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铁轨和轨道车
作者:老黄   大明,忽悠老朱有个阿美莉卡最新章节     
    吃过早饭,陈林正打算去外交部,没想到负责皇家钢铁集团的铁老二找了过来。
    “老铁,你不在钢厂工地看着,来我这干嘛?”
    铁老二是骑马来的,口渴的直接端起桌上一盆豆浆,吨吨吨就是一顿灌。
    “哈~~爽,大人,高炉已经建成,您不是说建成时通知你去奠基仪式吗,仪式都准备好了,就差您和陛下剪彩了。”
    陈林一惊:“不是说至少需要半年吗,这么快就建好了!!”
    铁老二解释道:“几个墨家大匠建议,拆了朝廷现有的旧炉,改装成新炉,虽然比原计划小了些,但能最快时间试验新式炼钢的成果。
    至于新建的大炉,现在还在建,估计还要三个月。”
    陈林起身端起另外一盆豆浆直接干掉:“那还等什么,陛下那通知了吗?”
    “通知了,现在估计快到了。”
    陈林马不停蹄的赶到钢厂时,朱元璋已经在这等候多时了,正带着朱标等人围工业气息浓厚的钢厂。
    “真高啊,这得用掉多少铁才建成如此恢弘的规模!!”朱元璋抬着头由衷感叹。
    朱标也仰着头,看着复杂的输送带设备。
    一头连接着炼焦厂输送焦炭,一头连接着烧结场地,输送铁矿烧结而成的半成品。
    烧结和焦炭炼制,在宋朝时期就已出现。
    新式炼钢只是在两道工序上改进了一些,或者说整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炼钢技术,其实本质上并没有比宋朝时期先进多少。
    只是在细节和规模整合下,有了更加合理的规整。
    关键还是规模,宋朝至今,高炉始终没能取得大的突破。
    高炉容积和炉温上不去,产量和质量也跟着不达标,炼制出来的钢材只能说将将够用。
    打造些冷兵器、火铳之类的倒是可以,可拿来的制造新式火器,比如炮管、枪管以及其他零部件,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所以,这新建的高炉对大明可以说是至关重要,是大明能否大规模生产装备火器的关键。
    也是整个大明基础工业中的基础。
    “赶紧过来准备剪彩了,愣在那干嘛?”朱元璋见陈林站在一旁也在发呆,就赶忙出声道。
    陈林在想什么呢?
    他看着由牛车马车组成的铁矿车、煤矿车,想要供给如此规模的钢厂,这得需要多少牛马啊!
    带着铁老二来到朱元璋身边,陈林问道:“煤矿和铁矿距离钢厂多远?”
    铁老二一愣,这时候问这干嘛?
    “煤矿距离钢厂十里左右,铁矿还要远点,大概三十里。”
    陈林没有说话,直接蹲在地上,捡起地上一块石头就开始画了起来。
    朱元璋等人全都好奇的围了上去,想要看看陈林又出什么幺蛾子。
    看着看着,一行人还未看出陈林到底所画何物,先被他精湛的画工震惊了,竟然能画出离体构图!!
    朱元璋心想,这小子到底还有哪些隐藏本领,竟然连画工都如此精湛,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吗?
    直到一辆完整的轨道车出现在众人面前,他们才大概看出来这是一辆车,一辆运载煤矿和铁矿的矿车。
    “老铁,这个看得懂吗?”
    铁老二手指着轨道车底下的轮子问道:“这轮子莫不是也是铁制的?”
    陈林点点头,不愧是姓铁的,一下就抓到关键点。
    陈林又在地上画了两条铁轨:“这种车我称之为轨道车,这两条是轨道,先期生产出来的钢铁,我建议全部打造成这种钢轨,连接铁矿煤矿和钢厂间的道路,再打造一批这种轨道车在上面行走,我这么说你能理解吗?”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了一眼,都是满脸惊奇。
    但他们没有说话,生怕打扰到铁老二的思路。
    铁老二蹲在那比比划划,甚至还站起看向远处的煤矿,最后直接一拍手。
    “我想明白了,这铁轨和轨道车,不用人力畜力,可以凭借煤矿铁矿的地势高度,顺坡而下,直接将矿物运到钢厂,妙啊,陈大人果然大才,下官佩服!!”
    陈林也是松了口气,这个老铁还是很能干的,一点就透。
    “细节方面你们自己推敲,比如刹车结构,轨道车装货量大小,途中平缓之地如何牵引,在那些地点设置中转站之类的,这些你都要考虑。”
    铁老二郑重下拜:“下官明白了。”
    朱元璋却是突然哈哈大笑,显示自己的存在:“好,这些你们私底下再研究,现在开始剪彩吧!”
    随后,在一阵热烈的鞭炮声中,由陈林想出的剪彩仪式正式开始。
    有资格拿剪刀的也就朱元璋、朱标、陈林,外加临时增添的铁老二。
    四人每人一把剪刀,欢欢喜喜的剪断了红绸。
    然后在朱元璋的带领下,焚香祭拜天地,祭拜祖师爷鲁班。
    随后就是开炉大典,随着铁老二一个火把丢入高炉中,烘炉正式开始。
    漫长的烘炉时间,朱元璋可不想等,反正他在这也没啥作用,更别说想要出铁水,至少也是一两天之后了。
    此次剪彩仪式就算正式结束,朱元璋带着朱标陈林等人前往下一个调研地点,距离钢厂不远处的化工厂。
    没想到福清公主竟然同时赶到了,朱元璋看着自己的女儿:“你在这干嘛?”
    福清公主指着身后的一批学生:“儿臣带学生们来试验最新理论。”
    朱元璋看向这群学生,一个个都很瘦弱,一点学生该有的朝气都没有。
    “父皇,这些是夫君从流民中挑选出来的,刚入学没几天,身体还没养好。”
    朱元璋看向陈林:“是淮水流域的灾民?”
    陈林点点头:“是的,都是没了父母的孤儿,臣挑选了些机灵的入学,打算将他们培养成工业人才。”
    朱元璋叹了口气来到这些孤儿面前:“生而养之,此生难还;不生而养,万世难还,你们能活下来都是陈林的收养,这是万世难还的恩情。
    为了报答这份恩情,咱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学成后为陈林效力,为朝廷效力,这样才不负陈林对你们的养育之恩,都记下了吗?”
    孤儿学子们纷纷跪下,先是朝朱元璋磕头,然后又转向陈林:“谢大人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