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欢喜过肥年
作者:岑马   我在1980年搞开发最新章节     
    “呵—忒!”鲁求英喝了口茶,朝地上吐了口茶沫子:“再跟大家说个好消息,咱们的瓜子作坊和窑厂,县里已经发了批文下来了!”
    社员们听完一阵议论,操场上一片嗡嗡声,鲁求英这时候倒没阻止,他很享受这种报喜的感觉。
    “支书,那以后咱大队是不是有了企业,我们也可以当工人了!”
    下面有社员高声喊了起来,鲁求英闻言把脸一板:“咱们这是社队企业,首要是保证农业生产!”
    “开工厂跟种田不矛盾,哪个要是想当工人,可以,白天去种田,晚上来上班嘛!”
    鲁求英这话一出,引得社员们哈哈大笑。
    接着鲁求英把手一抬,示意社员们安静,然后宣读了今年的生产劳动标兵。
    一共有两人,一个是红星生产队的叶国富,一个是二龙墩生产队的田志本,这两人都是各自生产队推选出来的。
    红星生产队条件差,大队一直以来都多有照顾,叶国富也确实肯干,每年出河工都主动请缨,从不推脱。
    田志本则是在窑厂建设中出了大力,每天的工程量都是最多的,自窑厂建设以来从没有迟到早退,主动加班加点。
    叶国富和田志本从人群里走出来,到主席台前领了奖状,鲁求英和刘进喜还给二人戴了红花,社员们在生产队长带领下纷纷鼓掌。
    场面搞的非常热烈,叶国富和田志本正准备离开,突然被鲁求英抓住:“别急着走,今年标兵还有奖励!”
    “奖励?”二人被搞的一头雾水,以往奖励就是大队给标兵一人十个工分,再就是两斤猪板油,红花第二天还得交回去哩!
    鲁求英一招手,赵前进把教室门打开,从里面推出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来。
    刘进喜用手把着龙头,推到了田志本身边,把车往他身前一推:“田志本同志,祝贺你啊!”
    田志本张大了嘴巴:“这、这、队长、这给我的?”
    不少二龙墩生产队的社员都在起哄,吹口哨的、吆喝的,让田志本赶紧把自行车推回来。
    鲁求英这时候也把自行车交给了叶国富,叶国富激动地嘴皮子都不利索了,干脆啪的一下立正,给鲁求英敬了个礼。
    红星生产队的社员也都欢呼起来,这可是红星生产队第一辆自行车,属于划时代的意义了。
    二人推着自行车绕场一周,把大家都搞的眼红耳热的,尤其是大家村的社员,个个都羡慕的眼睛冒火。
    “早知道你也去窑厂上工,不就多搬几块砖的事!”丁小兰揪了一下王永禄屁股:“哪还用花这冤枉钱!”
    王永禄心里也是酸的不行,谁知道这大队今年是怎么了,一下子就开始跨越式发展了?
    王义财倒是满不在乎,自己家就有一辆呢!
    光明生产队和莲花生产队的社员们顿时就不干了,都鼓噪起来,当时评这标兵的时候,也没说要发自行车啊!
    特别是莲花生产队,他们还主动发扬风格,把名额让给了红星生产队,这下可亏大了!
    鲁求英拍拍桌子:“都吵什么?大队已经买了十四辆自行车,都作为奖品,明年开始都积极劳动,还怕轮不到你们吗?”
    这下社员们都安静下来,这十四辆减去两辆,还有十二辆,一年两个,还能发六年呢,机会大得很!
    岑济看着鲁求英笑了笑,昨天晚上他们在牌桌上就商量这个来着。
    其实岑济想说自己还有几十台大彩电,不知道支书你感不感兴趣?
    劳动标兵的事告一段落,洪步春终于开始上场,宣读起大家最关心的瓜子作坊,哦不,现在应该叫副食品加工厂的分红了!
    “向各位社员们汇报,自十二月二十九日,到元月二十九日,副食品厂共销售各类瓜子九十一万四千六百斤!”
    “毛利一百六十二万七千九百八十八元,扣除成本四十五万两千三百二十七块整,共得纯利一百一十七万五千六百六十一元整!”
    “经大队研究决定,参加副食品厂劳动的社员按照比例分红,可分一成五!”
    “副食品厂须上缴大队四成五利润,副食品厂保留四成用作企业经营发展!”
    这个比例,也是大队跟周有才、岑济他们多次商议后得出的,因为岑济已经不能再从24年带货,因此以后都要在本地进货。
    原料成本大大降低,此外大队准备明年大量购买农机、修建校舍、修桥铺路,这都需要钱,因此把上缴比例提高到了四成五。
    随着副食品厂规模越来越大,利润也会越来越高,但是大队能提供的劳动人数目前是很难再进一步增长了。
    一是大队劳动力人数有限,今年要搞农业生产,还有窑厂也要劳力,还都得是壮劳力才行。
    二是目前还不能雇工啊!社队企业参加劳动的,必须得是本大队的社员才行,这就大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经过大队开会讨论,明年大队首先要干三件事:
    一是新建校舍,这是岑济强烈要求的,一定要砖瓦房,这既是改善教学环境,也是给社员们打个样,以后的房子就照这个来建!
    二是修路,大队计划修一条路,就是从莲花生产队到光明生产队的这条路,中间经过芙蓉生产队,与东西向的公社马路相交。
    三是发展机械化农业,解放生产力,让更多的社员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去。
    鲁求英借着大会,向社员们宣布了这几件事,岑济认领了第一件事,刘进喜认领了第二件事,鲁求英认领了第三件事。
    三人当场签下了军令状,也就是承诺书,要是明年完不成任务,就自愿让出职位,由社员们重新选举。
    其实岑济想认领第二件修路的事来着,因为后世的路自己记得清清楚楚,直接照着修就行了。
    反正现在也是修夯土路,拖拉机拉着石磙子多搞几趟就差不多了。
    不过刘进喜有自己的看法,他说这路线还得再改改,最好能往南边再延伸一下,把二龙墩给连上。
    至于为什么没人说给红星生产队修路,太远了,而且路况本就不好,现在大队可没那么多钱来修。
    事情都交待的差不多了,洪步春开始拉开钱箱,张克清对着账本,李大江点名,社员们开始一个个上前领钱。
    岑济终于还是坐不住了,凑到鲁求英面前:“支书,这大家村的社员是谁喊过来的,他们又不分红,站这儿是干嘛?”
    “哦!是我喊的,让他们来看看,咱集体的优越性!”鲁求英点着了香烟,得意地躲在烟雾后面看向大家村的社员。
    这支书心眼还挺小的!
    “大黑蛋!”周能军手里攥着钱兴奋地喊起来:“到公社买呲花去啊!”
    这几天公社在摆大集,里面不少好玩的、好吃的,有拉糖稀小人的,有卖甘蔗的,有炸小鱼儿的。
    当然,还有最受小孩子欢迎的呲花、鞭炮,周能军没结婚,勉强也算是小孩吧。
    “糟蹋钱吗?”周有才劈手夺去周能军手里的钱:“小狗日的不学好,还跟人借钱赌,我告诉你们,谁要是借钱给他,没得还!”
    正在领钱的社员们纷纷起哄,没想到还有乐子看。
    “周队长管的宽,把儿子管成了穷光蛋!”
    “可不能打啊,都要过年了,还打什么小孩啊!”
    “这你就不知道了,过年之前三顿打,包你过个安稳年,这小孩就是要过年之前打一顿,我今晚回去就打!”
    “对对对,我也要回去打,这大年初一就打不了了,还得趁现在好好打一顿!”
    围观群众纷纷表示要回去打孩子,要是这些孩子知道了缘由,个别记性好的估计长大了还得打周能军一顿。
    这个年代农村小孩还是过得比较惨的,吃饭上不了桌,大清早就得去拾粪、割草,什么活都得干,不干?不干就打呗!
    以前总听家里老人说,谁谁在家打小孩,把小孩打的在地上游!
    当时年纪小,还问老人这地上又没水,怎么能游的起来呢?
    后来在见识过周能文打了几次他儿子后,岑济总算明白是怎么游的了,只能庆幸自己生在了好时代啊!
    至于为什么过年之前要打三顿,因为这个时候过年就是大年三十年夜饭吃过后,然后过了正月初三,就算过完年了。
    这几天里头,不管小孩干了什么,只要不是人神共愤的大事,那都是和和气气的,根本不会上手。
    因为这三天讲究个好兆头,要是一开年就打小孩,那这一年家里都安稳不了。
    但只要过了正月初三,那就怨不得家长们下手狠了。
    打小孩的理由嘛,那也是五花八门,什么吃饭的时候吧唧嘴啦,来客人的时候要扒桌角啦,把桌子上的看鱼给吃啦……
    打小孩的方式,那也是花样百出,不像后世那些父母,还讲究什么用手打,说什么这样能控制力度,不至于打坏了孩子。
    这个时候的家长那就讲究一个省力高效,什么趁手来什么、什么得劲搞什么。
    春天用杨柳枝,折下几枝拧在一起,抽起来格外带劲,小孩在地上转的就跟陀螺似的;
    夏天就用竹丝,用劲一甩,刚好天热衣服少,打在光溜溜的身上那叫一个清脆;
    秋天就是落在各处的草杆枯枝,主打一个随性而发,什么斑茅、刺藤、黄荆条……
    冬天嘛,那小孩就只能自求多福了,因为天一冷家长都在家里缩着取暖,很有可能会迎来1v2、1v3、1v4……
    总之一句话,棍棒底下出孝子,要还是不孝,那简单,建议继续加大力度。
    等到分红结束,洪步春又跟大家招呼,千万要看好钱财,最好存到信用社里去,别放在家里遭了贼。
    这也算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少人都哈哈直笑,说这钱都要用来还债的,李大嫂就是其中之一。
    第二天一早,李大嫂就生了火,煮了一锅米糊,逼着李小林吃了三大碗,随后跟李大娘打了招呼回娘家去了。
    “早去早回!”李大娘扯着嗓子喊。
    “唉!”李大嫂应了一声,推着自行车,让李小林上了座位,她现在还不太会骑。
    这昨天下午又飘了一阵子雪粒子,路上还滑的很,就这么推着也稳当。
    “妈,我肚子胀死了!”李小林在后座上扭着身子,一件宽大的破棉袄直接就盖到了他膝盖。
    “胀死了就下来走!”
    李小林当然不干,平时都坐不到这好皮垫子,这回他可得好好过把瘾。
    “妈!这中午还在外公家吃饭吗?”
    “吃!怎么不吃?”李大嫂爽朗的笑了起来:“今天咱就是去扬眉吐气的!”
    笑完又赶紧回头对着李小林说:“你可不能吃多了,别搞得跟饿死鬼投胎一样!把东西都给拎好了,别弄掉了!”
    “我早上吃那么多,哪还吃得下啊!”李小林还是对早上那三大碗米糊耿耿于怀,每次去外公家都能吃上一顿干饭。
    临走外婆还要拿一口袋锅巴让他带着,妈妈总会从里掏出两块,让他走路上吃。
    锅巴嚼起来可真香啊,有时候含在嘴里用口水泡软了,还甜丝丝的。
    母子二人就这么一路踩着雪去了红星生产队,路上遇到不少到公社打年货的社员,个个都提了大包小包往回赶。
    大多都是去买鱼买豆腐的,鱼可是年夜饭上的必备品,一句年年有鱼直接就把它摆上了c位。
    而陵谷这边则有个习俗,年夜饭上的鱼是不能吃的,不仅不能吃,连动筷子都不行,端上来什么样,端下去就是什么样。
    哪怕是到了后世,家庭条件改善了,也都是专门做一条放那看着,另外做一碟子用来吃。
    “妈!”李小林看着不少人拎着鱼,嘴里也馋了:“过年能吃鱼吗?”
    “吃!过年咱们好好吃几条鱼!”李大嫂现在荷包鼓得很,几次分红,直接就还清了外债,这次去娘家,就是把剩下的给还了。
    家里还剩了不少钱,以后就攒下来给李小林说媳妇、起房子,也要跟岑老师起一样的房子,还能在里面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