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宋太祖赵匡胤
作者:青灯不归科   华夏历史帝王最新章节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
    赵匡胤出身军人家庭 ,他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宦途,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 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或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他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 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粮食等财物,意图储备的财富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 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其后由次子赵光义继位,即宋太宗。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此外,他还创立“杯酒释兵权”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武将拥兵自擅的积弊。同时,他还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专以亩收,使人民得到喘息的机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赵匡胤设立“封桩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中原王朝对“燕云十六州”的重新统一。具体来说,其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赎买燕云十六州
    赵匡胤设立“封桩库”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筹集资金,通过赎买的方式从契丹人(辽国)手中收回“燕云十六州”。他计划将每年宋朝的盈余资金存入封桩库中,待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便派遣使者与契丹进行谈判,尝试以金钱赎回这片被后晋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领土。
    二、军事准备
    如果契丹人不同意通过赎买的方式归还“燕云十六州”,赵匡胤则打算利用封桩库中的资金招募勇士,组建军队,通过武力方式夺回这片领土。这一目的体现了赵匡胤对于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三、作为储备资金
    除了上述直接目的外,“封桩库”还充当了宋朝的储备资金库。它存储了宋朝在统一过程中逐步灭掉的各个割据势力(如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吴越、闽南及北汉等)的缴获,以及每年的政府财政结余。这些资金在宋朝面临重大突发事件(如洪水、大旱等)时,也可以作为应急储备使用。
    四、实现中原王朝的重新统一
    最终,赵匡胤希望通过收回“燕云十六州”,完成中原王朝的重新统一。这一目标不仅关乎领土的完整,更关乎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复兴。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赵匡胤为“封桩库”设定了明确的目的和计划,但这一计划最终并未完全实现。在赵匡胤去世后,其弟赵光义继位为宋太宗,他并没有将封桩库的资金用于收复“燕云十六州”,而是将其划入了皇室私有内库名下,并多次从中提取资金用于其他用途(如天书活动、泰山封禅等),导致这笔巨额财富最终消耗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