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熊心夺权
作者:轻湮雨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最新章节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见项梁军破,恐,徙盱台都彭城,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
    ——《史记·高祖本纪》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九月,由于楚地义军领袖项梁的战死,项羽担心楚怀王熊心凭借声望聚兵自立,因此在和刘邦、吕臣等率兵撤退到彭城周边的同时,又请楚怀王熊心北上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秦属泗水郡),试图将熊心重新掌握在手中。
    与此同时,在魏王魏咎、齐王田儋和项梁先后身死的情况下,章邯认为黄河以南的叛乱已经不足为虑,再加上他所在的东郡与赵地仅仅隔着一条黄河,遂北渡黄河攻打赵地,这使得黄河以南各路义军的压力骤减。
    项梁的死,可不仅仅是让楚地丧失了一位义军将领,更为严重的是,引发了楚地义军内部权力架构的急剧动荡。
    项梁掌权时的楚地政权,本就是由各路义军所组成的联盟,只不过由于项梁的声望太高,且实力最强,这才成为义军领袖,然而自发起义的刘邦、陈婴、英布等各路义军首领,实际上仍是相对独立的力量,而因为复立楚王熊心而来的旧贵族共敖等人,更是倾向于楚王熊心。
    项梁在世时,虽然能够压制各股内部力量,但由于项梁前后不过执掌大权也不过三个月,还没来得及完成内部力量整合,建立起足够的威望,形成稳定的统治架构。如今项梁去世,这些力量的关系可就极为微妙了,毕竟项羽也只是项梁的侄子和麾下将领,在“宗法制”影响仍然存在的情况下,他并非权力的自然继承人,无论是声望,还是实力,都不足以压制其他政治军事势力。
    对于楚王熊心而言,虽然他手中并无兵权,但却拥有着楚国宗室后裔和楚王头衔这两个绝对优势。项梁在世时,虽然掌握着绝对的军事权力,但熊心却也并非完全沦为傀儡,实际上在楚国旧贵族的支持下,他仍保留有一定话语权,例如此前田荣要求楚国诛杀田假,便是由楚王熊心做出的决定,而这个话语权,则为其在项梁去世,楚地军事压力骤减的情况下的夺权,奠定了基础。
    乱世最为重要的便是兵权,因此熊心夺权的第一步便是夺取兵权。在项梁去世以后,其余各路义军名义上已经归于楚王麾下,当时相对较为独立的军队只有两支,即原楚王陈胜部将吕臣的军队和项羽的军队。
    于是,熊心下令,将吕臣和项羽两支军队合兵一处,由自己亲自担任统帅。如此一来,至少在名义上,楚王熊心已经成功掌握了楚地的军权。
    第二步,则是收拢人心,明确君臣关系,以防止其他势力倒向项氏,而熊心采取的方式,便是对各路义军和投靠者予以册封,在保留了由项梁册封的上国柱陈婴、当阳君英布等人的官爵的基础上,熊心又加封吕青(吕臣之父)为令尹、项缠(即项伯、项羽叔父)为左尹、共敖为柱国、吕臣为司徒,项羽也被封为鲁公(即鲁县县令),赐爵长安侯,刘邦则被封为砀郡长,赐爵武安侯。
    从项梁战死,到基本完成夺权,从这一系列操作来看,楚怀王熊心不仅反应极快,而且颇有政治手腕。通过以上两番操作,他不仅夺取了一定兵权,而且明确了楚国的君臣名分,从而基本完成了内部的势力整合。
    对于楚王熊心的所作所为,除了本就颇有野心的项羽之外,其余人倒也没有什么不满,毕竟对于他们来说,也不过是从项梁麾下,转投到了熊心麾下罢了,更何况自己的官爵还得到了提升。项羽虽然心中不满,但由于此时自己实力较弱,也只能暂时选择隐忍。
    就在楚王熊心忙于整顿内部之时,北渡黄河的章邯率军猛攻赵地义军,并于秦二世三年(前208年)十月攻破赵国旧都邯郸,将城中百姓迁至河内,然后摧毁城郭、荡平建筑。而此时的赵王,已经并非武臣。
    当初,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隐姓埋名的张耳和陈馀投奔了起义军。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八月,在张耳和陈馀的请求下,陈胜昔日老友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率军三千攻夺赵地。
    武臣率军自白马津渡过黄河,抵达赵地后对当地豪强宣传说,“秦国数十年来以暴政酷刑祸害天下,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内外骚动,百姓疲敝,横征暴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再加上各种苛法峻刑,使天下父子不相安。陈王奋臂高呼,为天下人首倡反秦,并在楚地称王,方圆二千里,无不响应,家家愤怒,人人战斗,各自报仇雪恨,杀死本县令、丞和本郡守、尉。如今他派吴广、周文率百万大军西击秦国。遇上这个时机却不能成就封侯之业者,不能算是人中豪杰。诸君试着想想吧!天下人都被秦国折磨很久了,用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怨而成就裂土封侯之业,这是你们这些士人的一个大好时机啊!”
    在武臣的宣传攻势下,当地豪强纷纷投入其麾下,再加上赵地复国贵族的支持,武臣的军队迅速发展到数万人,武臣遂自立为“武信君”,并率军攻占赵地十余座城池。
    不久后,武臣攻占邯郸,在张耳和陈馀的劝说下,武臣自立为赵王,以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之后,武臣又在张耳和陈馀的建议下,对陈胜西征关中的命令置之不理,而是分别派部将韩广夺取燕地,李良夺取常山郡,张黡夺取上党郡。
    李良平定常山后,武臣又派其夺取太原,但因秦军已经封锁了井陉而不得前进,无奈只能返回邯郸请求援军。李良返回邯郸途中,遇到了武臣的姐姐外出赴宴而归,李良见其带着一百多名随从人马,车马十分豪华,误以为是武臣出行,连忙上前伏地拜见,武臣的姐姐因为醉酒,再加上不知是将军李良,便随意让随从士兵答谢了李良。
    出身显贵的李良,得知来人只是武臣的姐姐后,对于未受礼遇感到十分屈辱,其身边的一个随从见状说道,“天下人都背叛暴秦,有本领的人便先立为王,况且赵王的地位一向在将军之下。而今,一个女人家竟不为将军下车行礼,请让我追上去杀了她。”
    部下的话让李良更为愤怒,立即派人追上武臣的姐姐,将其杀于道旁,接着又率领军队袭击邯郸。邯郸方面猝不及防,赵王武臣、左丞相邵骚被杀,张耳和陈馀得以逃脱。
    事后,张耳和陈馀召集武臣残部数万人,有幕僚劝说他们道,“你们俩都是外乡人,客居在此,要想让赵国人归附,很困难;只有拥立真正的赵王后代,以正义扶持,才可以成就功业。”
    两人采纳了意见,拥立赵国后裔赵歇为赵王,因邯郸被李良所占领,于是迁都信都(今河北邢台)。李良随后进攻信都,反被陈馀所败,于是便南下投降了秦将章邯。
    章邯攻破邯郸后,张耳眼见秦军势大,自知都城信都根本守不住,遂护送赵王赵歇向东逃入巨鹿,并派人向齐楚燕等国求援。
    就在章邯率军攻打赵地之时,统率上郡边军的秦将王离,也奉秦二世胡亥之命,随后翻越太行山进入赵地平叛。于是,章邯命王离率兵围攻巨鹿,自己则率兵驻守于巨鹿南部棘原一带,以阻断楚国和齐国的援军。
    王离乃是秦国名将王翦之孙,通武侯王贲之子,而他所率的上郡边军,便是蒙恬曾统率的那支军队。
    秦王政三十三年(前214年)春,秦始皇派遣蒙恬率兵十万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将匈奴赶出河套地区。之后,秦始皇下令以黄河为边塞,临河修筑四十四个县城,并调遣了“适戍边者”二十万人充实边塞。此后,蒙恬便率领着这三十万人,一边戍守边塞,一边修筑长城。
    秦始皇病逝,胡亥即位之后,派遣使者捏造罪名,赐死了公子扶苏,蒙恬虽然心中存疑没有自尽,但还是被囚禁于阳周,后被胡亥派使者杀死,而上郡兵马的指挥权,则被转交到了王翦之孙王离手中。
    由于蒙恬在军中声望极高,当其被胡亥杀死,而天下又叛乱四起之后,原本被秦始皇迁往边塞的“适戍边者”尽皆逃散,以至于王离麾下统率的上郡边军,只剩下了十万人。
    王离率领这十万上郡边军进入赵地后,按照章邯的命令,围攻赵王赵歇于巨鹿。
    巨鹿本就不算什么大城,城中兵马不多,且存粮极少,张耳自认仅凭城中的防御工事,根本无法抵御秦军的围攻,于是他一面让陈馀招募军队,驻军于巨鹿以北,对秦军予以牵制,减轻巨鹿城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接连派遣使者,向各路义军求援。
    面对赵国的数次求援,楚怀王熊心直到初步完成内部整合,这才开始思考援赵之事。在他看来,援赵与灭秦应该同时进行,也就是说在派主力大军北上救援赵国的同时,应该趁着秦军主力被牵制在赵地的机会,另派一路军队西进,趁机攻入关中,如此不仅可以牵制秦军,甚至可以趁机推翻秦国统治。
    楚怀王此时虽然手中有兵,但却因没有可以信赖的带兵将领而苦恼不已,因此虽然制定了战略方针,但对于以何人领兵,却始终难下决断。
    当时,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恰好在楚国,此前他前往拜见项梁途中遇到宋义,料定项梁必遭战败的宋义,劝说他缓缓前行,以免受到钱乱牵连,高陵君听取了宋义的建议,果然使他躲过了项梁战败之祸,这让他对宋义的才能十分钦佩。
    如今得知了楚怀王的苦恼,高陵君便前去拜见楚王熊心,向其推荐宋义道,“宋义此前告诉我武信君必败,只不过几天时间,项梁果然兵败身死。兵未战而先预见胜败,可见宋义将军也是颇知兵事的。”
    听了高陵君的话,楚王立即召见宋义,一番交谈下来,楚怀王对其才能极为满意,当场破格提拔其为上将军,决定命其率领楚军主力北上援赵。
    至于西征的人选,楚怀王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派刘邦前往,原因是刘邦虽然也是独自起义的义军领袖,但其自身实力却相对较弱,即便西进后实力有所增强,应该也极为有限,更何况他观刘邦此人一向恭顺,认为其野心应该不会太大。
    下定决心后,楚王熊心将大臣将领们召集起来,宣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兵北上救赵,并以刘邦向西略地入关。
    在将自己的计划公布之后,却换来一片沉寂。由于当时秦国兵势正盛,楚国上下皆不看好西征,因此没人愿意跟随刘邦西进。无奈之下,楚王熊心只好表示,“在此我与诸位约定,如果谁能率先攻入关中,那么便封为王”。
    听了楚王这个承诺,项羽面色一喜,立即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与刘邦西进攻秦。项羽之所以如此积极,一方面源于叔父项梁被秦军所杀,项羽想要复仇,另一方面则是如此可趁机脱离楚怀王的控制,获得独自领兵的机会,扩充自身的实力。
    然而,好不容易才将兵权抓到手中的楚怀王,岂肯给项羽独自带兵的机会,于是私下与一众老将商议道,“项羽领兵虽然勇猛,但太过残暴,攻打襄城便屠尽全城,所过之处无不残灭,而且此前楚地数次出兵西进,但陈胜和项梁全都败了。不如我们派一位宽厚长者高举义旗西进,秦地百姓也早已对秦国的统治不满了,只要我们能够给他们讲清楚道理,不加以欺凌暴虐,应该是可以争取到秦地百姓支持,进而拿下关中的。因此,项羽西进不利于争取民心,只有向来宽厚的刘邦,可以当此大任”。
    众将领闻言,皆表示同意。在取得各路将领支持后,楚王熊心坚持此前安排,然而由于始终没有人愿意跟随刘邦西进,楚怀王只好将其余的将领也交给了宋义统领,一起北上救赵。项羽对此安排虽然不满,但见到众人都支持楚王,也只好点头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