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桓在水里摸了好一会儿,终于摸到了第一颗田螺,他兴奋地将其捡起来,放进水桶里。接着,他又继续摸索,一颗、两颗、三颗……水桶里的田螺越来越多。
——
杏花村,钱浩林把在堂弟的菜地那里摘的豆角用稻草给分开绑好,把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想着早点给送过去可以早点回来,晚上还要帮着收稻谷收稻草呢。
对着隔壁就喊了一声,“阿弟我现在准备出发了哦!”
林惠娘听到儿子在那里那么大声的叫,骂道:“你作死啊,你不知道你阿弟在抄书吗?那么大声吓到他,手一滑就浪费一张纸怎么办?不要钱的呀?就那两步路你走过去能累的死你啊?”
钱浩林给自家老娘骂的又不敢回嘴,看向自家老爹的方向,钱石柱看自家儿子看过来,默默的把头扭到另外一边去。
钱浩轩在屋里,听到堂哥的话,放下手中的笔走了出来正想回应,就听到堂伯母在训斥着堂哥的话,赶紧走出院子往堂伯父那边去。
进了院子就开口说道:“伯母,不怪堂哥,是我叫堂哥叫我的。”
林惠娘瞪了钱浩林一眼,对着钱浩轩说道:“你这孩子,就知道护着他。行了,赶紧去吧,早去早回。”
钱浩林冲着钱浩轩挤挤眼,两人推着手推车,出了门就推着往桃花村那边去。
这边许桓还在专心致志地摸田螺,水桶已经快装满了。就在他准备上岸的时候,突然感觉脚边有个滑溜溜的东西,他心里一喜,以为是鱼。
伸手一抓,却发现是一条水蛇,吓得他“啊”的一声,差点跌进水里。好在他反应快,稳住了身形,连忙把水蛇甩开,连滚带爬地上了岸。
上岸后的许桓心有余悸,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过神来,看了看水桶里的田螺,心里想着:“阿姐看到这么多田螺,肯定会很高兴。”
被这水蛇这么一吓,虽然现在缓过劲来了,但他也不想再下水去摸田螺了,把东西给收拾好就准备回去。
——
许玲看这一时半会的也没有人过来送豆角,挑着水桶就往红薯地那边去,打算先去干点活,反正这么近有人叫的话也能听得到。
钱浩轩和堂哥两人推着板车走的是小路,兜过了云雾山这边的林子,很快就到桃花村这边的山脚,刚好碰上了正收拾着东西准备回去的许桓。
“桓哥儿,你在这里干嘛呢?”许桓听到有人喊,抬起头来看过去,发现是熟人也高兴的回道:“浩轩哥,好久没见,我在这里摸田螺讷!”
许桓说完,又注意到钱皓轩身边还站着另外一个年轻男子,而且他们还推着一大车豆角,就知道他们肯定是过来送豆角的。
“浩轩哥,这个大哥是你堂哥吗?你们是过来送豆角的吧?刚好我也要回去了,走我跟你们一起回去。”
钱浩轩笑着点头,“对,这是我堂哥钱浩林,咱们一起走。”
许桓拿上东西,叫了声,“浩林哥好,”三个人就有说有笑的往前面走。
走到了自家的红薯地,想着阿姐可能已经在干活了,就对着里面大喊的一声:“阿姐?我摸到田螺了!”
许玲正在给靠近家里面这边的地浇水,就怕离得太远了人家叫听不到,这不才刚浇完一桶水,就听到了自家阿弟的声音。
许玲没好气的回道:“摸到了就回去,衣服打湿了没有?打湿了就赶紧的回去换身衣服。”
许桓听到阿姐的声音,他就猜到阿姐肯定在这里,嘿嘿的笑着跑到篱笆那边去,虽然这篱笆扎得不高,但是他人小啊!这不就刚刚好挡住了他的视线,只好踮着脚往里面看。
“阿姐我一会就回去换,阿姐我摸到了好多田螺,我还碰到浩轩哥和浩林哥了,他们给咱送豆角来了。”许桓兴奋地说道。
许玲闻言,放下水桶,快步走了过来,看到钱浩林兄弟俩,跟着在后面推着板车,那上面也是堆得满满的豆角,“浩轩,浩林哥,今天摘了这么多豆角啊?”
钱浩轩看到许玲笑着叫了声:“小玲姐好!”
钱浩林,看着自家这个堂弟,从看到人家小娘子,那脸上就像笑出花的那个样,简直就是没脸看。
“玲妹子,你在忙着呢?这不是最近在忙着,有几天没摘豆角了吗,所以攒得就多了点,不过那些老的我都挑了出来的。”
“也是,最近这几天大家都在忙着收稻谷呢,你们家的稻谷都收完了吗?”
许玲看许桓的衣服大部分都湿透了,又赶紧说道:“都别在这里聊了,你们赶紧进屋去吧,阿弟你摸个田螺怎么把上衣都打湿了,赶紧的给我回去换身衣服。”
许玲说着也不浇水了,直接往门口那边走,许桓看阿姐都要回去了,也赶紧的招呼着钱家两兄弟,一起往家里面走。
众人进了院子,许玲让许桓赶紧去换衣服,自己则忙着给钱浩林兄弟俩倒茶。
“浩轩,浩林哥,来,先喝口茶解解渴。”许玲热情地说道。
钱浩林接过茶杯,“谢谢玲妹子。”
“浩林哥,就一杯茶水而已,不用这么客气的,你们喝完了还想喝自己倒,我先去拿称出来,给你们把这豆角称了先。”
许玲说完就转个身去拿秤,钱浩轩见状“小玲姐,不用着急的,你也刚忙活完,先歇一会也可以的。”
“没事,这称个豆角费不了多少功夫很快的,一会就行。”
许玲把称拿了出来,想到他们之前是要分开称的又问道:“这一次的还要分开来称吗?”
“不用了,一起称就行,”钱浩林帮堂弟采摘和整理好的豆角,他老爹用手掂了掂,就猜到大概有多少。
许玲熟练的检查了一番豆角,又手脚麻利的给他们称好,“浩林哥,你们这一次的豆角真不错,这里一共是七十六斤豆角,还是原先的价格,一共是七十六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