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病势危急
作者:屹掌柜宝祥先生   大明:被迫登基最新章节     
    “爹爹,女儿甚是想念,故此前来。”小女孩在朱瞻墉脸颊上轻啄一口,娇声道。
    “呵呵,伶俐的女儿,爹爹心喜。”朱瞻墉笑道。
    小男孩则恭敬地言道:“爹爹,是娘亲带我们过来的。”
    朱瞻墉目光转向男孩,微微颔首,未置一词。
    对女儿与儿子,朱瞻墉的教诲之道迥异。对女儿,他常溢美之词不绝,爱意满溢;对儿子,他却不轻易褒扬,亦不轻加呵斥。在儿子心中,他是慈父也是严师。
    其实,朱瞻墉能察觉到,儿子对他极为依恋,有时从他那稚嫩的眼神中,还能看出对妹妹的些许艳羡。小子似乎总渴望得到他的赞赏,然而朱瞻墉的赞美却难得一见。偶尔一次的嘉许,足以让小子欢欣数日。
    这是朱瞻墉育子的策略:既要儿子亲近,又要树立父亲的威严。
    闻言,朱瞻墉的目光投向门口。只见孙若微身着华裳,款款步入。
    三年时光,孙若微愈发端庄成熟,更显太孙妃的风范。在朱瞻墉有意无意的熏陶下,她的威仪已非寻常妇人可比。
    “夫君。”孙若微瞥了朱瞻墉一眼,轻唤道。
    “你怎么来了?”朱瞻墉略感诧异。
    自朱瞻墉成为太孙,孙若微便入了太子府,成为张氏治理皇城的重要助手。白日鲜少归家,今日她的突然造访,令朱瞻墉意外。
    孙若微浅笑道:“母亲唤我回来,听说你今日又与朝臣争执,我特来看看你的窘态。”
    朱瞻墉瞪了孙若微一眼:“有何热闹可瞧,无非他们认为我矫情。但他们怎知,教育乃国之根本,他们不懂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的道理,只顾自家田土。大明何时才能真正强盛?”
    孙若微轻问:“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这话颇有深意。”
    “其实夫君不必如此执着,他们所求不过是要大明的平民女子不得读书。若夫君退让,或许事态尚有转机。”朱瞻墉摇头道:“不,我不会妥协,女子,必须读书。”
    孙若微望着朱瞻墉,不解道:“夫君,官宦之家尚可,但平民百姓,女子读书又能如何?她们终须嫁为人妇,过于出众反倒是负担。”
    朱瞻墉低声道:“不,谁说女子读书无用?”说到这里,他仿佛豁然开朗。
    他意识到政令推行受阻的症结所在——未曾让百姓看到实惠!女子读书,能给百姓带来何益,这才是关键。
    尤其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黎民百姓。
    通常而言,大明朝的底层民众生活颇为艰辛,越是贫穷,家中每一丁口皆是维系生计的重要力量。
    在贫寒之家,女子往往难逃嫁为人妇的命运。
    在多数人眼中,生养女儿无异于赔本的买卖。
    盖因女子一旦出嫁,便成了他人家的成员。
    故此,即便是再疼爱子女的家庭,也不会耗费多余光阴去培养一个终将成为他人家眷的女子。
    因此,寻常女子在家中的地位往往低微。
    未嫁之前,女子也是家中不可或缺的劳力之一。
    让女儿读书,对一个家庭而言,意味着家中将失去一个劳动力,寻常百姓家怎肯轻易答应。
    故朱瞻墉当前的任务,便是推动一项甚至数项产业,这些产业务必只能由女子承担,且收益丰厚。
    更关键的是,这些产业需倚重女子,彰显女子读书之重要性。
    要让大明上下皆对此心生羡慕与嫉妒。
    朱瞻墉思及此,不禁沉思起来。
    何种产业方能满足他的设想?一番冥思苦想之后,朱瞻墉发现了几个相当不错的领域。
    譬如当下在军中声名鹊起的大明女军。
    其实她们还有一个通俗的称谓,唤作大明女医官!这些女兵历经战火洗礼,变得坚韧无比,所学亦多,深受军中士兵敬重。
    如今在大明军队中,女医官的地位尤为特殊,是众多将士竞相追捧的对象。
    许多将领都渴望迎娶一位军中女医官为妻。
    如此既能稳固军中地位,又能得一贤内助,可谓一举两得。
    除女医官之外,尚有许多行业可选。
    如教书育人的女师,或是尚未登堂入室的戏曲花旦。
    像女师这般,虽在大明看似离经叛道,但若形成产业链,能培养出几位状元、探花、榜眼之才,地位自会水涨船高。
    戏曲花旦,虽地位略低,但若能如后世般将其培养成明星,让大明上下无人不晓,即便花旦也能拥有不凡影响力。
    其实大明尚有许多行业可供运作。
    女子地位的提升,只需朱瞻墉付出相应代价,无事不可为。
    朱瞻墉越想,眼神愈发坚定。
    他轻轻将儿女放下,望向孙若微道:“娘子,你先带孩子们,我有要事需去办理。”
    言罢,朱瞻墉转身朝屋外走去。
    孙若微望着朱瞻墉,略显迷茫,她刚进屋不久,朱瞻墉竟如此匆忙离去。
    虽有不舍,孙若微深知朱瞻墉此刻定是处理大事。
    她轻声道:“夫君放心,府中一切交由我来打理。”
    “嗯!”
    朱瞻墉刚踏出门槛,便见一仆人匆匆赶来,见状立刻禀报:“殿下,出事了,宫中来人,让您速速进宫面圣。”
    朱瞻墉一怔,面色骤变:“发生了何事,皇上可有恙?”
    仆人点头道:“皇上病势危急,命殿下火速入宫觐见。”
    闻言,朱瞻墉脑中一片空白。
    昨日他还与父皇共进膳食,讨论当今大明形势及政令推行。
    今日,父皇竟突患重病。
    朱瞻墉猛然意识到,三年之期已至!
    朱瞻墉再也坐不住,几乎未经思考便疾步而出,跨上快马,直奔皇宫而去。
    三年期限已到,朱瞻墉虽早有心理准备,但当这一天真正来临,心中仍不免一震。
    他忽然觉得,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
    这一次,父皇真的要离他远去了。
    紫禁城中。
    朱棣所居的寝殿。
    此刻,朱棣静静地躺在龙榻之上。
    四周环绕着众多御医,他们个个焦虑不堪,额头上汗珠滚滚而下。
    朱棣并未昏迷,此刻他比任何人都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