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声声带着几个孩子,来到了家具厂,先找那个杨木匠打听一下于先生家的住址。
出来的时候还特意带了一些礼品,毕竟求人办事嘛,总要有个求人的态度。
夏声声准备了几份,都是用精致的木篮子装的,这几个木篮子属于现代的工艺了。
里面是用油纸包的奶糖,红糖,桂花糕,雪花酥,还有两瓶女儿红。
在古代,女儿红的价格可算是天价了。
不过因为现代工艺的发达,女儿红的价位并不高,才三十几块钱一斤。
以前的夏声声偶尔也会喝上一些暖暖身体。
这次来杨木匠家,正好带了一篮子东西过来。
“来就来吧,还带什么东西?
我就知道你会来,看你的样子就知道对孩子一定很好。
要我说不管男娃女娃都是一样的,在咱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喜欢什么就让他们去做什么。
等以后成了家,立了业,就不一定能由得了他们自己做主了。”
夏声声真没想到,杨木匠还是这么开明的一个人。
感觉他好像只有古代的一个身份,但是却有现代人的思想一般。
“杨叔说的在理,所以这次我就来麻烦杨叔了,也不知道那个于先生家住在哪里?
现在还收不收学生?若是收学生的话,对学生有什么要求?”夏声声问。
“你等会,我去把青儿叫来,她可以带你们去于先生家,于先生的脾性,青儿是最了解的。
至于现在是否还收学生的话,那到时候要问过才知道了,青儿也有几个月没去上学了。”
“那就麻烦杨木匠了!”
杨木匠的家就在铺子的后面,所以回来的也快。
青儿今年16岁,夏声声感觉,读书可能会使人的气质变得不一样。
青儿就是如此,她给人一种清冷又与世无争的感觉,往那一站,就像是画里的人一般。
到现在,夏声声才刚刚对古代人有些感触。
“这位嫂子安好,听我爹说了您家的事,嫂子真是个开明的人。
按照往常,这会儿就这个时间,正好是先生还未开始开课的时候,我们直接就过去吧!
路上我再给您讲一讲先生的习惯,要不然我怕等会儿先生上课了就没有时间见您了。”
青儿说话慢慢的,有种特别稳重的感觉。
说完还看着依依和珊珊笑了笑。
两个女孩子也是第一次看见这么温柔有气质的人,不由的有些羞红脸。
“好,那就麻烦青儿姑娘了。”
思成在最后面,拉了拉尔成的衣袖,小声的说“二哥,她好漂亮啊!”
尔成捶了一下思成的头,就同样小的声音说“闭嘴,别丢人!”
思成揉了揉自己的头, 见尔成不理他,向左迈了一步,凑到叶朝的耳旁,说着相同的话。
叶朝只是回头看了思成一眼,面无表情的转过身去,一点儿要搭理他的意思都没有。
思成见都不理他,小脸气的鼓鼓的。
在心里想:以后再也不要理这两个哥哥了,真讨厌!
青儿跟在夏声声一起,坐上了夏声声家的驴车。
笔直的坐在那里,双手搭在一只腿上,就连坐姿让人看着都舒服。
夏声声突然觉得,这驴车,好像埋没了人家姑娘身份一般。
像这样的姑娘更适合坐马车。
不过青儿虽然看着气质高贵,但却一点儿架子都没有。
没有嫌弃这普普通通的驴车,没有嫌弃夏声声几人的身份。
一路上,把夏声声想知道的,毫无保留的告诉了夏声声。
“先生是个很温柔的人,所以你们去的时候不要怕,只要像平常在家一样就好。”
这句话是说给家里两个女孩子的。
依依听的认真,珊珊则有一些心不在焉。
因为她不喜欢读书,她更喜欢绣花,之前就听她娘说过。
这位于先生虽然会教一些简单的女红,但于先生并不精通于此,所以女红的课时并不多,而且都是一些简单的基本功。
珊珊并不想跟姐姐一样,去于先生那里学习,可是她又不敢跟她娘说,只能在心里纠结。
“于先生平常最多也就是收十个学。
我这几个月虽然没去先生那里学习,但和先生一直也都有来往。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现在跟着先生读书的一共7人。
有五位姑娘,都是我的师妹,最长的跟先生读了有四年了,最短的也一年多了。
还有两位是最近新招收上来的,我并不熟识。”
夏声声想着,照这么说的话,于先生肯定还是要接着收学生的,看来依依很有希望留在于先生这里。
青儿只稍微停顿了一下,就继续的讲着。“先生的性子很好,对于我们这些学生很温柔。
我听我爹说,嫂子家的两个女孩子会读一些书,那就再好不过了。
先生每次收徒的时候,都会出些简单的题目,来考察学生的心性和天赋。
之前就读过一些书,认得几个字是最好不过的了。
嫂子,该往左边拐了!”
夏声声听着青儿的指挥,调转了一个方向,之后回过头问“听杨叔说,于先生除了教女孩子读书,还会教其他的课程。
琴棋书画,女红之类的都有涉猎,不知有句话该不该问!对于这几样,先生是否精通?”
青儿笑着回答“先生的父亲是南山书院的夫子,又从小就爱读书,一直被于夫子带在身边教养。
于先生在我们府城也是有名的才女,琴棋书画也多有涉猎,不说样样精通,也是八九不离十的。
只单单这女红……
其实说句心里话,在我们的这样的人家,于先生的女红是绝对够用的。
只不过没那么精通罢了。”
夏声声听明白了,这位于先生,才华横溢,只是女红不好。
“那府城有没有专门学刺绣的地方?最好以刺绣为主,平时还会教一些其它辅助类的课程。”
当夏声声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珊珊的眼睛都放了光一般。
紧紧的盯着青儿姑娘,等待着她的答案。
“招收学徒的绣坊数不胜数。
不过,在绣房当学徒很苦的。
听一个姐妹说过,跟她住在一个巷子的两个妹妹就去过绣坊学刺绣。
每天需要从早到晚的学习不说,还经常被师傅责骂体罚。
嫂子别以为只是单单一家绣坊这样,其他绣坊的名声也不太好。
所以只有那些家境实在不好,为了让女孩子混口饭吃的人家,才会把孩子送到绣坊学习。
而且,绣坊是不会教除了刺绣以外的其他课程的。
嫂子若是想送您家两个女孩子去,可得好好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