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守虚,合道
作者:大秦写书人   大秦:我摊牌了,我是始皇嬴政最新章节     
    佛门禅宗有个底层逻辑。
    人都是带着【业】降生的……来这尘世之中,经五蕴之罪,受烦恼之苦。
    那么要如何消【业】呢?
    答案是尽量不沾果报的做事。
    比如你此刻看到了一位老乡要被饿死了,你心念一起,便要去救人……
    这个起心动念,既是悲悯,也是你的【业】。
    救人的过程,便是消业。
    可如果你救完了人,又去找人要回报,这便是沾染因果,你就会背负新的【业】。
    所以。
    你就得不沾因果的去做事。
    而且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得尽心。
    或许这个例子太小。
    我们可以再看一个例子。
    当嬴政出生在赵国邯郸的时候,他能想到自己有一天可以做秦王,成始皇吗?
    毫无疑问!
    质子嬴政,那个时候连保命都难,万万是不敢这么想的。
    可最终嬴政却成就了始皇之名!
    这就是嬴政此生的【业】!
    一个命中注定的……【亘古之业】!
    反观普通人,或许终其一生也只能做个平民,或者搞点小买卖。
    这说明你出生并没有带太多的【业】,也没必要担那么大的责任,只需安心知命,实心用事,便可求得往生极乐。
    综上。
    禅宗佛学的底层逻辑,颇有点劝人学会认命的意思。
    而且还是乐于认命的那种。
    你位高权重,说明你这辈子需要消更多的业,才能求得往生。
    我就一个平头老百姓,只需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便有可能把业消的干干净净。
    这个时候。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待佛学中的小乘和大乘,也就非常清晰了。
    小乘:拒绝众生的烦恼和业债,只为不沾因果的渡个人,渡己身。
    大乘:拥抱众生的烦恼,把众生的业债视为自己的业债,只求渡化众生,并带着众生一起走向往生极乐。
    ……
    此刻。
    许尚的一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顿时让颜产为之一愣。
    旁侧。
    嬴政第一时间反应过来道:“夫子,这大乘佛学,感觉怎么跟墨翟的兼爱平生挺像的!”
    墨翟兼爱,是要建造人人平等互爱的大同理想国。
    从某种角度来说。
    后世佛学在进入东方之后,必然经过了本土化,难免就会吸收儒、墨、道等思想精髓。
    不然佛学在华夏是很难扎根普及的。
    “没错。”
    许尚点头:“佛学大乘,普度众生……有墨家兼爱大同的影子。”
    “同时,也有道家人宗的思想。”
    “因为道家人宗认为: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遂我辈当以悲天悯人为怀。”
    “至于儒家则是仁之端也,一体之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
    ……
    佛门普度众生。
    墨家兼爱平生。
    道家人宗悲天悯人。
    儒家提倡仁之端也。
    这四种概念,都是心怀苍生。
    区别在于。
    佛门着实会让人软化的非常彻底……
    但眼下用于外族,化胡为佛,却无比合适。
    至于在中原九州……那肯定就得严防一下佛学蔓延,毕竟我们自己已经有了儒、墨、道三家的类似思想概念,
    忽然。
    “哇!”
    扶苏惊叹出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说的可真是太好了。”
    扶苏的赤子之心,使得他对于这种大仁之言,非常的有感觉。
    许尚笑笑:“我辈中人,应当把国家和民族放在首位,只有九州万民都安居乐业了以后,自己才能跟着享受安乐……”
    扶苏闻言立即道:“夫子,似乎这句话才应该被定为儒家的外王篇,实乃舍身大义者也。”
    许尚点头表示认可。
    事实上。
    儒学八目后三: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七个字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可一旦跟内圣外王结合起来,这七字方针就会变成只有走至圣、至德、至孝的路线,方可彰显圣王之道。
    亳无疑问。
    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但如果把齐家、治国、平天下解释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那就非常完美了!
    同时。
    也无形中拉高了儒家的精神层次。
    “甚好,甚好。”
    许尚吩咐:“小儒生,这个知识点你来专门记一下,以后在关中开办私学,传播儒学总纲之时,肯定能够用得上。”
    扶苏应声:“是,夫子。”
    就这样。
    三言两语之间。
    儒学总纲,三纲八目,内圣外王的部分定义,就被修正妥当了。
    颜产看的是一愣一愣的。
    嬴政则愈发的昂起了下巴。
    乌氏陀似懂非懂的道:“夫子,我还是有一点不明白,那就是佛学中的抓住烦恼修行,方生智慧,这个智慧是能够让我变得更聪明吗?”
    乌氏陀着实有太多东西不懂。
    没办法。
    他的底子太差。
    儒家思想都没学明白,更遑论百家皆明,一通百通,再晓佛学。
    “当然不是。”
    许尚摇头:“智慧,慧根……指的都是悲悯二字。”
    “儒家孔孟提出了仁、恻隐之心,”
    “道家人宗和佛门都讲悲悯,墨家讲兼爱。”
    “实际上儒、道、墨、佛的核心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只有我们心中生出仁之端也、恻隐之心、悲悯之心、兼爱之心……”
    “方能让我们这些独立的尘世个体,去跟他人互相联系起来,直至再无隔阂。”
    “甚至于道家人宗,还希望用悲悯连通万物众生,进而贴合自然大道。”
    “比如道家有天籁、地籁和人籁的说法,人宗就是要用悲天悯人之心,去感受无上的天籁之音,去分辨清风刮过山涧空洞的地籁之音,还有人籁彰显而出的情感。”
    “遂:生而为人,你如果没有仁之端也,没有恻隐之心,没有悲悯之意,那么你就无法连通万物众生。”
    “这就是没有慧根,注定此生艰难,外加无法存放己心,时时煎熬。”
    ……
    有些人,无论他们再怎么家财万贯,都会麻木不仁,且只能看到生活中的不顺意。
    尔后各种情绪黑洞,内耗无比。
    最后搞的大家全都非常心累,只能对其避而远之。
    也有的人……
    纵使贫困无比,却能温暖他人,也能被他人温暖,看似贫困,实则富足。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苏轼。
    我们的东坡先生,一辈子那叫一个颠沛流离,还好有个好弟弟。
    每次出了事情。
    一句弟弟救我。
    立马就能转危为安。
    尽管也经历了许多折腾,但苏轼很好的安放了自己的心,也让自己能够轻松的连通众生万物。
    所以。
    无论走到哪里,苏轼都是快乐的。
    大家也都愿意跟苏轼交朋友。
    因为他会给人带来温暖,心情放松。
    “原来如此,我懂了!”
    乌氏陀两眼放光,他总算开始感兴趣起来了。
    同时他的旧有观念,也正式被许尚全面刷新。
    悲悯,慧根。
    我心如海,烦恼如轻风掠过海面,有的人只会泛起些许涟漪,有的人却掀起了惊涛骇浪……尔后不断被浪花淹没,最终酿成恶果……这就是慧根的不同,烦恼造成的心性影响也不同。
    因此。
    我们要抓住烦恼修行智慧,磨练慧根。
    “夫子,不知除了神秀所做的诗句,还有其余弟子做出更高境界的嘛?”
    乌氏陀本能的想要聆听刚刚故事的后续。
    许尚笑笑:“自然是有的,神秀还有个师弟,名为慧能……他同样做出了个谒语。”
    “其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相比于神秀,慧能的境界就要更胜一筹。”
    “神秀拒绝众生的烦恼和业债,只为度化个人,便是住在了【净相】之中。”
    “而慧能打破了【净相】,同时也消弭了己心与众生烦恼的对立,却依旧未曾达到大乘之境,只能算是站在了门槛上,神秀则是尚未入门。”
    ……
    在禅宗看来。
    你一味的抗拒众生烦恼,不惹尘埃,便是求净。
    即:净相。
    神秀属于迷在了净相之中。
    腐儒老学究则是迷在了礼相之中。
    乐正氏则是迷在了圣相之中。
    包括死去的孔谦,应该算是迷在了祖相之中。
    那么要如何脱离这些【相】呢?
    佛学金刚经中有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正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许尚继续道:“也就是我们应当脱离众相,拥有直接洞察事物本质的心性。此便是【无所住】!”
    “至于【生其心】……意为我们脱离众相之后,还要再回到众相之中。”
    “就像智慧是无法脱离烦恼而存在的,所以我们就得先出世,再入世。”
    “进而达到悲天悯人,普度众生的境界,此便是真正的大乘!”
    “而慧能算是触摸到了出世的【无所住】之境,距离入世的【生其心】只有一线之隔。”
    “神秀则是依旧住于净相之中,他还需要把净相给空掉,方能更进一步。”
    “另外佛学中的【无所住】,约莫等于道家的【守虚】。”
    “大乘的【生其心】,则等于道家的【合道】。”
    ……
    单纯的出世无为,与净相无异。
    入世守虚则是道德经中,高于无为的存在。
    许尚的大隐隐于朝,便是基于守虚的基础之上。
    他觉得后续与荀子论辩的时候,肯定就得论一论究竟何为【守虚】了!
    因为荀子的理念,许尚基本上都是认可的。
    两人没什么好辩的。
    那么就只能在境界上分个高低。
    这个时候。
    谁对守虚合道的认识更深,更透彻。
    谁就能赢!
    当然。
    许尚眼下最需要解决的对手,依旧是子思齐和子张正。
    这时。
    “呼!”
    颜产深深的出了一口气,他道:“前辈高论,我……心服口服!”
    颜产刚才还对许尚把他视作与神秀同一境界,略显不满。
    现在听完许尚的全部开解。
    坐忘无争,可不就是住于净相之中吗?
    简直太形象了!
    至于更上一层的……应无所住,摆脱净相,直达守虚之境。
    颜产着实从未想过。
    因为他这辈子就求个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即:忘却己之形体,摒弃万物纷扰,即心即道,贯通为一,便是坐忘之境。
    非常标准的渡己身,渡个人。
    反观守虚乃是出世再入世,方可达到的至高境界。
    颜产只求坐忘,乐在其中,其实也算贴合了自己的道。
    “哈哈。”
    许尚笑笑:“颜小友此番能够有所得,也不枉我们相识一场的缘分。”
    许尚希望与自己有过交谈的人,都能开窍一番。
    这便是他的所求。
    也是他的功德。
    “乌小友。”
    许尚看向化胡为佛计划中的最重要棋子,他道:“老夫在稷下还会再待些时日,若你想要出世再入世,走出小乘,直达大乘的无上之境……需得此番有所悟,尔后再来寻我吧。”
    说完。
    许尚抬手轻拍了三下乌氏陀的额头。
    随即。
    许尚不再逗留。
    他直接起身仰天大笑,走出了亭阁。
    嬴政、屠雎和华阳太后等人也跟颜产知会了一下,尔后他们快步跟上了夫子。
    紧接着。
    嬴政蹙眉疑惑:“夫子,您所说的佛学大乘,堪比道家的【合道】之境,这无上秘法,真的要传给一个胡人吗?”
    许尚勾起嘴角:“小赵,化胡为佛,才是对外削弱的长久之策……穷首白经,好生恶杀,思想软化……佛学无论是小乘,亦或者大乘,对于游牧民族而言,都是最锋利的快刀!”
    嬴政:“(??? д ???)!!!”
    扶苏:“(=°Д°=)”
    嬴政和扶苏还真挺怕夫子不走寻常路,看上了那个胡人。
    却没想到……
    事情的真相居然是这样。
    果然在夫子的心中,始终秉持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念头。
    另外。
    后世有部科幻片,述说的乃是虫群的生存和延续。
    所谓智慧……似乎并不是很重要。
    就像仁慈会杀死野狼。
    悲悯也会动摇游牧民族绵延的根本!
    忽的。
    陈平连连感叹道:“这才是真正的毒计啊!佛学入侵,思想软化……相比之下,下毒什么的,真是弱爆了!”
    陈平表示……
    他悟了啊!
    瞬间格局打开!
    直接作用于思想文化的手段,潜移默化的侵蚀,才是毒计中的上上之道。
    这一刻!
    陈平觉得自己真心悟了!
    后方。
    华阳太后回首轻瞥:“就是不知那孩子,能否承担得起夫子的谋略安排。”
    许尚笑笑:“若是别的胡人少年,确实会有些难度……可乌氏陀的父亲乃是边境大商,有银钱在前开路,佛学思想紧随其后,必将无往而不利。”
    佛学入侵,思想软化。
    唯一的缺点是需要时间。
    十年。
    二十年。
    反正短期内很难有效果。
    但长期定然能够拥有意外之喜。
    这时。
    屠雎询问道:“夫子,为何你在离开之时,要敲三下胡人少年的脑袋?”
    “哈哈哈!”
    许尚再度咧嘴一笑:“正所谓道不可轻传,纵然是把佛学视作快刀,也得考一考那孩子的悟性。”
    屠雎:“……”
    正当一行人有说有笑的时候。
    突然。
    李斯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他道:“赵上卿,夫子,确切消息……子思齐已经派人去请商山四皓了,我们是否也要提前做出一些安排。”
    嬴政闻言第一时间看向了夫子。
    许尚立即沉声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民意与司法之辩,他们无非就是把民意方面研究到极致,我们就走司法路线……只要手握铁证,任谁都别想翻天!”
    嬴政:“……”
    李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