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普通人眼中的大汉国
作者:爱因斯强   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最新章节     
    翌日,刘大海带着曹襄来到了元朔县学堂。
    虽然曹襄对读书这种事不是很喜欢,但他却非常喜欢鼓励那些学子。
    一句好好学习,日后有机会去平阳侯府中当幕僚,就让无数学子趋之若鹜。
    平步青云没有人不想,曹襄就能给他们这个机会。
    所以往往曹襄来的时候,要比刘大海更受欢迎。
    但仍然有不少学子不慕名利。
    比如今天刘大海准备采访的对象之一:刘碳。
    刘碳是当初那个背碳到刘氏庄园前的少年,身为野人,早就没了姓氏。
    当他上户时,就选择了刘姓,以碳为名。
    其实他本来是想跟牛二同姓,只是牛二说姓牛没出息,不如姓刘。
    刘碳是元朔县学堂年龄最大的一批学员。
    如今上林苑煤炭生意已经被官府接手,其中一半利润归官府,一半归这些背碳人集体。
    所以那一群背碳人很快就富裕了起来,刘碳这才有时间来元朔县学堂进学。
    那群背煤碳人非常信任牛二,牛二天天劝他们一定要把自家孩子送入学堂。
    他牛二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要不然现在这元朔县的三把手就是他牛二了。
    虽然牛二没有一官半职,但元朔县大多数人都认识牛二。
    尤其是那些第一批被牛二说服搬迁到这里的农人。
    刘大海从司马迁送来的名册中,随机的又选择了九人,作为今天的采访对象。
    他们的看法,将会出版在最新一期的报纸上。
    当然,刘大海并没有告诉这些人,他们即将所言,会被写在报纸上,被天下人知晓。
    刘大海打算问每个人两个问题,一个是他们对大汉国的看法,以及他们认为的读书的目的。
    被单独叫到一个房间的刘碳,本来还有些担忧,他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
    但看到要见他的是县令和侯爷以及牛大哥后,就放心了。
    刘大海示意对方坐下,然后直接问道:“刘碳,叫你来是想问你两个问题,你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就是。”
    见刘碳又变得有些紧张,一旁的牛二道:“别紧张,牛哥在这里呢,你把你心中最想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就行。”
    随即刘大海问道:“刘碳,你对如今的大汉国怎么看?”
    刘碳闻言摸了摸脑袋:“俺觉得现在的大汉国很好很好啊?”
    牛二立即瞪了对方一眼:“你这不是屁话吗?你就说说你这几年看到的变化,尽管说就是。”
    刘碳想了想,还是有些迟疑:“真的随便说吗?”
    牛二指了指一旁的曹襄道:“怕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侯爷给你撑腰呢!”
    曹襄撇了撇嘴,您家少爷可比我身份高贵多了。
    指不定日后坐上龙椅的就是您家少爷呢!
    刘碳见曹襄面带笑意看着他,这才道:
    “在两年以前,那时候我还是一个野人,藏在上林苑中,每日都要为吃食发愁,我们大多时候的食物就是野菜和一些野果,偶尔能打到一些猎物。
    一到冬天,我们那个聚居地就会有很多野人饿死,直到那个冬天,我鼓起勇气背起煤炭来到了上林苑新建的一处富家庄园,
    想把煤炭卖给他们换些食物,我遇到了此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个叫牛二,一个是现在我们元朔县的县令。”
    “一开始,我对那富家少爷,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县令,十分的嫉妒,凭什么大家都是人,年纪也相仿,他就能高高在上。
    而我,是一个户籍都没有的野人,如果不能换得到一些吃食,这个冬天,可能都活不过去了。”
    曹襄听到这在一旁低声道:“大海,说你坏话呢!”
    刘大海看了一眼曹襄:“我当时看到你也是这么想的,还在心里骂你活该肚子里长虫。”
    曹襄:“……”
    “我至今仍然记得牛大哥和刘县令那温暖的笑脸,我那一小背篓煤石,县令给我换了足够我家三口人一星期的食物。”
    “也是从那天起,我再次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以前我总听聚居地里的人说,大汉国的狗官很多,他们贪污枉法,无恶不作,不少人都是因为那些贪官污吏才变成了一个野人。”
    “但我很庆幸,我遇到的官员都是好官,自从我带领着聚居地里的族人走出来之后,在元朔县定居之后,在陛下颁布了诏野人归田的圣旨后,
    我才第一次想要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大汉国,我们的陛下是圣明的,平阳侯爷是圣明的,我们的县令和东方朔大人都是圣明的,
    但这天底下不止有我们元朔县,我相信还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他们如今过的并不好。”
    “至于我为什么要来元朔县的学堂里读书,原因很简单,我想识字,想学一些记账方法,想学一些有用的技能,让我日后的生活变得更好。”
    听见刘碳念完,曹襄怀疑的道:“你说你这张贴出去了,别人会信吗?通篇都在夸咱们几个的好,偶尔贬一句……”
    刘大海瞪了曹襄一眼:“这些都是人家刘碳的想法,我只是根据他想说的,稍微润色了一下而已。”
    “况且,我是这宣传郎中,如今被人挤压了,不好好宣传宣传我们这些年的努力,有些人他不愿意看见我们这些年都为大汉国做了些什么。”
    曹襄点点头,他觉得也是。
    而且,这些说的也都是事实,不存在吹嘘之事。
    职权在他们手中,不用就浪费了。
    随即刘大海又真实的采访了其余九位在元朔县学堂就学的普通人士。
    然后在他们的同意下,进行了稍微的润色,使其更符合那些人对大汉国的认知,以及对自己选择读书的真实目的。
    当这份报纸送到刘彻面前时,刘彻微微皱眉。
    原来,大汉国的百姓,还过的如此之苦吗?
    元朔县已经算是富裕之地了,但是他们没富裕之前的生活,刘彻无法想象。
    这也是刘彻第一次真正了解到大汉国底层民众的处境。
    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去好好了解了解大汉国的百姓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