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贞观律
作者:一壶浊酒尽   大唐:吾父赵王李元霸最新章节     
    宴会结束后,宫殿内灯火通明,华丽的装饰和璀璨的灯光交相辉映,透露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紧跟着李世民的脚步,一同走向御书房。
    李承乾和李长安李泰李恪等皇子也被一同叫去了。
    众所周知,人数越少,这会议就越重要。
    进入御书房后,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眼神坚定而深邃。
    长孙无忌率先开口道:\"陛下,自从您登基以来,秦王府和天策府的属官们逐渐进入朝堂,但中书令、左右仆射等重要职位仍然由太上皇的老臣们把持。我们虽有实力,却难以彻底掌控朝政,这实在令人忧心忡忡啊!\"
    房玄龄轻轻抚着胡须,附和道:\"陛下,今日宴会之上,我观察到老臣们对我们的态度依旧冷淡。虽然表面上恭敬有加,但实际上他们心中各有所思。若不采取措施,恐怕我们难以真正施展拳脚,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李世民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二人的观点。
    “这些武德老臣实在是太过顽固,根本无法适应朕推行的新政。然而,这些老臣都是太上皇亲自任命的,这也是他退位时提出的条件之一啊。”李世民无奈地叹息道。
    “陛下,事情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之久,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了。”长孙无忌语气坚定地说道。
    “是啊,去年我们成功铲除了太子和齐王,他们的党羽如今也已尽数归顺于我们。今年,我们必须要集中精力应对太上皇的那些老臣们了!”长孙无忌紧接着说道。
    “爱卿所言极是。你身为吏部尚书,掌管着朝廷上下各级官吏的任免权,我们应当想些法子,闹出点动静来!搞一些事情!”李世民突然停下脚步,目光锐利地盯着长孙无忌。
    “那么接下来,咱们就得好好谋划一番,制造一些事端,然后巧妙地周旋处理,最终彻底掌控朝政大权!”李世民一边在大殿上来回踱步,一边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语。
    “比如说,修改一些律法,武德律虽然比前朝的皇律宽简一些,但仍然过于繁杂了!”李世民顿了顿,用手比划了一个圆圈,然后继续说道:“我们来个删繁就简,重新制定一部贞观律吧。”
    “臣认为此计可行!”房玄龄思考片刻后回应道。
    立法!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
    长孙无忌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他准备站起来请求皇上让自己负责编纂贞观律。
    然而,还没等他开口,李世民已经抢先一步说道:“青雀,朕封你为大理寺卿,率领尚书令和大理寺一起编纂贞观律。”
    “啊?我?尚书令负责立法工作,而大理寺卿则主管审判案件,儿臣要如何带领他们修订法律呢?”李泰一脸茫然地问道。
    “记住!朕让你办的事是大事!只能成功,不许失败!”李世民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震得整个宫殿都微微颤抖起来。
    他那威严的目光紧紧地盯着眼前的人,仿佛要将对方彻底看穿。而站在他面前的李泰,则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武德律法还是可以用的吧,再说儿臣还要研究一元二次方程,前段时间去……”李泰试图解释,但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世民粗暴地打断了。
    “朕的话不想说第二遍!”李世民怒目圆睁,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儿子竟然会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推脱。
    李泰被吓得赶紧低头,不敢再看李世民一眼。
    他知道,如果自己再违背父亲的旨意,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的李世民心中充满了无奈。
    自己刚刚登基称帝不久,自己的皇太子李承乾便立下赫赫战功——封狼居胥、禅于姑衍,如此风头无两,终究不是好事,无奈之下,只好推出李泰来与李承乾相互制衡。
    毕竟帝王之道,中庸之道才是真谛,而所谓中庸,其实就是一种微妙的平衡之术。
    “武德律必须得改!首先要做的就是删繁就简,这样才能更方便执行。其次嘛......”
    李世民话还没说完,就被长孙无忌给打断了。
    “贞观年间自然要有属于贞观时期的律法。”长孙无忌说道。
    李世民微微一笑,似笑非笑地瞥了一眼长孙无忌,然后说道:“人啊,有时候还是不要过于聪明比较好。”
    这句话说得很轻,但却带着一股莫名的威严和警告意味,让长孙无忌不由得心中一凛。
    “你这是在责怪朕没有把修订律法的重任交予你吗?哼,如果你真有那个能力去修订律法,那可就不止是一个吏部尚书这么简单了!”李世民语气平静地说道。
    听到这话,长孙无忌恭敬地回道:“陛下息怒,臣自知才疏学浅,难以胜任律法修订之事。不过,臣倒是有一人可以推荐,此人定能辅助魏王殿下完成贞观律的修订工作。”
    李世民微微皱眉,疑惑地问道:“哦?是何人竟得你如此推崇?”
    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回答道:“此人便是刑部尚书戴胄,他才智过人,对律法研究颇深。且为人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必能担此重任。”
    李世民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没错,朕也正有此意,让戴胄辅佐青雀修订贞观律。”
    “来人,宣戴胄觐见!”李世民语气严肃地说道。
    没过多久,只见一个身影快步走入殿内,正是刑部尚书戴胄。
    他躬身施礼后,站到一旁等待皇帝的指示。
    长孙无忌向前一步,将修订贞观律的相关事宜详细地讲述给戴胄。
    待长孙无忌讲完,李世民开口问道:“戴胄啊,你身为刑部尚书,经手审理的案件不在少数。依你之见,这件事应当从何处着手?”
    戴胄略加思索,答道:“启禀陛下,依微臣所见,按律量刑并非难事,关键在于律则需详尽明确。然而,现今的律则中存在许多重复之处,若能对此加以精简归纳,去除冗余,想必会使得律法更为简明扼要,避免繁琐复杂。”
    李世民闻此言论,不禁心中一动,因为戴胄所言正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
    他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紧接着,李世民转过身来,目光落在李泰身上,语重心长地说道:“青雀啊,你要仔细听好。律法犹如百姓身上的衣物,过于紧绷则不适,过于宽松亦不妥。因此,朕才命你们共同商议斟酌。唯有做到宽严相济、简明易懂,方能让百姓易于理解,官吏便于执行。而且,一旦确定下来,切不可轻易更改动摇!”
    李泰恭敬地应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