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轩与张昭、张纮二人人畅谈良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色已然近午,刘轩觉察到两位似乎仍有些顾虑。
又看了看二人微蹙的眉头,心下了然。
“二位的家眷定然在江东生活已久,此次决定出仕,必然需要妥善安排家中事宜。我知道其中的困难,也不急于让二位即刻启程,不如慢慢收拾,待一切准备妥当,再由猎头的兄弟护送二位家眷前往并州,如何?”
张昭与张纮对视一眼,心中皆松了口气。
张昭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感激:“主公体察入微,昭本已心有所虑,担心家眷安顿之事,如今听得主公如此安排,心中甚感宽慰。”
张纮也随即附和道:“是啊,主公宽厚仁慈,实在让纮不胜感激。家中尚有老母与妻儿,若无妥善安排,纮实在难以安心出仕。”
刘轩闻言,微微颔首。
“二位不必多虑,家眷的安全与舒适至关重要。我会命人全力协助二位,确保一切顺利。江东虽美,但并州也有不逊色的风光,待到并州之时,定当与二位共谋大业,让江山重现繁华。”
张昭和张纮纷纷起身,朝刘轩深深一揖,异口同声地说道:“主公恩德,昭(纮)铭记于心,必当尽心竭力,报答主公的信任与厚爱。”
刘轩微笑着扶起二人。
“能得二位相助,是我刘轩之幸。往后但有需要,尽可与我商议,我必全力支持。”
事情办妥之后,刘轩与荀攸一行人离开了张昭、张纮的住处。
一路上,荀攸见刘轩面带沉思之色,便轻声问道:“主公,此次出行已有些时日,不知是否准备启程返回并州?”
刘轩闻言,缓缓抬头,望向远方,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
片刻之后,刘轩说道:“不急,尚有一事未了。”
荀攸闻言,心中微感惊讶,忙问道:“不知主公所指何事,竟需亲自前往?”
“此次前来江东,除了邀请张昭与张纮之外,还有一位贤才,是我必须亲自拜访的。”
荀攸眉头微蹙,心中暗自猜测,终于忍不住问道:“敢问主公,此人是谁?”
刘轩轻轻吐出三个字:“诸葛亮。”
原来在很久之前刘轩就让人来找过诸葛亮,但当时诸葛亮还太年轻,一直在家中学习,属于只是储备阶段,刘轩为了不影响诸葛亮,便让人暗中照顾,不让人打扰,这样做也是为了不让其他人捷足先登。
而此时刘轩刚好来到江东,离诸葛亮住的地方不远,便有了去见见诸葛亮的想法。
于是,刘轩与荀攸等人在猎头的带领下,前往诸葛亮的茅草屋。
史书记载诸葛亮兄妹几人在父亲诸葛珪死后一直受其叔父诸葛玄照顾,而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叔父的坟墓旁盖起草庐,一面为叔父守丧,以尽忠孝,另一面读书。同时,诸葛亮在空闲时,就在诸葛玄墓边可以种植蔬菜、粮食的地方开荒种田,免得一切所需都去依靠别人。
茅草屋坐落在一片幽静的山谷中,四周环绕着苍翠的竹林,环境清幽。
刘轩原本以为这里会十分偏僻,然而,当他们抵达目的地时,却发现除了诸葛亮的茅草屋外,附近竟还有几户农家。
这一景象令刘轩略感意外,便转头问向猎头:“此处为何会有其他农户?难道是有人特意迁居至此?”
猎头恭敬地回答道:“启禀主公,最初暗中照顾诸葛先生的任务是由罗网的人负责,但自从猎头组织成立之后,这个任务便转交到了猎头的手上。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便让人伪装成农户,在诸葛先生茅草屋旁边建起了房舍,这样既能贴身保护,也能更方便地观察诸葛先生的情况。”
刘轩听后点了点头,赞许道:“你们的安排很是妥当,如此一来,既不会引起诸葛亮的警觉,又能随时了解他的动向,确实是个好办法。”
猎头闻言,神色间带着几分得意与谦逊:“多谢主公夸奖,这是属下分内之事。”
刘轩再度看向那片茅草屋,语气柔和地问道:“诸葛亮最近可有何异常?”
猎头迅速回答:“一切如常,诸葛先生每日除了读书便是耕田养花,并未与外界有过多接触。属下已尽力确保没有外人打扰他。”
刘轩微微颔首,目光中带着几分深思。
“如此甚好。诸葛亮果然如我所料,心无旁骛,一心学问。我今日前来,正是为了看看这位被称为‘卧龙’的才子,是否已经做好出山的准备。”
猎头走在前面,领着刘轩一行人来到诸葛亮的茅草屋前,突然猎头停下脚步,回头对刘轩说道:“主公,按照诸葛先生的习惯,他这会儿应该是在午睡。”
刘轩心里暗自感叹诸葛亮生活还挺规律的。想起前世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知道诸葛亮的午睡向来不会被轻易打扰。
但与刘备不同,刘轩此次并无等待之意。
于是摆了摆手,说道:“知道了,我去见他。”
猎头为刘轩打开了茅草屋的木门。门轴因长时间未曾上油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但屋内却仍旧宁静。刘轩走进屋内,迎面看到的是一间简单却不失雅致的居室,四壁挂着几幅山水画卷,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几卷竹简和书籍。
果然如猎头所言,诸葛亮正靠在床榻上酣睡,面容平静,呼吸均匀,显得格外安详。
刘轩看了一眼诸葛亮,见他睡得如此沉稳,便没有打扰。又对荀攸、吕布和典韦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不要发出声响,然后便随意找了个地方坐下。
刘轩拿起桌上的一卷书简,随意翻阅了几页,发现竟是诸葛亮亲自撰写的学问心得,字迹清秀工整,显然是下过一番苦功。
这时荀攸走近刘轩身边,轻声说道:“主公,看来诸葛先生的学问确实不凡,这几卷书简上所论述的内容,皆是深入浅出的治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