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何不足之处
作者:小可可a   大唐:神级聊天群最新章节     
    当唐峰踏入繁华的安阳市第一天,这片华北区域的文武官员们便纷纷前来拜会,其中包括了山西东道的重要官员——别驾。
    尽管唐峰已被剥夺了官职,但他身为侯爵的身份依然显赫,无论是爵位还是官阶,均高出这位山西东道别驾一级。于是,在安阳府衙内出现了一幕引人注目的场景:年轻的唐峰稳坐高位,而那位已逾五十岁的山西东道别驾只能坐在其侧。其余的山西东道官员则依次坐在下方。
    唐峰端坐其间,眼神环视四周,然后开口问道:“谈谈这次山西东道的灾情吧,究竟有多少民众受到了影响。”
    实际情况比预想中更为严峻。山西东道所属的十八个县无一幸免,全部遭受灾害,受难的民众多达数万。显而易见,这场罕见的大雪给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大唐,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仅山西东道就有如此众多的受灾人口,那么在整个大唐境内,恐怕受害人数不下数十万。
    如何展开救援行动成了许多救灾官员最头疼的问题。然而,在离开首都长安之前,唐峰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那份详尽的救灾计划书,他耗费整整两天时间反复修订增删,最终才得以定稿。
    他认为,救灾与赈济不应仅仅是政府一方的责任。政府既要承担起救灾赈济的任务,同时也应该鼓励受灾民众积极参与自救。在过去,朝廷赈灾通常采取设立粥厂的方式,熬粥救济灾民,主要针对农业生产受到损失的情况。然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整个社会结构更加复杂且脆弱,特别是对于那些承受沉重赋税、辛苦劳作一年却所剩无几的农户来说,一次灾难足以让他们陷入绝境,更不用提那些没有土地的人了。
    开设粥厂赈灾,在许多人看来或许是最佳方案,但在唐峰这位现代人的视角来看,这种方式无疑是落后且效率低下的。受灾人群蜂拥至粥厂,每天守在那里只为领取一碗稀粥,久而久之,这些人容易滋生懒惰习性,甚至形成一批依赖救助而不愿劳动的人群。
    这样一来,受灾群众整日无所事事,救灾重任全压在了政府肩头。
    然而,这一次唐峰来到安阳,他已经胸有成竹地制定出应对策略。设立粥厂的做法他并不采纳,因为他不愿培养出一批游手好闲、坐享其成之人。取而代之的是“以工代赈”的理念,这在现代社会并非新鲜事物,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它被视为最有效的赈灾手段。
    朝廷出资购买物资,引导灾民参与重建工作,灾民通过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和食物,从而实现双赢局面。在实施救灾的过程中,政府只需负责指导灾民开展劳动,并根据他们的工作量发放相应的物资和金钱。
    换句话说,政府仅需投入一部分资金和物资就能完成赈灾任务。
    灾民们通过劳动既能修复家园,又能得到生活所需的物资和金钱,这样他们每天都有事情可做,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惹是生非。经过精心编纂的赈灾手册已经印刷了上百册,此刻正分发到每一位官员手中。
    原本吵闹着要求开仓放粮的官员们,在看过这份赈灾手册后,纷纷陷入了沉默。有人皱紧眉头连连摇头,显然对这种新的赈灾方式表示反对;另一些人虽同样皱眉,却陷入了深思。
    坐在上座的唐峰将每个人的表情变化一一收入眼底。那些摇头反对的人在他心中被打上了思想僵化、不懂变通的标签,而那些陷入深思的人则被他记在心里。
    这次赈灾行动,他需要启用那些思维敏捷、能办实事的官员。至于那些只知道钻营、不知变通的官员,他一个也不会用。在这府衙内,几十位官员中,真正能静心思考这份赈灾手册的,不过寥寥十几人而已。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现场的官员中有半数以上都已经过了五十岁,步入了暮年,对他们而言,要求思维敏捷确实有些勉为其难。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山西东道长史石毅,虽然也已年过半百,但当他接过赈灾手册时,脸上流露出的表情却十分丰富。
    起初是惊讶,接着是满脸惊奇,最后则是掩饰不住的喜悦之情。他抬头看向唐峰,语气中充满了敬意:“这份赈灾手册应当是大将军亲自编纂的吧?”
    唐峰淡然一笑,反问:“石长史觉得有何不足之处吗?”
    “都说大将军才思敏捷,乃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无论是练兵手册还是这份赈灾手册,都是古今罕见的杰作。”石毅起身,感慨万分地说,“您在这份赈灾手册中提出的‘以工代赈’理念,实在是创新之举,开古今之先河,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今后的赈灾工作都应以此法为准。”
    周围熟悉石毅的人都面面相觑。他们深知,这位石长史平日里严肃刻板,不苟言笑,更不喜欢阿谀奉承。他本身颇具才能,但由于行事过于正直,又不屑于巴结上级,所以多年来一直未能晋升,直到现在也只是做到了长史的位置。如果换成别人,凭借他的才华,早就高升了。然而,这位平时不喜欢拍马屁的老实人,此刻竟毫不吝啬地称赞唐峰和他的赈灾手册,这令人大感意外。
    “难道石长史转性了吗?”有人暗自揣测。
    唐峰对石毅微笑致意,然后转向山西东道别驾李大人,询问道:“李大人对此有何看法?”
    “这‘以工代赈’固然有其可行性,但我认为开设粥厂赈灾仍然是最为稳妥的办法。”李别驾略加思索后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