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方氏保健调味球
作者:爱吃红薯窑的梧渊剑   我的霸道总裁背叛我最新章节     
    方氏保健调味球的广告那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席卷了中原大地,更是通过卫星电视广告向全国疯狂辐射。
    每天,人们都能从电视和报纸上看到一位美若天仙、气质绝佳的家庭主妇对着广大消费者激情高呼:方便我一个,保健一家人。
    这广告的效果,那简直是杠杠的!
    该产品凭借着方便、保健、无色、无味等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优点,再搭配上精美绝伦、无可挑剔的包装和一流的广告设计,瞬间如同开了超级外挂一般迅速抢占了市场。
    一万两千只试销样品在三十五家大型商场的特约专柜眨眼之间就被抢购一空,那火爆的场面,简直比双十一疯狂抢购还要激烈。
    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公司与各大商场签订的供货合同如雪片般纷至沓来,多达一百四十份,订货总数更是一飞冲天,超过了八十万只。
    这辉煌的业绩,简直惊为天人!
    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前途堪称一片光明璀璨,公司里上上下下的人都如同打了超级兴奋剂一般,群情激昂、振奋不已。
    尤其是领导层的先生小姐们,他们凭借着那敏锐得如同鹰眼一般的头脑,精准地预感到未来那不可限量、波澜壮阔的事业规模。
    他们很自然地从“娃哈哈”由一口普通大锅发展成庞大集团公司的传奇历程中,深刻地看到了自身所处时期的关键所在。
    既然幸运地搭上了这班顺风车,那就必须得把位子坐稳,等待着水涨船高,每个人心里都在呐喊:奥利给,冲冲冲!
    然而,“云阳调味器皿有限公司”实际上根本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雄厚设备能力,还只是停留在产品试验阶段那种小儿科、不成熟的生产方式。
    其中最为棘手、拖后腿的环节有两个,其一就是专用生产材料的合成,质量和效率都令人头疼;其二是半成品的磨光、精制,工艺粗糙,问题多多。
    公司从一开始就玩砸了,失去了生产与营销之间的平衡,这局面,着实让人焦头烂额。
    其实,市场形势是好是坏,订货数量是多是少,对于刘东阳来说都如同过眼云烟。
    因为哪怕情况糟糕得一塌糊涂、惨不忍睹,他也能够凭借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虚构出一个热闹红火、繁荣昌盛的场面来,这操作,简直绝了!
    对于生产过程中的这两个薄弱环节,他早就心怀鬼胎,有了一套自己的小算盘。
    他背着李逸尘偷偷摸摸、鬼鬼祟祟地购进了一百吨劣质钢铁来取代专用合成材料,妄图通过增加磨光机的数量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半成品的磨光、精制问题。
    这心思,阴险狡诈得让人咋舌!
    每一只完整的调味球都是由丝扣相互吻合的两部分组成的,所有的小孔都是由一台专用打孔机从外向里同时钻出来的。
    球体的外观虽然看起来光滑得如同镜面,可内壁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毛刺。如果不把毛刺磨光,使用者根本没办法清洗,必然会被刺伤或者割伤手指,这后果,想想都让人毛骨悚然。
    简单的加工办法是:在每名工人的工作台上固定一个小型电动磨光机,对半成品进行内圆的磨光。
    这就产生了一个令人崩溃、近乎绝望的大问题:噪音。
    冲压和打孔的生产速度那叫一个风驰电掣、迅雷不及掩耳,每秒钟就能生产出一只半成品,
    而每台磨光机的手工磨光速度却慢得如同蜗牛爬行,每五分钟才能生产出一只成品,两者的差距大得令人咋舌,仿佛一个在天上飞,一个在地上爬。
    当磨光机增加到一百台的时候,那震耳欲聋的噪音汇聚成了一股让人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的巨大洪流,每个工人都必须用棉花球塞住耳孔才能够勉强继续工作,不然就得被这恐怖的噪音给折磨疯。
    噪音瞬间成了这一区域最大的公害,激起了附近居民排山倒海般强烈的不满,那不满的情绪简直要冲破九霄云外,邻近的单位也都叫苦连天,直呼受不了,感觉世界末日都要来了。
    这天晚上,公司大楼静悄悄的,仿佛一座沉睡的巨兽,只有会议室还亮着微弱的灯光。刘东阳把主要的管理人员紧急召集起来,共同研究生产方面的重大问题。
    参加会议的有主管生产的副经理杨剑锋,还有办公室主任、财务主管、经理秘书等一共六人。
    刘东阳神色凝重地说道:“今天咱们只讨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噪音。我想郑重地问问各位,这样的生产方式还能够苦苦支撑多久?
    到底还要不要继续这样生产下去?这简直就是个让人痛不欲生的世纪难题啊!”
    财务主管是一位端庄文雅的中年女士,她表情严肃地发言说:“咱们现在实际的日产量是五千只,一旦停产一天,就要损失至少一万龙腾币的纯利润,
    而广告费、工资和其他的杂费却依然照样得支出,这一进一出,数目可就大得惊人了。所以我的意见是,不到万不得已、走投无路的时候,绝对不能停产,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办公室主任眉头紧皱地说:“噪音这个问题,环保部门和新闻单位随时都有可能气势汹汹地出面干预,被迫停产已经是铁板钉钉、无法改变的事儿了,这时候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我觉得实在是太天真了。
    咱们应该当机立断,拿出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应变措施,避免在新闻界引起轩然大波,避免企业的光辉形象受到损害,可别一不小心就凉凉了。”
    副经理杨剑锋是个刚走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小伙子,理论知识倒是一套一套、头头是道,但是社会经验相对欠缺。
    他是真心想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名垂青史的大事业的,对于刘东阳聘用他并且委以重任,一直心怀感恩、感激涕零。这时候他情绪激昂地发言道:
    “我个人觉得,停产是绝对不可取的,那损失简直大到让人无法承受,这谁能顶得住啊!最近我一直在绞尽脑汁地思考这个问题,
    我认为目前最实际、最靠谱的办法是把噪音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分解掉,分散到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如果咱们把寻求加工客户的广告大张旗鼓地打出去,相信一定能给附近的居民吃一颗强力定心丸,
    也能在环保部门和新闻媒介面前展现出一个积极主动、勇于担当的良好姿态,或许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生产,直到与分散加工顺利接轨,冲就完事儿了,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