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凤听李尘这样一分析,也觉得这个价格确实不算贵了。
白玉凤马上向徐巧云道:“巧云,你马上派人进城,去找李宇买石粉。咱们就先买十斤回来试试。”
徐巧云答应一声,马上便带人进城去找李宇。
李宇此时正在梁玉芬的纺织坊后院,跟着梁玉芬学做新式织机。
李宇之前学的便是木工,他手艺虽然不如梁玉芬,但是在梁玉芬的指导下,制作这种织机,他还是没什么问题。
梁玉芬一面做织机,一面跟李宇聊天。
“小宇,你哥让你来这儿帮我们做织机,一天给你多少工钱?”
李宇伸出一根手指。
“一百文?一天一百文,一个月也有三贯钱,也还能说的过去。这个价格,基本已经是一个老木工的价钱了。”
李宇摇头。
“不是一百文,是十文。”
梁玉芬听说是十文,顿时便笑起来。
“李宇,你二叔现在这么有钱了,他对你还这么小气吗?”
李宇马上替他二叔辩护。
“我二叔对我才不小气。”
梁玉芬摇头。
“你二叔让你替他做织机,一天却只给你十文工钱。这还不小气呀!小宇你也不用生气,等你二叔下次过来,我保证替你出头,让他给你加工钱。”
梁玉芬刚说到这儿,便看到外面一个女工走进来。
“大小姐,外面有人找宇少爷。”
由于李家现在地位快速提升,这些女工也不敢再直呼李宇的名字,而是尊称他为宇少爷。
李宇停下手里的木工活。
“知道他们找我什么事吗?”
女工摇头。
李宇跟着女工来到门口,便看到一辆马车正停在织布坊门口,看到他出来,马车上立马下来一名黑衣汉子。
“您就是宇少爷吧?”
黑衣汉子向李宇拱拱手。
李宇见这人面生的很,十分困惑。
“你找我什么事?”
黑衣汉子将李宇拉到旁边,这才向他低声道:“我们是受李二先生差遣,过来跟宇少爷买石粉?”
李宇愣了一下。
“石粉?什么石粉?”
李宇刚说完,马上便想起来,前几天他二叔李尘曾交代他,将一堆石头磨成粉。李尘当时还跟李宇讲,以后会有人出十两银子一斤,来跟他买这些石粉。
当时李宇根本不相信。
可是现在,李宇见这黑衣汉子果然来跟他买石粉,李宇才知道他二叔没有骗他。
李宇马上向黑衣汉子道:“你们想买我的石粉没问题。但我这石粉的价格可不便宜。”
黑衣汉子马上点头。
“明白,李二先生已经跟我们讲了,十两银子一斤。我们先买十斤试试。如果效果好,以后还会跟宇少爷买更多。”
黑衣汉子说完,从车上拿出一个钱袋子放到李宇手上。
李宇用手掂量了一下,一百两只多不少。
李宇顿时大喜。李尘跟他讲了,这些钱不用他上交,赚多少都算他自己的。
李宇以前觉得李尘这石粉根本不会有人买,也不可能赚到钱,他也没在意李尘这话。现在看到真有人花一百两买他的石粉,李宇岂能不喜。
从小到大,李宇还是第一次赚这么多钱。
李宇马上一路小跑的回到家,然后用布袋装了十斤石粉给黑衣汉子送上马车。
黑衣汉子收了石粉,立马便驾车离开。
李宇看着马车走远,忍不住又将钱袋打开,仔细将里面的银子清点一遍。
回到后院,梁玉芬瞥了李宇一眼。
“看你这喜滋滋的样子,莫不是捡到钱啦?”
李宇嘿嘿一声。
“差不多。不过,这钱是我二叔教我捡的。”
梁玉芬哼了一声。
“你二叔那小气鬼,一天才给你开十文钱的工钱,他还会教你捡钱?”
李宇将手里的钱袋子放到梁玉芬面前。
梁玉芬吓了一跳。
“怎么这么多?”
……
石镜城外十几里的小村里,白玉凤正陪着李尘喝茶。听到外面的马车声,白玉凤知道石粉已经买来了,立马便站起来。
李尘也跟着来到院里。
从黑衣汉子手里接过石粉,李尘检查一遍。
“嗯,就是这种石粉,你们按我刚给的比例配料,保证能烧出透明度不输胡商的琉璃杯。”
李尘说完,便坐上马车,向徐巧云道:“徐姐,送我回去吧!”
徐巧云马上去看他师父白玉凤。
白玉凤笑着向李尘道:“李二先生,虽然您把方法教给了我们。但我们还是第一次炼制,您怎么也要现场指导一下吧?”
李尘想想也有道理。
“行,那我今晚就在你们这儿不回去了。
不过你们要派个人给我家里送个信。免得我大嫂担心。”
白玉凤一喜。
“这个自然没问题。”
李尘没有了后顾之忧,便留下来现场指导。经过两天的努力,窑工们果然烧制出完全透明的玻璃杯。
看着这价值百金的透明琉璃杯,真的就这样轻易便被做出来了,白玉凤几人兴奋的个个眼里放着光。
虽然他们这一次为帮李尘,丢掉了石镜这个贩私盐的地盘,每年要损失四五千贯的利润。
但他们从李尘这儿得到这种透明琉璃杯的制作,一天便能把这一年的损失赚回来。
大家自然不会埋怨李尘,反而将李尘当成了大恩人。
看到这一窑出来,窑工们便停了窑火,白玉凤马上向徐巧云道:“巧云,怎么不烧了?”
徐巧云忙向白玉凤解释。
“师父,咱们这次从李宇那边买来的石粉一共只有十斤,已经全部用完了。”
白玉凤立马转头看向李尘。
“你侄子那儿还有这种石粉吗?”
李尘点头。
“石粉肯定还有,但应该也不是很多了。这种石粉并不好找,加工起来也非常复杂。”
其实,这种石头非常常见,加工起来也一点不复杂。
李尘故意这样说,其实是别有用心。
李尘深知物以稀为贵的道理。现在这种玻璃杯能卖这么高的价格,主要便是因为它少。如果白玉凤他们肆意炼制,用不了多久,这种玻璃杯的价格就会大跌。
到时候,别说百金,就算是十金,也不一定有人会要。
因此,李尘从一开始便告诉他侄子,一年卖出的石粉不能超过两担。李尘就是要通过控制李宇这儿的原料出货量,来控制这种玻璃杯的产量,进而达到稳定玻璃杯价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