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大封文武建新军
作者:家暴楠   汉末真龙之睥睨天下最新章节     
    幽州刘隽
    平定草原之后,彻底将鲜卑草原,乌桓草原,归入了幽州地界。
    改幽州治所于涿县,涿县正式更名范阳县。
    刘隽根据麾下功绩才能,封赏文武,新建军队。
    汉代,州牧是没有封赏的权利的,但是,自从灵帝去世后,乱世开启,州牧手握大权。
    早就可以随意封赏手下了,只不过走个形式,说是禀告天子请求封赏罢了。
    ——
    武将方面,
    关羽,神武将军,统领赤焰军。
    张飞,神勇将军,统领燕云铁骑。
    赵云,龙胆将军,统领白龙骑。
    张辽,神威将军,统领玄甲铁骑。
    黄忠,神羽将军,统领金翎军。
    典韦,神力将军,统领拔山卫。
    高顺,奋威将军,继续统领陷阵营,扩招人数至三千人。
    周仓,忠义校尉,归属赤焰军,为关羽副手。
    廖化,忠勇校尉,同属赤焰军,关羽副手。
    阎柔,护鲜卑校尉,负责鲜卑草原事宜。
    田豫,护乌桓校尉,负责鲜卑草原事宜。
    文官这边
    沮授为别驾,总理一州事务。
    田丰为治中,主州府文书案卷,掌府内事务。
    郭嘉为军师祭酒,从事中地位最高者为军师祭酒,刘隽特封郭嘉为军师祭酒。
    简雍则是簿曹从事,主钱粮簿书。
    刘德然为功曹从事,主人事选拔考核。
    徐庶为议曹从事,参与军政谋议。
    其余各地太守,属官没有太大变动。
    耿武成为刘隽部将,闵纯为幽州从事,二人乃是忠义刚烈之人,刘隽向来喜欢这种忠义气节之人,所以并未因为韩馥而迁怒二人。
    二人心中格外感激。
    至于,卢植,蔡邕,郑玄,都是当时大儒,他们愿意留在书院为刘隽培养人才,刘隽就很是知足。
    更何况几人威望甚高,弟子极多,刘隽也是小辈后生。
    自然不会奢求他们成为自己的下属幕僚。
    如今这样就是最好的了。
    而如今的幽州,府库着实空虚,除了战争意外,还有百姓州郡的建设,以及,刘隽新建的这些军队。
    赤焰军,乃是重甲步卒,弓箭手,骑兵组成的多兵种军队,人数已达六万,由关羽统帅。
    周仓和廖化共同辅佐治军。
    张飞的燕云铁骑,都是当初跟随张飞在塞外厮杀的骑兵,如今配备了更好的装备,扩充至一万人,都是幽州本地人。
    赵云的白龙骑也是一样,是赵云在塞外厮杀所带领的军队,只不过和张飞不同,白龙骑都是善于骑射的人。
    其中也有鲜卑和乌桓的勇士,通过筛选加入其中,属于轻骑兵,灵活快速是其特点,人数高达两万人。
    而且白龙骑,统一都是白甲白马,类似公孙瓒的白马义从。
    张辽的玄甲铁骑,则是属于重骑兵,马匹更加蹇硕,士卒也相对强壮,整体覆盖重铁甲。
    速度不及白龙骑和燕云铁骑,但是防御力冲击力和震慑力,确实二者所不及的。
    人数仅五千人,胡汉皆有。
    金翎军,乃是刘隽设立的弓箭营,由第一神射黄忠亲自率领并训练。
    因为弓箭手对士兵要求极高,所以目前金翎军有两万善射之士,配备两万刀盾手,共计四万大军。
    其子黄叙,病体康健之后,展现出了善射的天赋,且天生神力,因此被刘隽选入军中,由黄忠亲自培养。
    刘隽称其为军中二代第一人,对其寄予厚望。
    拔山卫,是刘隽挑选八千魁梧有力之人,配备重甲长刀大斧,由典韦亲自训练,志在使其成为战场上的人形坦克。
    陷阵营,继续由高顺统领,人数充到三千,配以上好武器装备,称其为汉末第一敢死队。
    高顺感激刘隽信任和看重,宣誓愿为其效死。
    刘隽也亲自组建了一支军队,乃是当初戮贼军原型,将那些尚在的将士,升为军中统领,组建,亲卫队,赐名忠武卫。
    共计四千人,配备最好的武器铠甲还有马匹,刘隽亲自统领,上马便是上等骑兵,下马便是地上强卒。
    平时负责城内治安和刘隽安危。
    此时的幽州,共计大军十五万,掏空了幽州和草原的身体。
    幽州生产铁矿,还有畅销美酒,粮食囤积也算充足,加上幽州在刘虞的治理下,政通人和,算是颇为富庶。
    草原盛产珠宝马匹,就算这样,才看看支撑起刘隽组建的十余万大军。
    光是幽州的骑兵,就让各地诸侯眼馋不已。
    ……
    济民书院之中,
    刘虞,卢植,蔡邕和郑玄四人,坐于堂中,品茶讨论学识。
    说到如今天下形势,无不是暗叹汉室不幸,百姓飘零。
    此时刘和也在身边,看众人哀叹,不由出生道,
    “父亲和诸公不必如此唉声叹气,我大汉有子安在,必可无虞!”
    四人齐齐转头看向他,刘虞开口道,
    “和儿,你既已经答应子安出仕,上任代郡太守,不可称呼其字。”
    “是,孩儿记得了。”
    刘虞微微点头,
    “好了,你快去蓟县吧,我如今身体无恙,不需要你在此侍奉,快去治理地方,安顿百姓吧。”
    “诺。”刘和对着几人躬身行礼之后,便告退了。
    屋内只剩下刘虞卢植等四人。
    郑玄不禁开口道,
    “子干啊子干,你真是收了个好徒弟,如此汉室宗亲英雄人物,必可留名青史啊。”
    卢植微微轻笑,并未直接回应,
    “如今汉室蒙尘,百姓受苦难,幸得子安这等心怀天下之人,在此乱世,给我大汉百姓一片安宁啊。”
    几人看着卢植,自然在他脸上看出来了骄傲的神色。
    几人交谈间,发现蔡邕确实今日寡言少语,似乎心神不在此处。
    郑玄不由得轻声询问,
    “伯喈?伯喈?”
    唤了几声,蔡邕才回过神来,连连对着众人抱歉。
    一番询问之下,蔡邕才牵强开口道,
    “小女昭姬,昨日与我言,要许身于陆城侯为妾!”
    众人大惊,但是逐渐就冷静了下来。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自然也会爱慕英雄,就像杜茵为爱奔千里。
    蔡昭姬也是愿意,屈身为妾嫁给刘隽。
    不过,当时大儒身份的蔡邕,岂会轻易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