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不期而遇
作者:泰拉石之链   重底层爬起,步步高升最新章节     
    田江的目光在她与王逸飞之间流转,脸上忽而掠过一抹恍然大悟的微妙神色,但这抹神情转瞬即逝。当他再次面向王逸飞时,已换上一副长辈特有的和蔼笑容,亲切招呼道:“小王,随我来吧,我正盼着你呢。”
    “好的。”王逸飞点头应允,连忙跟上他的步伐。
    被领至办公室后,田江先是简要介绍了工作中需留意的基本要点,随后指引王逸飞前往政工科填写入职表格,如此一来,入职手续算是告一段落。接踵而至的,便是引荐他与老同事们相识,以便他能更快融入综合调研室这个大家庭。
    经田江一番介绍,王逸飞对综合调研室的架构有了初步认识:办公室目前的配置堪称豪华,由主任田江、副主任康新平坐镇,下设主任科员彭立山、副主任科员邱明涛,以及科员夏晓波,加上新加入的王逸飞,总共六人。
    仅六人编制的科室,却拥有完整的正副职配置及主任、副主任科员,实属罕见。尽管主任科员与副主任科员更多是技术职称,但在官场中,职称等同于资历,某种程度上,晋升主任科员的难度甚至超过成为主任。毕竟,主任职位有时只需妥善处理好上下关系即可迅速获得,而主任科员则需按部就班,逐年积累,其中甘苦,唯有亲历者方能深刻体会。
    令王逸飞不解的是,资深的主任科员彭立山为何迟迟未能晋升主任或副主任?若归咎于能力不足,王逸飞认为难以置信。据田江所述,彭立山长年担任领导讲稿的主要撰写人。
    领导讲稿虽多为程式化语言,充斥着套话,但也不乏触及敏感议题之时,如何拿捏分寸,既考验文字功底,更需具备敏锐的政治嗅觉。能长期承担此重任,其政治素养自不必质疑。
    若非政治能力欠佳,难道是管理能力不足?王逸飞漫无目的地思索着,视线随之移向另一位关键人物——负责全市委办系统综合调研指导工作的副主任康新平。此人外形与其外联为主的职责颇为契合,王逸飞望着康新平圆润的身躯与常挂微笑的面庞,心中暗自发笑。康新平八面玲珑,或许其真正的强项在于人际交往,至于文案能力,恐怕难与彭立山比肩。
    在王逸飞眼中,副主任科员邱明涛最符合传统文人的形象,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浑身散发书卷气,一看便是擅长撰写鸿篇巨制之人。田江介绍,邱明涛多年负责起草市委系统上报的各种材料。
    此人确不负其学者风范,王逸飞心中暗忖。各级党委政府上报的材料,如同地方递给上级的名片,其质量直接影响上级对地方工作的评价,进而决定地方官员的前程。能长期担此重任,足见邱明涛不仅笔力深厚,更精通政治文章之奥义。仅三十出头的他,未来不可限量。
    至于科员夏晓波,主要负责常规文件的起草,王逸飞对其印象平平。夏晓波的傲慢与轻浮,恰是王逸飞所不喜的特质。
    然而,夏晓波虽貌不惊人,办公室众人,包括主任田江在内,对他却格外客气,这不禁让王逸飞猜测,夏晓波或是有特殊才能,或背后有强硬后台。
    总体而言,王逸飞对综合调研室的环境颇为满意。这里弥漫着浓厚的文字氛围,与他大学时常去的校刊编辑室有异曲同工之妙。同事们虽身在官场多年,但仍保留着文人的气质,言谈举止间透露着含蓄与内敛。
    这对初出茅庐、社会经验匮乏的王逸飞而言,无疑是一大幸事。在市委办这样的核心部门,他需要时间去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相对单纯的同事关系为他提供了缓冲空间。这里的“单纯”并非指不通世故,而是同事们秉持着中国文人的某些特质,在特定情境下展现出更多的克制与矜持,这种矜持如同汽车的安全气囊,使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多了几分从容,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向对外界的观察与学习,对他的成长大有裨益。
    当然,作为新人,无论环境多么简单,王逸飞都需从基础做起。田江在众人面前明确了他的角色:辅助办公室同仁的工作。这番话虽客气,却不难听出,王逸飞目前的角色更接近于一名杂务助手。
    在官场的舞台上,分配任务的话语艺术举足轻重。协助一人与服务众人,其间差异,非同小可。若田江言,王逸飞专为彭立山助力,那便是明确的副手之意,而今言及服务于众人,则是“打杂”二字的委婉表述。对此,王逸飞并不介怀,因他亟需一扇窗,窥视官场的基本法则。自幼乡村成长,此方面知识匮乏,非书本所能传授,唯有实践方能领悟。官场风云,看似简单,未经亲历,纵使学识渊博,亦如雾里观花,难解其精髓。故历来,理论型领袖鲜少大成。而今,王逸飞步入综合调研室,最大的福祉便是获得了这份历练的契机。
    光阴似箭,王逸飞踏入调研室已逾两周。适逢周末,晴空万里,他决定前往电脑学校探望弟弟王成才。
    王成才返校数日,因兄长繁忙,二人尚未谋面。周末,此事便成了首要之事。王成才性格温顺,幼时总赖两位兄长庇护,免遭欺凌。岁月流转,拳脚相助已非必需,但兄弟间那份依赖与被依赖的情感,依旧如初。王逸飞离家愈久,对弟之挂念,竟胜于对父母的思念。
    “哥,何时到的?怎不唤我一声?”王成才望见篮球场边的大哥,惊喜奔来。
    “瞧你玩得正欢,不舍打扰。”王逸飞笑答。
    “我这纯属胡闹,哪像你能上校队。”王成才略显羞涩。
    “不过是业余爱好,乐在其中便好。”王逸飞边说边递上纸巾,“来,先擦擦汗。”
    “谢了。”王成才接过,虽近弱冠,仍享受这份被呵护的感觉。
    “记得你从前不喜篮球?”王逸飞笑问。
    “暑假随二哥锻炼,觉身强力壮许多。”王成才笑答,“今日室友相邀,便一同前来。”
    “极好,如此天气,多参与户外活动,有益身心。”王逸飞鼓励道。
    “明白。”王成才点头。
    “先回舍洗漱,随后带你用餐。”王逸飞轻拍其肩。
    “真的?去哪儿?”王成才兴奋询问。
    “老一锅,焖罐鸡如何?”王逸飞提议,王成才闻言雀跃。
    焖罐鸡乃仁清市一绝,源于津河小镇,随乡土美食进城风潮,以其独特风味征服城中食客,忘其乡野出身。传统工艺难以复制,故真味者寥寥,老一锅便是其中之一。店主津河土生土长,祖传焖罐鸡技艺,口味纯正,门庭若市,周边餐馆相比之下,门可罗雀,正应了那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
    “还像个孩子。”王逸飞摇头笑道,“速去收拾,随后自个儿来,我先占位。”
    王成才应声,告别球友,疾步奔回宿舍。
    王逸飞所料不差,周末的老一锅热闹非凡。入内,仅剩大小两张桌。他欲占小桌,却被一对情侣捷足先登,只好选了大桌。大桌不便在于需与他人共桌,偶遇餐桌礼仪不佳者,半餐之余,扭头大肆擤鼻,继而若无其事继续用餐,美味当前,亦难以下咽。
    除早餐或快餐外,少有人愿共享餐桌。但在老一锅,欲尝焖罐鸡,偶尔须作妥协。王逸飞性情随和,对此并无异议。
    点毕菜,等待之际,一青春少女搀扶着白发苍苍的老人步入。细看之下,竟是秦雨墨。
    秦雨墨见店内拥挤,眉头微蹙,低语于老人耳畔。老人摇头,环顾四周,目光落于王逸飞独坐的桌旁,欣然指向,对秦雨墨言说。
    王逸飞猜,秦雨墨或劝老人因人多放弃,而老人见其桌空,意欲共用。秦雨墨闻言,转首望向王逸飞,见是他,亦是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