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海商许心素
作者:河边鹅卵石   家父万历爷最新章节     
    谈情说爱也不是不能干正事。
    就像今晚,在我和小卓的腻腻歪歪中,戏楼就被提上了日程,府里几个身怀特殊绝技的女人也有了安置的去处。
    这个事,要当正经事去办的。澎湖不能只有男人,也要有女人,不能只有一天到晚的劳作,也要有博人一笑的娱乐。
    至于魏小娘,我则拜托小卓赶紧安排相看一门亲事。
    我都没见过,即便真是个娇滴滴的,我也不能找魏忠贤做便宜老丈人啊。
    三月中,一艘五百料的中型福船缓缓驶入马公港。
    许家的话事人许心素来了!
    而这个时候,马公港两侧的堡垒以及城楼已经安装好了城防炮,十六斤口径,有效射程三里!
    黑洞洞的炮口指向外海,仿佛欲择人而噬。
    我在别院花厅接见的他。
    这人年约四旬,个头不高体态微微发福,圆脸慈面,见人似乎总是在笑。
    他见我微微怔然。
    我的身材还是足以自傲的,是那种威武霸气型,扳起脸来,也是压迫感十足。
    “草民参见瀛王殿下!”
    “不必多礼,赐座!”
    “小人初踏宝殿,些许呈仪,还请殿下笑纳。”
    说话间,许心素从袖中拿出一份礼单,曹化淳接过转呈给我。
    我扫了眼,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这人送的并不是贵重品,而是铁锅、锄头、镰刀锯子之类的铁制品。这数量,足以配备一个村寨。
    “有心了,这份礼却是比金银还要贵重,多谢!”
    难怪人许家发财,只这份揣摩人心的本事,绝大多数人几辈子也学不来。
    女使奉上茶水点心,我同这人聊了几句闲话之后,他从怀中拿出朵思麻的引荐信给我看。
    确实是朵思麻的笔迹同私印。
    我放下引荐信,笑着问他,“许船主这般寻我,却是为何啊?”
    许心素微微拱手,恭敬的说道。
    “实不相瞒,小人当日在泉州亲眼见周承奉大显神威,将朵思麻手下两百多水手从大牢里捞出来时,就有了投效心思。以后经年,朵思麻的生意越发的风生水起,矿监也好地方官员也罢,都不曾再难为于他。
    实话说与殿下,小人也想着能得殿下垂青,有此殊荣。”
    我接着问他,“那你此次的来意呢?本王是个痛快人,你许家既要投效于我,还有何所求?”
    “小人.....小人想着许家的船能同瀛王府船队一同入南洋,为此,小人愿每船纳白银五百两!”
    我心中一动,但还是忍住,面色如常的问他,“为何?”
    “为了安全!”
    许心素苦笑着说道。
    “去岁,我许家在南洋损失了两艘船。
    一艘在文莱海域被海盗袭击,人船皆失,小人花费七千两银子才将人赎了回来,但货同船都没了,人.....也死了三十几个。
    一艘从马尼拉回程时,被两艘不明红毛夷船只截停,强行买下货物,为此又损失了一大笔银子。后来从香山澳的葡人口中得知,这伙红毛夷应该来自欧罗巴一个叫荷兰的国度。
    南洋这几年越发的不太平了,小人想着能仰仗王府威名,在南洋不至于受人欺辱。”
    这方面,许心素所说却是实情。
    南洋遍布闽商,虽赚钱但却是受气包,是南洋海盗的重点关注对象。如今又多了荷兰人,据我所知,荷兰已经在安汶建立了第一个据点,同两牙开始抢夺香料,而争取大明海商手中的货物,也是他们的重中之重。
    船小武力弱,自然是没有话语权的,谁都能欺负一下。
    不得不说,许心素这个人还是有远见的。
    我继续追问他,“还有其他的想法么?你只管说!”
    许心素偷偷瞄了一眼,沉默了片刻,最终说道。
    “若是可以,小人想在澎湖建立库房,囤积货物,许家名下的船队从澎湖前往倭国或者南洋。”
    “这又为何,月港距离澎湖不过一日的海程,貌似没有必要吧?”
    “小人初见殿下,有些话本不该多说,但也不得不说。
    朝廷海禁时紧时松,各路打点下来,劳心费神,小人也知钱财不可独享,需要分润,但矿使实在是索取无度啊,而且动辄以查封抄家,勾连倭寇来要挟,每日战战兢兢,如临冰渊。”
    我笑了笑。
    “但我这里也是要收税的,也是有规矩的。”
    许心素忽的匍匐跪地。
    “小人信得过殿下,许某曾去过北塘数次,政通人和,市井繁盛,诸商户要缴纳的份子钱,条条列名,立碑为记,无有不知。许某虽粗鄙,但也知殿下有厚待商贾之意。
    而家弟心言将魍港所见所闻事无巨细的都同许某说了,待民以诚,同甘共苦,不以贱业为卑鄙。许某虽一介商贾,听后也感怀不已,心知殿下是有大志向大气魄之英豪,故此诚意前来!”
    这人,当真把我调查个仔细,居然亲自去北塘看过。
    好吧,他话说的这般漂亮,我似乎也没有理由不相信于他。
    其实,他心中究竟怎么想的并不重要,能为我所用就可以。
    我斟酌了一番,又问他,“如你这般想法之人,可还有?再者,据我所知,这大明海上也是有几支大势力在收份子钱的,你觉着他们对本王是否有敌意?”
    “这个么......小人也不好说。小人只能说,如我这般身家产业都在内陆的,自然希望海上靖平,但自恃武力强悍,全然无所顾忌的,可能......可能会视殿下如仇敌。”
    “那么李旦呢?你不要告诉本王与他不相熟!”
    “李旦他......他对朝廷还是心怀敬畏的。”
    我同李心素的第一次对话就这般结束了。
    在接下来的两日里,曹化淳带着他参观了整个马公堡,除少数机密地之外,能开放的都对他开放。包括近距离观看城楼的城防炮,以及登上我的座舰青虬号参观。
    与他同来的,有三十几人,可以看出,这些人同李心素是友人关系,而非主仆。
    既然人家不肯报出名号,我也就故作不知。
    事实上,我确实有很多事要忙,许心素的来访只是一个插曲。
    陆陆续续的,有移民踏上澎湖。
    在这里,家眷同士兵或者工匠短暂相聚之后,就会前往瀛州。
    而瀛州,暂时有四处定居点。
    魍港、台窝湾、加老湾、打狗屿。
    每个定居点驻守一个把总两百六十人的兵力。
    这些士兵,也是经过调整的,都有着家眷前来定居。
    这般安排,在驻守的同时也可以开拓土地,实际上就是军屯。
    不同在于大明军田开垦之后的所有权是卫所的,军户更近似于佃户。而瀛州,开垦多少都是自己的,拥有所有权。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事实上,前来投奔的,不仅仅只有家眷,还有亲人或者朋友。
    就像奇迹之城,深圳。
    无数人怀揣着梦想去闯荡,将青春撒在了那片热土。
    这是好现象,但紧随而来则是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是粮食,澎湖的存粮已经不足三个月了,而人口则在迅速的膨胀,很可能支持不到三个月。
    澎湖虽然种植有一些蔬菜同土豆,但相比于这么多人口,完全是杯水车薪。
    虽然,商行在不停的奔走购粮,但船只严重短缺,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泉州漳州等地的粮价,也很不友好,瀛王府一直在两地购粮,似乎已经被可恶的粮商掌握了规律。
    我需要帮手,也需要更多的购粮渠道。
    倭国同琉球或许会是一个解决方案,但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