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贾诩贾文和
作者:猫猫   三国之我的霸业在三国最新章节     
    “哦?什么人?”刘璋不禁心生好奇,脱口问道。
    “回,主公,俺也不知道。
    不过他一身文人打扮,和奉孝、仲德他们的打扮差不多。”
    许诸面带为难之色,瓮声瓮气地说道。
    “快带他进来。”刘璋听到许诸的描述,脸上瞬间掠过一股了然之色。
    没错,刘璋心中已然猜到此人是谁了。
    不出意外的话,此人就是前几日给自己写信的那个人。
    很快,许诸便带着一位身着文人服饰之人走进了营帐。
    这人一见到主座之上的刘璋,连忙恭敬地行礼,客气地开口道:
    “草民拜见将军,多日不见,将军依旧雄姿英发,英气逼人呐。”
    刘璋则是饶有兴致地开口询问道:
    “哦?先生见过我?我怎么毫无印象。”
    只见此人轻轻捋了捋胡须,嘴角上扬,笑着开口道:
    “哎,将军虽未见过草民,但是草民见过将军啊。”
    “此话怎讲?”刘璋目光炯炯,紧盯着眼前之人。
    “去年将军率军平定黄巾之乱,于冬日班师回朝之际,草民有幸在人群之中目睹到了将军的英姿。
    如今数月已过,将军雄姿依旧,还是这么的光彩照人,令人敬仰。”
    此人言辞恳切,眼神中满是崇敬之意。
    刘璋闻言,不由又问道:“哦?不知先生尊姓大名?”
    “草民姓贾,名诩,字文和。
    将军或许不知草民,可前几日的那封信,乃是草民所书写。”贾诩说话时,神色略显紧张,甚至有些害怕刘璋没听说过他,急忙又补充了一句。
    然而,后面的那句话显然是多余的。
    刘璋又怎会不知道贾诩?
    那可是三国第一毒士,其一生献了诸多阴狠毒辣的计谋。
    最为人所熟知的,那当属“一计害三贤”、“反攻长安之计”。
    说起这“一计害三贤”,那真是家喻户晓。
    而“反攻长安之计”又称“驱狼吞虎之计”。
    当初贾诩为董卓手下一谋士。
    在董卓被吕布杀死之后,吕布开始清算董卓剩下的余党。
    此时这些人群龙无首,又实力大减,于是董卓的几个手下李傕、郭汜等人,就开始商量着准备收拾东西跑路。
    只要他们能安全逃到凉州,不说立即停止战乱,至少关中是能够得到安宁的。
    不过就在几人收拾好东西后,贾诩却突然站了出来。
    他目光阴鸷,缓缓说道:“听说现在长安城中正在商量着把凉州人斩尽杀绝,现在诸位各自逃跑,光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将你们给抓住。
    不如带着部众一路向西,沿途收敛士兵,然后攻进长安为董卓报仇。
    如果成功了,那就可以直接征服天下。
    如果失败了,到时候再逃走也不迟。”
    李傕几人一听,觉得甚是有理,反正现在也跑不掉了,不如就按照贾诩的计策试上一试,不成功也成仁。
    他们把贾诩当作了救命稻草,仿佛一下子就回了魂,当即就决定破釜沉舟。
    他们开始大肆搜罗旧部,然后急速攻占了长安。
    结果,整个长安城瞬间陷入了一片血雨腥风之中,也像曾经的洛阳一样,彻底变成了人间炼狱。
    百姓们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天下开始混战,地方割据四起,百姓们逃无可逃、避无可避。
    可以说,这天下混乱,东汉覆灭,贾诩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贾诩此人献计多阴狠毒辣。
    后世有人戏说过一句话:“此计有伤人和,不伤我文和即可。”
    刘璋在听到这名谋士是贾诩的时候,过往的一切都瞬间相通了。
    难怪李文侯能悄然将北宫伯玉抹杀,用的还是有违人和的火攻之术。
    而且在北宫伯玉死后,还利用其价值,为其厚葬,让羌胡族的士兵对李文侯更加忠诚。
    李文侯在杀掉北宫伯玉之后,汉军虎视眈眈。
    即便是傻子也知道此时不宜与汉人边章、韩遂闹矛盾,应一致对外。
    可是李文侯却好似连傻子都不如。
    如今看来,并非李文侯傻,而是贾诩有意而为之。
    这场叛军的内部动乱,恐怕也有贾诩的身影。
    要不然他怎么会如此精确地判断出内战开始的时间呢?
    不过刘璋非常不明白,李文侯如此重视贾诩,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于是刘璋缓缓开口询问道:“为什么?”
    贾诩闻言,面带微笑,他知道刘璋已经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贾诩对此也异常满意,这才是他看中的人。
    “其实也没什么,早在洛阳见到将军之时,贾某便被将军的英姿所吸引,想要追随其右。
    然,贾某一无名声,二无背景,三无功绩,怎会入得了将军之眼。
    于是在贾某得知凉州叛乱之事后,便只身前往凉州,想要闯出一番名头。”
    贾诩说到此处,微微叹了口气,“然凉州叛军实力突飞猛进,贾某一不小心,就被李文侯所俘,所幸因本身有些许谋略,便留于李文侯身边,为其出谋划策。
    但在我听说刘将军前来平叛之后,便有了新的计划,欲让你平定叛乱,恢复中原。”
    刘璋听到贾诩的经历,叹息一声,感慨道:
    “先生之大才,刘某怎会不知,又何须功名利禄所佐证。
    刘某早在周仓耳中,就已经听到过先生大名,先生应早日来寻我啊。”
    “嗯?周仓?”贾诩眉头微皱,显然早就忘了这么一回事。
    刘璋则是提醒道:“就是京城附近一处小山寨上的寨主——周仓,先生曾警告其三条原则,为其终身受益。”
    贾诩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他啊。
    那日我上山采药,不小心摔断了腿,被山上一些山贼所救。
    吾观其竟不知死活,盘踞在京城左右,又念及其救命之恩,不得不报。
    便警告了其三条原则,随后待到我伤好之后,便下山去了。
    我也不想与那山贼有过多交集,而且盘踞京都,迟早要被灭的。
    虽有我三条原则做警告,那也是延缓灭亡罢了。”
    “哎,也确实依先生之言,若非碰到了我,他们如今应该早就被灭了。
    我观那周仓有大将之资,便收留了他,那所山寨,也早已经不复存在了。”
    刘璋望着贾诩,眼中满是惋惜。
    好像是在说,为什么没让他早点遇上贾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