投降过去的叛国者,去了就不再回来的,比如文皇帝时期的中行乐。但是张骞回来了,他对匈奴的人口分布,行政区划,地理人情都非常了解,这些都是张骞暗暗记在心里的,这也正是刘彻需要的,了解对手才能打击对手。
    所以说张骞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情报人员。
    朔方城工程已经竣工,并移民10万到此,开垦土地,发展经济,以形成一个完备的基地。
    可以真正打一场了,刘彻对自己说。
    伊稚斜,刘彻。刘彻,伊稚斜。这两个人年龄差了不少,但有一个共同的脾性:用拳头说话。两个人步入搏击场,就等开始的一声铃响。
    伊稚斜先出手了。
    刘彻第15年,匈奴9万骑兵,兵分三路,分别入侵帝国代郡、定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上郡(陕西省北部),数千军民被杀,物资掠走无数。
    和朔方城一座天山之隔的匈奴右贤王,频繁骚扰朔方,整个帝国北方防线再次全面告急。
    刘彻反击。这一次刘彻借鉴了收复河套一役的成功先例,即东西方同时出兵,东路佯攻吸引匈奴注意,西路秘密行军,进攻匈奴右贤王。
    东路军,由大行令李息、岸头侯张次公领军,出右北平郡,高调行军,队伍故意拉的很长;
    西路军,由卫青领军,麾下左内史李沮、太仆公孙贺、代国丞相李蔡,出朔方城,秘密行军,翻越高阙山口,进攻匈奴右贤王。
    匈奴侦察部队告诉右贤王的消息是:汉军主力出现在右北平。
    长安城未央宫内,刘彻正在和一个年轻人谈论这次战争,不知道说到了什么,年轻人笑了,如夏花般灿烂。
    就是这样,男人也可以这么美丽。年轻人叫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