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该来的总是会来
作者:滚动的苦瓜   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老娘不要最新章节     
    “陈瑄补位补得很及时。”
    徐氏把信拿过去看了一眼,就放到了一遍,只淡淡的说了一句。
    “嗯,升职升的正是时候。”
    张欣点头。
    上辈子也是这位临场反水。
    不过那会陈瑄是在建文四年才升任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主统领水师,并镇守京师江防。
    现在想来,当年为了让公爹顺利渡江,四大家在背后也是使出了洪荒之力。
    这时间点把陈瑄及时的调到位置上,两辈子都卡得那个叫丝滑。
    “蓝大将军死的不清不楚,陈瑄这股子气也憋了很多年了。”
    徐氏觉得也就是她的亲爹徐达死得早,不然徐家说不好就跟蓝家一个下场。
    陈瑄早年随他的父亲任职成都,因为是武臣二代,就以舍人的身份随侍原来的大将军蓝玉。
    稍大一些就袭了陈父的职位做了成都右卫指挥同知。
    这少年郎聪明伶俐,还务实不虚,通文墨,以善射着称,多次随蓝玉征讨南番、越巂,颇受蓝玉器重。
    蓝玉一案,他虽然没有被牵连,可后面也是坐了很多年的冷板凳。
    直到洪武三十一年, 陈瑄从征叛番贾哈剌,又会合云南军征讨百夷,连战连捷,才因功升任四川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同知,还获封伯爵。
    这份履历被现在这班文臣拉出来,在朝廷缺人的时候,去守江边也是理所当然。
    只是文臣们低估了陈瑄对蓝大将军的死的怨念。
    事过必留痕!!!
    武将们是没心眼,可不代表都傻。
    旧事一翻出来,谁心里都如明镜一般。
    先皇已经死了,陈瑄股子气只能冲着朱允炆跟现在朱允炆身边围绕的这群人去。
    于是在最后的关头,在文臣们对他委以重任的关键时候,突然反水。
    陈瑄这份报复。
    徐氏觉得——
    很爽!
    超爽!
    简直就像一坨屎结结实实的糊在了朱允炆的脸上,也踏踏实实的扔在了那些文臣的脑袋顶上。
    很是让人神清气爽。
    别说当年这些武将了,连她这个一直在内宅中的妇人,这些年都觉得如鲠在喉。
    她在洪武九年十四岁嫁给朱棣,洪武十三年十八岁跟朱棣一起就藩。
    她的婆婆马皇后是洪武十五年没的。
    在婆婆死之前,她对公爹的印象一直挺好的。
    她时常进宫,见公爹的次数比见朱棣的还多。
    那会公爹就是一个虽然当了皇帝但居家还是很老百姓的男人。
    整天在婆婆身边妹子长妹子短的。
    对儿子女儿们,疼也是疼的,疼得有点粗糙,也有分门别类,可是也算发自肺腑。
    就藩的那头两年,北平艰苦,但朝廷的岁禄按时到,只有多,没有少。
    公爹还时不时的贴补点什么送过来,吃的喝的用的,什么都有。
    开始起变化,就是婆婆死了以后。
    她爹来信时隐晦的说过几句,公爹越来越多疑。
    就是穷人乍富之后,那种觉得身边的人都不怀好意的多疑。
    无论文官,武官,公爹都开始信不过。
    她爹觉得公爹的这种多疑,太容易被人利用了。
    但他也是多疑的对象之一,实在没法劝诫什么。
    公爹前前后后试探了她爹很多次,但凡她爹没应对妥当,徐家早就灰飞烟灭了。
    要不是她嫁给了朱棣,二妹妹嫁给了代王,两个女儿都在老朱家的儿子手里,她爹那会都想辞官归故里了。
    她爹在洪武十八年病逝以后。
    这京师的朝廷里的种种发展,让徐氏隐隐觉得不对劲,且危机四伏。
    从那会起,她就基本上不回京师了,也让两个弟弟猫着做人。
    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她预料的那般波澜起伏。
    公爹几乎杀光了所有人,才把朱允炆按在那个位置上。
    也不知道公爹临终的时候发没发现,他为了一个大错特错的人做了那许多大错特错的事。
    没发现,很悲哀。
    发现了,可能更悲哀。
    这么些年,朱棣对他爹的孺慕之情她不拦着,但就她自己而言,只想离得越远越好。
    现在自己的夫君反攻成功,开启了新的朝堂新的斗争。
    不是她信不过朱棣,信不过自己的夫君。
    而是人性,经不起磋磨。
    徐家,又要开始韬光养晦了。。。
    而燕王府里的人,会迎接各种动荡。
    她就三个儿子,两个孙子,不像公爹那样死了七八个儿子还有十七八个儿子跟数不清的孙子。
    三个儿子都是正当年,二儿子跟三儿子更是血气方刚。
    跟上一辈的人一样,不是想不想争的事,而是位子只有一个,总会有人在中间挑拨离间。
    再好的感情也遭不住。
    外面的人也不知道朱棣不会再有子嗣了,源源不断的女人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宫。
    三个儿子的后院也不会消停。
    从此以后,在北平这种悠闲的好日子,到头了。
    唉,该来的总是会来。
    这趟浑水,准备了这么久不想淌,可终究还是要淌进去。
    想到这里,徐氏不由得心情低落,挥挥手让张欣退下自己进了书房。
    张欣识相的把一直在边上练笔顺的朱瞻基也一起带走。
    “娘。我还没写完一百横。”
    朱瞻基很认真的抗议。
    “去延德宫写。”
    “奶奶不高兴?”
    “嗯,有点。”
    “好吧,爷爷也不在啊,谁惹奶奶了。”
    “也许是你?”
    “娘,我不傻。”
    “嘻嘻嘻嘻——”
    回到延德宫,把朱瞻基安顿在他专用的小书桌上完成他的功课,张欣也需要整理思绪。
    事情的发展比上辈子快,也比上辈子顺利。
    徐家,婆婆的弟弟徐增寿并没有被朱允炆砍了,这就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曾经婆婆因为这位弟弟的死,悲痛欲绝,在床上躺了好些天。
    朱允炆是在朱棣进京师的当天,在殿前一剑刺死了徐增寿。
    现在这信传回来没提起,那就是没发生。
    起码婆婆不会因为这个郁结于心,连紫禁城都没住上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