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巩固宜阳,伏击援军
作者:夜郎如画   重生三国,诸葛再世最新章节     
    在郭淮的率领下,蜀军乘胜追击,利用宜阳县城作为跳板,不断扩大战果。他们深入敌后,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军事行动,不仅巩固了新占领的地区,还迫使魏军不得不收缩防线,以应对蜀军的攻势。
    郭淮注重民生与民心的安抚。他命令军队在占领区实行仁政,减轻百姓负担,恢复农业生产,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广泛赞誉和支持。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蜀军在当地的影响力,也为未来的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郭淮的精心策划下,蜀军逐渐掌握了主动权。
    他们一路势如破竹,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这期间,他们还先后攻占了新城、陆浑和嵩县等重要地区。
    这些胜利让蜀军士气大振,同时也让他们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然而,这些城池的魏军不甘失败,开始对他们发起了反击。
    双方在战场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魏军虽然奋力抵抗,但由于之前的失利,他们逐渐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面对蜀军的猛烈进攻,魏军显得有些难以招架,难以施展手脚。而蜀军则凭借着之前的优势,继续保持着攻势,不给魏军喘息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战争的胜负似乎已经初现端倪。
    在曹爽率领的大军到来之前,蜀军在郭淮将军的率领下逐渐巩固了在宜阳及周边地区的统治地位。他们不仅恢复了当地的生产与生活秩序,还积极招募新兵、训练军队,兵马已增至五万人,为即将到来的战事做足准备。
    郭淮将军迟迟不见魏军援军来攻打宜阳,心中甚是疑惑。
    郭淮将军攻占宜阳的当晚,蜀军新安大营内灯火通明,王志伟手持羽扇,站在沙盘前沉思。宜阳是魏都的西部屏障,魏军一定会来争夺宜阳,此战关乎蜀国未来的命运,必须一击即中。
    “命令,邓艾将军率三万精兵,杨卫国、赵统、赵广、马承随行,沿子午谷秘密行军,务必在魏都援军必经之地——函谷关外设伏。”
    邓艾将军等人接令之后,面色凝重,迅速转身离开营帐。他知道时间紧迫,必须立刻行动起来。
    回到自己的营地后,邓艾将军毫不犹豫地召集了麾下的将领们,向他们传达了作战指令,开始紧张而有序地整军待发。
    邓艾将军深知此次战役的重要性。这不仅仅关系到宜阳的安危,更是关乎整个蜀国的北伐大业。如果不能成功击溃魏军援军,守住宜阳,蜀军的北伐计划可能会受到挫折。
    经过精心挑选,邓艾将军集结了三万精锐士兵。这些士兵都是经过严格训练、战斗经验丰富的勇士。他们背负着厚重的盔甲和武器,眼神坚定而充满斗志。
    夜幕降临之际,这支庞大的军队悄然出发,踏上了征程。
    他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子午谷秘密行军,小心翼翼地避开敌人的耳目。子午谷地势险要,道路狭窄,行军难度极大,邓艾将军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带领军队顺利通过了一道道险阻。
    一路上,士兵们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夜晚的山谷弥漫着静谧的气息,只有轻微的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打破这份宁静。每一个士兵都清楚地意识到,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是一场生死较量,他们必须以顽强的意志和勇气去迎接挑战。
    三日后,邓艾率领的蜀军抵达了函谷关外的一片密林之中。这片密林地处山谷之间,地势起伏不平,荆棘丛生,周围山峦叠嶂,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这里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正是设伏的绝佳之地。
    邓艾勒住马缰,仔细观察着四周的环境。他心中暗自盘算:“此处地势险要,若在此处设下埋伏,必能让魏军措手不及。”于是,他立即下令士兵们隐蔽起来,将旗帜收起,不许发出任何声响。
    蜀军士兵们纷纷下马,迅速分散开来,布置好连弩和弩雷炮后,藏身于树林之中。他们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身影,利用树木和草丛作为掩护,等待着曹爽和魏军的到来。
    邓艾亲自带领一队精兵,潜伏在密林深处的一个小高地上。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战场,一旦发现魏军进入伏击圈,便可以下达攻击命令。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蜀军士兵们静静地等待着,气氛紧张而压抑。每个人都紧紧握着手中的兵器,眼神中充满了强烈的战意。
    一日后,远处传来了阵阵马蹄声和脚步声,越来越近。邓艾沉着冷静地观察前方,他知道,这一刻终于来临了。
    邓艾屏息以待,只见一支浩浩荡荡的魏军援军沿着官道缓缓而来。
    当魏军进入伏击圈后,邓艾一声令下,连弩万箭齐发,喊杀声和弩雷炮的爆炸声震天动地。魏军措手不及,顷刻间死伤无数,顿时乱作一团。
    邓艾趁机率领蜀军冲出密林,与魏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他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骑兵,如同银色闪电般切入魏军阵中,直取敌军将领。
    他的长枪如同游龙出海,所向披靡,接连挑落数名魏将。魏军士兵见状,士气大挫,纷纷后退。
    魏军并非等闲之辈,曹爽迅速调整战术,利用重甲步兵组成坚固的防线,试图稳住阵脚。
    邓艾见状,立即命令蜀军变换阵型,采用两翼包抄的战术,对魏军形成合围之势。 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双方士兵都杀红了眼,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蜀军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灵活的战术,逐渐占据了上风。魏军也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他们拼死抵抗,不愿轻易放弃。
    邓艾下令全军发起最后的冲锋,蜀军将士们闻言,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他们呐喊着,冲锋着,与魏军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蜀军将士勇猛无畏,以少胜多,将魏军援军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经过一番殊死搏斗,蜀军终于击溃了魏军的主力部队,并将残余敌军逼入了绝境。
    在夏侯霸的掩护下,曹爽只好带着两万名残兵败将狼狈逃窜。
    邓艾率领着大军追击魏军,一直追到了沓中附近。此时,杨卫国带领着一队轻骑从后方杀来,与邓艾的军队形成前后夹击之势。魏军中负责断后的夏侯霸见势不妙,立即下令撤退,但却被杨卫国追上并活捉。邓艾、赵统、赵广和马承斩杀了大批魏军将领,使得魏军士气大挫。
    消息传回蜀军新安大营,王志伟闻讯大喜,深知此战对于蜀国的意义。他亲自写下捷报,呈报给蜀帝,嘉奖郭淮、邓艾、杨卫国等有功之臣。
    这场伏击战之后,蜀军士气大振,魏军则陷入了被动防守的局面。
    曹爽率领剩余的两万魏军虽然多次尝试夺回宜阳城或其他城池,但均被郭淮巧妙化解并击溃,未能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