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搅屎中南半岛
作者:河边鹅卵石   家父万历爷最新章节     
    万历43年九月初。
    下龙湾奏报。
    七月尾,安南红河泛滥,升龙城水可过膝,城外一片泽国。大水五日方退,村镇残破,人畜死亡不知凡几。未几,疫病爆发,四野浮尸,白骨盈野,恍如末世。
    相对富足的红河三角洲民心崩塌,暴动风起云涌,郑梉派兵四处镇压,战事惨烈。
    方其时,宣光武氏联合高平莫氏,两方出兵安南山西府。
    郑梉分兵拒敌,双方对峙于北崂山一线,造成事实上的一府三治。
    不知为何,手握傀儡皇帝,割据兴化府的郑杜却没有趁机起兵。
    割据广南的阮氏也没有趁机北上,而是一如既往的同瀛州比赛蚕食南蟠国。
    郑梉向驻升龙瀛州领事提出请求 ,要借粮借钱。
    如今这份请求信连同一大堆情报就摆在朱老七面前。
    粮,肯定没有,大明今年还不够吃呢。
    此刻的郑梉一定肠子都悔青了,后悔几月前不该将大把大把粮食卖出。
    不过他想拦也拦不住,五口通商,地方豪族可不会在意郑氏死活,只要有利可图,粮食照卖不误。
    想想军阀混战时,各路军阀对列强什么样的嘴脸,当下的情况就极为相似。
    钱,倒是可以考虑。
    说来,红河水灾年年有,安南人早已习惯,水来就逃水退即回,本不至于造成大规模民乱。只是这几年内战不断,大量壮丁从军参战,而郑梉也不是个善主,为了筹集军费,征税酷烈。这就导致民不聊生,民生事实上已经崩溃了。
    一场大水,更加火上浇油!
    大抵,没有两年时间郑梉休想喘过气来。
    不过他也死不了,除了红河平原,南部几处小平原产粮区并未遭灾,只要撑过今年,局势大抵也就能平稳下来。
    关于借款条件,驻安南领事给了几条建议。如要求郑氏拒绝承认黎氏帝号,或者以土地作为抵押物云云。
    去大越国帝号这个事,一定要做却急不得,眼下逼迫郑梉也没用,因为谁不承认帝号谁就会成为众矢之的,郑梉他扛不住。
    至于土地,暂时也没有必要而且时机不对。
    当下的红河三角洲已然对大明商人门户洞开,经济上予取予求,极尽搜刮。那么要他的土地干嘛?拿到自己手里反而不能为所欲为了。
    这里的症结在于郑氏控制的地盘都是人口稠密区,已经没有可有可无的土地可以出卖了。
    这种土地,即便勉强拿过来也无法移民,而且要面对大量好斗难治的安南人,极难构建统治。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安南人已经有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同文化传承,直接治理这样的族群所需投入难以估量......
    此地同南洋其他地方不同,毕竟要装仁义,不能大开杀戒。
    十几年的殖民经验告诉朱老七,汉民不能占据主体的地方,任何怀有善意的归化措施都是无用功,非但无用反而会招来轻视。
    就比如语言,学堂教的那点东西有没有作用要看外部条件。
    如果土着必须融入汉民社会才能生存,那么学习就快,三五年就能见到成果。反之,如果下了学堂便回归土着社会,那么就是白白投资,学习几年也未必能听懂几句官话。
    简而言之,归化必须是碾压式的摧毁式的,甚至灭绝式的,一个族群除非迫不得已否则没几个人会主动迎合外来文化。
    所以与其自陷麻烦,不如暂时学习法兰西人做太上皇。
    好吧,实在也是有心无力,靖安州已经回归大明几年了,然而除了下龙湾市舶司所在,其他地域汉民数量寥寥,因为靖安州绝大部分地域特别不安定。
    山中势力多如牛毛,又没什么可以交换的商品,基本属于救济户。如果不救济,人家就自己下山,他们可不是来拜庙的而是来偷来抢的。
    靖安州州城至今也就一万多人,半死不活的维持着,治安剿匪大抵还要指望下龙湾驻军。
    事实上,广东广西云南南部、贵州大部、大抵都是这种情况。土汉既交融又对立,王朝强盛时就安稳些王朝虚弱时就各种纷乱。
    对此,朱老七表示有心无力,只能依靠时间来慢慢消磨。
    他曾经买过一些山中奴隶,尝试改造。
    确实成功了,但代价极大,相当于用银子堆出来的,而结果也只不过勉强能够令他们适应汉人社会,生存下来罢了。
    所以,从底层归化大明周边少数族群的方法不可取,成本难以承受。
    老祖宗总结下来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敕封土司,分而治之,直接从高层下手,缓缓图之。
    下龙湾之所以发展尚可,一则为对安南贸易窗口,二则因为当地有座大型铁矿,而且铁矿石品质优良。
    两点,造就城镇人口激增,已经有了小三万人口。
    安南手工业水平,比之朝鲜还要差着一截,只要门户开放,那是抵挡不住大明手工业品摧残的,短短数年,安南好不容易发展出来的丝织业便被打垮,沦为单纯的生丝出口,这些生丝或者被转卖日本马尼拉,或者在大明加工为丝绸返销。
    至于棉布瓷器瓶瓶罐罐等生活用品也不需要多说,明货充斥,无形中就将整个安南淹没了。
    经济控制这一步棋近乎完成,政治操弄正在进行中,下一步才是军事介入。
    不过军事介入,朱老七以为还不到时候,安南人吃的苦头还不够,什么时候有人主动来求,那才正好。
    安南维持眼下这种局面,朱常瀛比较满意,一手托五家,由着他们斗,离岸平衡,大抵如此。
    华英方面奏报。
    占婆局势自兄弟争位之后勉强稳定下来。
    新任国王婆樽改旗易帜,崇儒尊圣,改奉儒教,上表求姓。
    表文上个月已经发出,日后占婆王族就姓“占”,子孙无穷匮。
    婆罗门教在中南半岛最后一块根据地垮了,大量庙宇被拆毁,僧徒信众或死或逃或被流放,两年时间人口缩减将近一半。
    当下可统计人口不足15万,而这股逃亡潮还没有结束。
    隔壁的真腊倒了霉,大批占婆人流入,同当地土着争夺资源土地,大打出手。
    真腊与占婆交界之处多为烟嶂不毛之地,丘陵绵延,雨林遍布,也没什么具体国境线,大抵以部落酋长进贡来划分。
    而部落酋长大多有奶便是娘,对谁上贡也是换来换去的,没个定数。
    所以也不好说占婆人入侵了真腊。
    那片地域生活之族群被称为麻族,由来不得而知,惨被占婆内乱所波及,也陷入战乱。
    但其实,这个麻族也只是笼统称呼,限于地形气候等原因,交通不便,联系薄弱,各个部落之间各有风俗,从来也不是一个整体,便他们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分散而没有统筹,其作战能力竟还不如被驱赶的占婆人。
    世界上的弱势群体就是这样被强势文明一步步肢解消化的,不团结即消失,这就是历史。
    这个金全德有点意思,不如叫金缺德。
    正是在他因势利导,阴谋策划下,扶植婆樽为王,镇压反叛,清除婆罗门教,确立儒教地位,委任大明人为占婆中高级别官员。
    也是在他的授意下,才会有这么多占婆人能够成功西逃。
    婆樽仍旧是王,但五万大明人却是占婆的主人,为瀛州纳税。
    这是第二个琉球,王虽存,却正式纳入瀛州管辖。
    如金全德所料,真腊国王索里约波应麻族几个部落酋长请求,果然派兵前往镇压占婆人。
    金全德上报,请瀛州调大军前往占婆,以保护占婆人为名发兵征讨麻族。
    这可真不要脸啊,那些倒霉蛋就是被赶走的,如今又成为被保护的对象,成为出兵借口。话说,那些逃亡占婆人可能更加仇恨大明人吧,他们认可么?
    不过这个主意朱老七喜欢,正对胃口。
    真腊国,也即柬埔寨王国,历史久远,历经吴哥、金边、洛韦三个朝代,至今算是第四朝代,洛维恩。前三个王朝,都是被暹罗毁灭的,国王都不知道战死了多少个,其国土也一步步被暹罗蚕食。
    到了洛维恩时代,膏腴之地被暹罗拿走了一半,国王更是被暹罗活捉而后放回来登基的。
    也就是说,真腊已然完全为暹罗掌控,成为附庸国。
    泰国,这个在后世看似人畜无害的国家,其实一直是中南半岛争霸的主角。
    当瀛州还在忙于征服南洋诸岛时,这种局面就形成了,这就有些尴尬。
    暹罗,是瀛州对外贸易的重要伙伴,是对抗东吁国的潜在盟友,也是阻挡景教侵蚀的壁垒。如非必要,朱老七有意愿继续维持这样的关系而非敌对。
    但随着瀛州扩张,利益冲突似乎不可避免。
    西贡划界,就令暹罗国王颂昙不满,认为是从他身上割肉。
    瀛州在马来半岛扩张,更令颂昙惊惧。
    最为直接的表现,沈兴在暹罗经营多年心血不说功亏一篑可也大受打击,大明人被排挤出暹罗高层,国王卫队也不见大明雇佣兵踪迹。
    简而言之,人家不信任你了。
    为此,朱老七还曾召集外交司、南洋商行驻屏东协理商议过此事,结果就是两方争执不下。
    外交司认为要大胆进取,同暹罗争夺真腊控制权。
    理由很充分,只有控制真腊,才有可能拿到湄公河出海口,将华英城至勇威岛连为一片,这是几年前就定下的战略。
    当今真腊国王索里约波虽然是傀儡,但并不代表就甘心臣服于暹罗。事实上,他一直在寻求各种办法试图摆脱暹罗人的控制。
    这是机会,瀛州应该试探索里约波意图,以土地换取自由,大有可为。
    而南洋商行的意思,直接同暹罗谈判,尝试买下这片土地,毕竟瀛州在暹罗有着庞大的商业利益,不能因为一片泽国而受损。
    湄公河下游沼泽密林广布,动辄洪水泛滥,能不能开发出来,几时能开发出来也未可知。不然,为何高棉人没有大规模开发呢,人家又不是不会种植水稻。
    他们所说各有各的道理,各自看问题角度不同罢了。
    但南洋商行有一点却是错了,湄公河三角洲绝对是世界上最肥沃的稻米产区,高棉人没有大规模开发,一则限于人口二则人家适合种植稻米的地方太多了,相比于湄公河下游,高棉人聚集的洞萨里湖周边同样肥沃且更加容易开发。
    一个很可悲的事实,如果真腊,占婆能够将那些建造寺庙的资源人力用来兴修水利,开发农业,那么也许就不会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腩了。
    然而没有宗教,统治者又会失去民众基础,顷刻间覆灭。
    就感谢老祖宗吧,华夏自周朝就开始政教分离,走向世俗社会,以价值观凝聚人心而非宗教洗脑。
    这才是无论朝代轮替但华夏始终屹立不倒的根本。
    牵一发而动全身,思来想去,朱常瀛以为金全德的计划可行。而南洋商行的计划万万不可取。
    同暹罗谈判那就是默认暹罗对真腊的宗主权,就是示弱。严重点说,这是在提前通报我要对湄公河下手了,你们要准备好。
    除此之外,朱常瀛还有一层考虑,一味的展示善意并非好事,适当展示肌肉对两方都好,免得有人错估形势。
    瀛州军在中南半岛部署,下龙湾一个守备团,华英一个守备团,西贡一个营,勇威岛一个营,总兵力9400人。
    人看着不少,但需要驻扎巡视的军事据点却超过40个,能调动的机动兵力极为有限。
    说到这些守备部队,其实同大明的军户有些类似。
    军人从大明征召,四年服役期满,如选择在驻扎地永居,则军籍转民籍,且在土地上给予额外分配,而且相当一部分人会转入地方治安或者行政部门,成为地方骨干。
    从一开始,瀛州就是这么干的,退役的军人也是军人,有他们的存在,那么任何一个定居点都将具备一定的武装抵抗能力。
    本次出兵,有两个方案可以选择。
    在当地发布紧急征召令,动员复员老兵重新参战;或者调动近卫军前往。
    九月七日,军事会议,几道军令从屏东发出。
    近卫一团由驻防奄美移防济州岛大静县。
    事实证明,老德川没有攻打琉球的意图,而是专心于内政。有鉴于东北局势,也是时候早做布置了。
    近卫二团移防占婆,任命团长刘景为占婆宣慰使,提督华英、占婆、西贡三地军务。负责攻略南蟠国、麻国,剿抚并用,明确宗主权。
    驻华英海军主力移防西贡,巡航湄公河出海口,清剿海盗!
    活跃在湄公河流域的海盗,主力为马来景教海盗团。这帮玩意曾经活跃于南洋诸多海域,重点在爪哇岛沿海、马六甲海峡,以及湄公河流域,堪称无孔不入。
    如今马六甲海域海盗近乎绝迹,实在是被海军海巡杀的太狠,没办法立足。而后暹罗湾周边就遭了殃,沦为海盗肆虐地。
    湄公河流域海盗尤其猖獗。就也没有别的原因,可供通航的大型出海口就有18条之多,水网纵横,沼泽密林芦苇荡哪里不能藏人。
    剿灭这些海盗......暂时就是痴人说梦,但没有关系,这就是出兵的理由。
    选择战略要地,修筑堡垒,拓展定居点,然后就赖着不走,造成既定事实。
    同时,外交司以及南洋商行亦须配合本次军事行动。
    照会暹罗、申明本次行动意在平定占婆内乱,恢复占婆旧土,不针对第三方。
    照会真腊,申明麻国历来为占婆朝贡国,麻族同占族之间冲突属于内部冲突,明军受邀勘平内乱,外军不得入境不得干预,否则视为敌对行为。同时,还要照会真腊派兵共同清剿湄公河海盗,维护航道安全。
    南洋商行,立刻启动应急机制,动员组织侨民撤出真腊,于西贡妥善安置,观望局势。
    摊派了,不装了,朱老七就是要拿下湄公河三角洲!
    今年的灾情为他敲响警钟,天灾同过剩人口叠加之下的大明已然岌岌可危,人口输出还要加快,粮食安全更要紧紧握在手里。
    湄公河三角洲,越早开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