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其他人可分不到任何好处啊,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家的粮店生意,跟他们谈奉献与仁爱是谈不通的。
这些人啊,你跟他们谈仁爱,他们跟你谈祖制与利益,你跟他们谈利益,他们跟你谈仁爱,反正就是不能动他们的利益,而且还要想着法子扩大他们的特权。
但是呢,马上又要廷推吏部尚书与工部尚书,站出来公然反对的除了左都御史亓诗教、刑部尚书黄克缵与两三个对廷推无望的人站出来反对外,其他人纷纷选择了沉默,毕竟跟皇帝唱反调肯定跟最终的人选无缘。
于是乎,出现了不合理又合理的一面,先是吏部左侍郎王永光站出来支持,紧接着李之藻这个参与海贸走私及粮食贸易的工部左侍郎也跟着站出来支持,毕竟他俩可是最有希望继任吏部与工部尚书职位,与尚书大位相比,那点微薄小利根本不值一提,大不了以后多开几家粮店就是了。
王永光与李之藻两人表态完,接着是兵部耿直两人组熊廷弼与李邦华两人,再之后是朱由校的应声虫礼部魏广微与黄立极。
一下子六部九卿有五个部支持,通政司与大理寺一旁吃瓜,只有刑部与督察院反对。
而内阁另外两人方从哲与徐光启,若是聪明的话,肯定会服从大势。
还好朱由校没有让小九卿与科道言官参会,不然又是一阵扯皮,吵闹不休。
见众人表态完,朱由校拍板道:“既然有如此多的爱卿赞成朕的建议,那户部尽快拟个完善的条陈吧!”
总督仓场的户部左侍郎毕懋良站出来回道:“是,陛下,臣遵旨!”
“都归位吧,毕爱卿继续说!”朱由校接着说道。
待众人重新坐回座位后,毕自严继续说道:“启禀陛下,隆武元年,户部虽然主要负责的是钱粮赋税之事,没有干什么独立的大事,但也是干了以下七件大事:
第一,南京户部的黄册、税收账目对接;
第二,组建新开七个市舶司并严格收税;
第三,根据新增的江东、江北与辽东布政司,添设清吏司;
第四,完成了夏税与秋税;
第五,支付完各衙门费用核销;
第六,辽东与其它九边、四川等处军队钱粮调拨,华北大旱、西北大旱、南方洪涝的灾后救济;
第七,江东、江北与辽东军户改民户的黄册登记等。”
毕自严舔了舔嘴唇后继续说道:“隆武二年,户部将主要做好如下几件大事:
第一,六月前完成漕运的整顿;
第二,完成直隶与宣大的户籍登记;
第三,市舶税突破八百万两,总税收白银突破一千一百万两,粮食突破三千五百万石;
第四,协调好九边、西南等战事多发地的粮草调拨,同时应对好可能存在的旱涝灾害;
第五,在山西、陕西、山东、直隶、河南新增可储粮五十万石的常平仓十座;
第六,按时完成夏税与秋税的征集!”
毕自严说完,朱由校点点头道:“挺好,粮食定下三千五百万石朕觉得合理,但市舶税只有八百万两,朕觉得不合理,朕没记错的话,去年新增市舶司差不多是这个时候提出来的,从提出到设立,中间怎么着也耽搁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却收了六百七十五万两的白银。
除此之外,随着港口的不断开放,来往的商船只会越来越多,怎么着也不止这个八百万两。
这样吧,朕也不要求太高,就定个一千万两的目标,若完成了了,市舶司上下额外再奖励一到三个月的俸禄奖励!”
“是,陛下,臣遵旨!”毕自严虽然装作一脸为难的样子,但心里对于朱由校提出的市舶税年入千万的目标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朱由校给市舶司定个年入千万的目标,一是为了实现户部收支平衡,另一个则是为下一步税收改革做准备,其中就有盐政、商税、矿税、钞关税等。
此外,也是为了让户部多累积现银, 为银币的进一步推行积蓄足够的银子。
户部汇报完,朱由校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到十一点了,便朝刘时敏使了个眼色,刘时敏便高声说道:“诸位大人先休息二十分钟,偏殿有茶点可随意使用!”
还好现在的大明政务比较简单,而且抓的事情没有那么多那么细,加上朱由校不喜欢假大空的套话,而且对汇报的内容注重结果高于过程,所以进度比较快,不到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基本汇报完了吏部与户部的事情。
想想后世公司的年终大会动不动两天起步,各种假大空的口号与套话,其实有用的干货不到三分之一。
对于厌倦了这种会议的朱由校,自然是不会让自己的总结与规划会议变成这种流于形式的会议。
而且他还特别讨厌动不动几百人或几千人的大会,除了让员工看着领导们在台上装逼,其它用处实在微乎其微,真正的大事都是核心圈子的少数几人决定的。
反正已经有了暴君的美名,再多一个昏君与庸君的名号又何妨,能把事办了,税收增加了,领土外扩了,百姓日子好过了,比什么都强。
之前不管是早朝还是小型会议,别说茶点了,连上厕所都不能去,肚子饿了,要尿尿了,不管是内阁首辅还是普通四品官员,都得忍到朝议结束。
朱由校设置中场休息与茶歇,除了出于前世的习惯,也有舒缓与文官们之间关系的考虑,毕竟不断从他们身上割肉,这点小恩小惠又算得了什么。
茶歇时间结束回来后,接着是礼部的汇报,而汇报之人自然是礼部尚书魏广微:“启禀陛下,隆武元年,礼部所做之事主要有:
第一,顺利完成陛下选秀与大婚;
第二,大行皇帝万年吉壤修建与入葬;
第三,唐藩宠妾灭妻案调查,楚藩假楚王案翻案,晋藩与代藩参与走私案处理;
第四,完成乡试的为国举才;
第五,出使朝鲜与内喀尔喀四部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第六,《谕民新书》在乡学、县学与府学均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普及;
第七,第七,顺利举行了郊祭、庙祭与陵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