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屯田军
作者:班门弄茶   幸好遇见神最新章节     
    王西风在西域闹了一曲杀王设府大戏,给朝廷理顺西北匈奴、羌、氐族关系,打开了有利局面。
    也为朝廷处理东北匈奴、乌桓关系提供了借鉴。
    果然,主持东北军务的范明友,在对付乌桓和匈奴时,也是一手屠刀、一手甜枣地干了起来。
    小皇帝的威望也因此得到提升。
    ****
    王西风回到蔬菜大棚基地。
    这两年,王西风出使西域,这里的建设一点没落下。
    因为王西风走之前,留下了许多竹简说明书。
    王木章、王潏父子俩按照竹简提示认真建造、精心打理,两年来成效显着。
    兆禾公公经常代表皇上来这里“采购”。
    刘弗陵的皇后是上官娘娘,她是权臣霍光的外孙女,照理说应该幸福满满。
    可是她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因谋反被自己亲外公诛族的上官桀的孙女、上官安的女儿。
    她的本族,只剩下她一人。还要接受外公家族的监视、指挥,心中凄苦可想而知。
    她在得到皇帝同意后,到王家蔬菜大棚参观过一次,由王西风妻子梁氏率家中妇女接待。
    这个时代,还没有对一般官僚夫人赐封号的制度。王家女人们都是平民。
    但是这个时代也没有后来那么多繁文缛节。
    老百姓见皇帝、皇后,也不用动不动就下跪。行通常拜礼就够了。
    据梁氏告诉王西风,上官皇后来时是冬天,她在蔬菜大棚里流连忘返。走时依依不舍。
    她悄悄对梁氏道:“生在皇家不如生在寻常官宦家;生在官宦家不如生在寻常百姓家。”
    上官皇后不到二十岁,爷爷、外公家的争斗,夫家的尴尬,使她日日生活在矛盾之中。
    梁氏对王西风道:“官人,我宁愿做个百姓,不愿做她那样的皇后。”
    王西风笑道:“娘子,这个你放一百二十个心。你没机会做皇后。”
    两人调笑间不免动手动脚,闹到兴起,最后自然是满室香艳景致。
    梁氏也才二十多点。她嫁过来后,肚子一直没动静,心里着急。
    如同卫陵女王一样,每次做完事,她就仰躺抬臀,不敢动弹,也不让王西风碰她,生怕漏掉了宝贝。
    王西风心知她这是徒劳,却不能明说。
    丫鬟兰儿见主子肚子没鼓起来,自己不敢先有了。于是与梁氏相反,每次完事后,她就立即下床,又蹦又跳。
    两只兔子一弹一耸,把王西风笑得不行。兰儿捂着双峰直翻白眼。
    王西风见两个女人这样正反折腾,可不是长久办法。
    他禀明父母,找大哥、大姐、二哥商量,从他(她)们那里各过继了一个孩子到自己名下,一子二女。
    长女王友汀,6岁;长子王友直,4岁;小女王友琼,2岁。
    梁氏又买回来几个丫鬟伺候他们。
    这下子小家里热闹起来了。
    梁氏、阿兰有得忙了,像个家的气氛。
    一妻一妾,床上多余动作,渐渐就忘了。
    尤其是妻子梁氏,慢慢没了顾忌。肚子仍没动静,闱房里的动静倒是大了不少。
    ****
    大汉国有近二十年没发生大的战争,光军费开支一项,就省下不少钱。
    皇帝与霍光因此有财力轻徭薄赋,发展民生事业。
    武帝中后期那种穷兵黩武、民不聊生的局面,也得以慢慢扭转。
    从前,诸侯国之间开战,胜利的一方,有土地、人口、钱财、资源几方面的缴获。一场大战下来,胜利者赢得盆满钵满。
    可是大汉与匈奴作战,缴获物品里没有土地、资源、钱财,顶多是马匹、奴隶,数量相当有限。
    只算经济账的话,大汉对匈奴作战,次次都是亏的。只是亏多亏少的问题。
    霍去病显神威封狼居胥的漠北战役,和李广利大败被俘的酒泉战役,都是亏光国本之战。
    这些年,大汉东北、西北两个方向基本稳定下来,赵充国按当年与王西风交谈的启示,上了一道改边防军为屯田军的奏疏。
    大汉共有70多万军队。
    其中50万分布在北方,“辽东~渔阳~雁门~朔方”、“西河~北地~陇西”一带,面向匈奴的防御战线上。
    而且这些地域,因为常年受匈奴侵扰劫掠,没有永业田。
    也就是没有长期种植的农户。多数是草场和荒地。
    赵充国奏折意思就是:把边疆军士变成半军半耕的军户。战时上前线,平时垦荒种地。
    边军种地收成归自己,不用纳税。
    只需口粮自给自足,其它待遇照旧。
    这样,既可将边地开发成粮田,也解决军士家属生计出路。
    可谓一举几得。
    唯一的隐患是战斗力可能有所下降。
    所以,这个政策是在边境相对稳定、战事较少的时候才更适应。
    现在边境局势正是处在这种时期。
    朝廷同意了赵充国的建议。
    皇帝下旨:北方50万边军中,40万开始实施屯田军制。
    随着“边防军”改“屯田边防军”政策的推行,先是在长城之内,大部分空地变成耕地。
    随后,长城以北的许多空地,也被开垦出来。
    朝廷适时地采取一些鼓励措施,转移了一部分平民人口到边区。
    这部分主要是女性,以弥补女性不足,人口比例失调的现状。
    短时间内,长城内外变了面貌,与内地普通村寨没什么两样。
    如果没有战争的话,国家耕地面积会得到大幅提高。
    从历史的角度看,赵充国的这项建议,确实起到了当初决策者意想不到的作用。
    1.降低了军费开支。
    这个办法的特点是既没有减少军队数量,又降低了政府对军队的支出。
    如果一下子削减军队数量,许多利益纠缠之下,有不少人会接受不了,可能引起社会动荡。
    同时,万一战事又起,临时去征兵,质量和数量都是麻烦。
    2.荒地被开垦成为粮田,扩大了粮食产量。保障了粮食安全。
    3.最具历史意义的一点是:内地农耕文明向北推进了几百上千里。增加了将游牧文明改造成定点放牧文明、甚至是农耕文明的筹码。
    这件事对后世最大的影响是:垦荒运动使农耕边界北移,令北方游牧民族的一部分,变成了农耕民族。
    最后这点,是赵充国、乃至皇帝、以及整个朝堂都万万没有想到的。
    王西风则想:要不是有后世记忆,自己哪知这些道理?
    这个政策,也只有在匈奴无力南下攻打汉人时最合适。
    而这二十来年,正是匈奴相当疲弱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