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赵子轩在国际上的地位,去苏联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别看中苏关系正常化在1989年,但是边境已经开始有不少倒爷开始做买卖了。
苏联境内不少的年轻人都喜欢听欧美的流行音乐,其中很多都是赵子轩的粉丝。没办法,他的歌曲是最受欢迎的。
赵子轩把想法和关律师以及陈晓旭说了以后,两个人全都反对。就连回中国的苏菲玛索听了也是坚决反对,毕竟苏联无论是中国,还欧美地区,那都是做为反面宣传的典型。尤其是欧美,那就简直是对苏联进行妖魔化宣传。
在上海的家里,赵子轩对三个女人说道:“苏联必须去!毕竟新上来的总书记是个改革派,咱们有些事必须提前安排。”
赵子轩心说:总不能告诉你们,苏联要完蛋吧!等苏联解体了,那里的工程师,技术资料,好的设备,自己能搬回来的,那绝对不能客气。还要交好两个人,一个是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另一个是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苏菲玛索说道:“那我陪你一起去!”
赵子轩点点头,苏菲玛索心里是真担心。而关律师说道:“这样,老板您去之前,我们会做一些宣传。这样也能给你的旅行做个保障,外界都知道你去苏联了。他们为了国际声誉,也不会为难你。”
赵子轩点点头,说道:“这个可以,听说苏联的年轻人非常喜欢听欧美的流行音乐,你调查一下,看看我能不能在那边举行一场演唱会。”
关律师点头,说道:“我去安排人问问,看看能不能在那里开演唱会。”
赵子轩记得,在后世1991年的莫斯科举行的摇滚音乐节。这场音乐节规模巨大,有4支顶尖摇滚乐队参演,现场观众达160万人。由于参与人数众多,苏联当时出动了大量军队、坦克和直升机来维持秩序。这个莫斯科音乐节在当时的苏联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联解体前社会文化和民众心态的变化。
当时的苏联社会正处于剧烈的变革时期,西方文化的影响逐渐扩大,摇滚音乐作为西方流行文化的一种代表,受到了许多苏联年轻人的喜爱。这种大型摇滚音乐节的举办,为苏联民众提供了一个释放情绪、表达自我的平台,也成为了苏联解体前社会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标志。
不过现在苏联还没那么不堪,不过自己可以打个前站。给苏联人民带去一场现代化的精神食粮,没准在1991年的莫斯科音乐节上,自己带领美国的顶尖音乐人,开一场世纪演唱会。
而陈晓旭说道:“老板,今年还有不少的戏要拍,还有好几个广告代言没有定。”
赵子轩说道:“我不在这些你来定,你现在是影视公司的总监,这些小事你自己决定。”
陈晓旭为难的说道:“可今年有你的演唱会,还有两部电影,你是主角。”
赵子轩微微的笑道:“我的演出计划先停一停,咱去苏联是挣大钱去了。”
陈晓旭和关律师听了根本不信,去苏联能挣什么大钱?
赵子轩知道她们不信,总不能跟她们说,在后世有个里欧万塔的家伙,他从前苏联弄到了27万亿美元的资产。
金秋十月,赵子轩和苏菲玛索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苏联的土地。飞机上,苏菲玛索看着窗外,心中既有对未知的期待,又有一丝担忧。“没想到去苏联的手续这么容易,我还怕他们不让我们去呢!”她轻声说道。赵子轩握住她的手,自信地回应:“苏联现在被世界孤立,他们很想拥抱全世界呢!咱是名人,去了苏联他们还会不遗余力的宣传呢!”苏菲玛索将信将疑:“真的?”赵子轩笑道:“比真金还真!”
然而,当飞机降落到莫斯科,现实却与他们的想象大相径庭。没有鲜花和掌声,也没有人迎接,苏菲玛索的眼神中流露出明显的失落。赵子轩看着她,笑着调侃道:“没有记者采访,没有欢迎的人群,是不是感觉自己大明星的身份在这里不好使了?”苏菲玛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平常非常烦那些记者,也不愿意太多的粉丝围观。可今天这个场面,还真如你说的那样。”赵子轩安慰道:“在这里,我们就是普普通通的外国人。好好享受一下平静的生活吧!”
两人刚出机场,就被两个漂亮的姑娘拦了下来。娜塔莎自我介绍道:“是马克先生和苏菲小姐吗?”赵子轩疑惑地问道:“是的,你们认识我们?”叶娜接着说:“我们是莫斯科大学法律系的学生,也是莫斯科大学生新文化报社的主编。”赵子轩一听,心里暗自思忖:苏联这么快就放弃宣传阵地了?但他表面上依然保持着微笑:“二位带路吧!”他和苏菲玛索对视一眼,心中充满了对接下来旅程的好奇。
两个女孩的出现,赵子轩就知道这就是苏联的态度。不宣传不反对,摆出一副你爱来不来的态度。
没想到两个妹子是开车来的,一辆伏尔加轿车。一看两个妹子绝不是什么普通家庭的孩子,估计是什么官二代。
来到酒店,赵子轩和苏菲玛索放下行李,跟着两个姑娘去了莫斯科大学那所谓的新文化报社。不过去了挺失望的,他们连一个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
不过跑来的人可不少,很多都是大一的新生。在知道赵子轩来到莫斯科大学后,不少的学生都慕名而来。
结果就造成了赵子轩和苏菲玛索被学生堵在这个破办公室里,学生不少都听过赵子轩的歌曲。
还有的看过苏菲玛索的电影,学生们纷纷和赵子轩以及苏菲玛索合影留念。
这个时候苏菲终于找回当大明星的感觉了,最后由于人太多了。不得不借了一个礼堂,赵子轩和莫斯科大学的学生进行艺术上的交流。
学生们问的最多的是就是关于流行音乐的创作问题,赵子轩哪里懂呀!纯属坐在那里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赵子轩一边说,叶娜和娜塔莎坐在一旁翻译。
赵子轩感觉,自己好像后世的那些大v们。坐在这里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说什么灵感来源于文化自信。说什么流行音乐适合在中国和欧美这种地方开花。
赵子轩说的这些,他自己都不信。倒是底下的学生们都深信不疑,自己就是后世《读者》或者《意林》那样的作者。
说到最后,赵子轩说道:“我突然感觉来了灵感,我想写一首俄国的歌曲。”
这话一出,在座的学生们都惊讶的瞪着双眼,感觉他们在见证奇迹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