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海底。
作者:谢张张谢   长生:因为死不了所以只能长生了最新章节     
    春秋一霸的楚国在楚惠王时期开始走了下坡路。
    楚惠王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所以他准备主动出击,第一个目标就是宋国。
    宋国的实力远不如楚国那么强悍,但想要花费极小的代价就啃下来这块硬骨头还是有些不太现实。
    所以楚惠王找上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公输班,让公输班给他制造一种用来攻城的云梯。
    公输班没有辜负楚惠王的期望,很快他就制作出了符合楚惠王要求的攻城云梯,这种云梯配备有防盾,绞车和抓钩,甚至还有人工的轮滑升降装置。
    大战将起的时候,墨家巨子临危受命来到了宋国,但当时的宋国实力远不及楚国那么强。
    即便巨子耗费大代价制造一种机关来对付公输班的云梯,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劳民伤财。
    所以巨子直接找上了楚惠王,并和楚惠王立下赌约。
    双方就机关器械这方面进行较量,如果公输班输了这场比试,那么楚惠王就不再下令攻打宋国。
    如果巨子输掉了这场比试,那宋国就直接城门大开不战而降。
    楚惠王答应了这场比试。
    双方派出一支小队进行了攻防战,巨子用烟熏火箭擂石等等各种各样的器械,硬生生挡住了公输班的七轮不同方式的进攻。
    最后公输班只好咬牙承认自己失败了,败给了墨家巨子。
    楚惠王信守承诺,宣布不再出兵攻打宋国。
    这事儿告一段落了。
    但仅仅这样就结束了吗?
    没有,没过多少年楚国就暗中支持齐国把宋国给灭了,这事儿对于楚惠王来说那都根本不是事儿。
    他是答应了巨子不攻打宋国,也信守了承诺,但承诺这事儿,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不是,而且消灭宋国的又不是他楚国。
    他只不过和齐国做了交换条件而已。
    这事儿没人会挑得出理来。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
    墨家巨子觉得仅仅凭借着机关器械,无论多厉害都无法制止战争,根本在于国与国之间的较量。
    从那以后墨家巨子就开始活跃在各个国家和势力之中,企图将自己的理念,通过国家和势力之间发展壮大,最后天下太平。
    这个赌注的结果意味着墨家入世了。
    这事儿被后来老百姓们传得神乎其神,将墨家巨子奉为神明,把公输家贬得一无是处。
    但公输家真的弱吗?
    相反,公输家一点儿也不弱,而且在整体上还能稳压墨家一头。
    公输班当时在公输家也不是领头人,他的实力是不如墨家巨子,但不代表公输家就一文不值。
    秦扫六国的时候,公输家的攻城器械帮了很大的忙,打得墨家的机关器械节节败退,最后庞大的墨家被打得四处窜逃不复当年荣光。
    而公输家的传承却持续了很多年。
    公输班这个名字,可能大家都记不清楚了,但后来他成功当上了公输家的当家人,那个时候他的名字已经不重要了。
    他的名号响遍整个战国,连后来的墨家巨子谈起这个人都自愧不如。
    而这个名号,被后世广为传颂,他就是鲁班。
    鲁班和墨子之间的较量,是鲁班输了。
    但在后世公输家和墨家的较量上,却是公输家赢了。
    当然了这其中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墨子自那以后将重点都放在了各国势力之间,对于机关器械的钻研变得少了一些。
    同时自他以后,墨家的当家人都统称为巨子,没有自己的名字,所以被后世的传颂的知名度不高。
    “走吧,时间差不多了。”
    李安看了看时间说道,这会儿已经快四点钟了,要不了多久天就要亮了。
    他们不用在这外面浪费太多的时间,因为从石门后面的这些鸟粪来看,这里头的空气是流通的,只不过没有那么流通而已。
    短时间内供人呼吸还是没有问题的,也不存在有毒的说法。
    他拔出两把长剑,率先弯腰进了这石洞里头,里面同样是个石台,和外面是一样的格局。
    接着蚩灵也跟着走了进来,诸葛正提着包紧随其后。
    里面漆黑一片,头顶是中空的空间,所见之处皆是黑黝黝的铁杆支撑着,将整个空间都变得牢固。
    李安拉着旁边的铁链,将落下去的铁球给重新拉起来放回最原来的位置,一阵磕磕磕的声音再次响起。
    厚重的石门再次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这下子除了船长之外,没人知道他们在这姜女石里头了。
    里头的石台面积也不大,石台中间是一根大铁柱,围绕着铁柱修建的,是一条长长的螺旋向下的石阶。
    诸葛正将头顶的电筒调成聚光模式往下看,只能看到石阶的一部分,再往下就看不见了。
    李安没有过多犹豫便抬脚往下沿着这石阶往下走去,这些鸟粪落得到处都是,但仅仅只能落在最上面的一环石阶上面。
    显然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样的问题。
    他们贴着这金属的墙壁往下走,整个姜女石是上面小下面大的规格,越往地下走就变得越来越宽敞起来。
    “要不是这石阶的长度越来越长的话,我都以为碰到鬼打墙了……”
    诸葛正吞了口口水说道,他们沿着这螺旋向下的石阶走了十几圈了,但仍然没有看到石阶的尽头。
    “这还是在山体内,而不是在地底。”
    蚩灵跟着李安的脚步小心翼翼的往下走着,不紧不慢的说道。
    整个姜女石都是一座山,而露出海面的这一部分仅仅只是它的山尖而已,实际上下面还有很大的体积,距离海底也有一些距离的。
    李安一直在计算着深度,他们从石台下来走到这里有五十米的深度了。
    这个深度应该刚刚过了海底,再往下走,那就是真正的地底下了。
    这么看来,距离这石阶的底部也就不远了。
    虽然碣石地宫是个地下工程没错,但也绝对不可能说深入地下两百米的深度建造,那样的难度实在太大了。
    毕竟超过一百米的深度再往下就不是挖土那么简单了,那是地下岩层了,而地下建筑想要不依靠外力来进行支撑,那最好的条件就是在地下一百米到两百米之间。
    这样就相当于在一个石头里面做雕刻,把里头的东西掏出来,还有岩层做支撑。
    但再往下深入到两百米之后,每下降一米挖掘的难度都是呈倍数的趋势递增的。
    在如今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在两千年前,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是很难达到那样的深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