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春风化雨
作者:范哥一支笔811   爱上东家儿媳妇最新章节     
    通过耐心解释和深入交流,文掌柜才弄明白老人家对中医理疗排斥的原因所在。
    老人家并没有直说,而是举了一例子,含蓄地说在她们村子里,曾经发生过游医打着按摩理疗的旗号,对年轻女娃进行动手动脚的情况。
    “老人家,中医讲究的是医德,的确有少数杏林败类行为不端,败坏了中医的名誉,但那毕竟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中医都是遵从医德的;理疗并不是单纯的推拿按摩,还可以通过针灸、艾灸、拔火罐等方式,帮助患者排除体内的寒湿之气。”一看老人对中医理疗存在误解,文掌柜急忙解释道。
    “中医理疗原来是这样的,都怪我头发长见识短,才曲解了中医。”老人满脸歉意地自责道。
    为了打开老人家的心结,文掌柜进一步解释道:“中医理疗看似微妙深奥,其实学会了人人都可以做,我给杜鹃做理疗的时候,你可以在一边跟着学,学会了可以回家自己做。”
    “真的吗!我能学会吗?”老人家一脸惊奇地说。
    “当然能学会!中医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一门学问。”文掌柜鼓励道。
    “那我就全面接受你的治疗方案,不过我想问问综合治疗的费用大吗?”老人家虽然同意了文掌柜的综合治疗方案,还是顾虑重重。
    文掌柜知道山里人收入来源很少,挣钱不容易,一文钱恨不得掰成八瓣花,特别是杜花花家里的情况更为特殊,就深表同情。为了打消杜鹃妈妈的疑虑,文掌柜说:“先给娃看病要紧,至于费用吗,你看着给就行,实在没有就算了。”
    “那不行!那可不行!这样的话,我和杜鹃心里都过意不去。”听了文掌柜的话,老人的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
    文掌柜为了给老人宽心,就想了个变通的办法,“要不这样吧,我先给娃治疗,医疗费用你们先欠着,等以后有了钱再还我。”
    面对文掌柜如此接地气的治疗方案,杜鹃和母亲都感激的点了点头,哪里还有不同意的道理。
    文掌柜开好药方,让哑巴张去抓药,他就开始用艾灸的办法给杜鹃进行理疗,老人家就一直坐在旁边观看。
    “咦!这味道咋这么熟悉,和端午节庄户人家挂在门框上的艾条一模一样。”老人一脸好奇地说道。
    “这艾柱就是用山里的艾条绒加工而成的,通过穴位艾灸能够调理气血,缓解淤堵,达到益气助阳、散寒祛湿的目的,对治疗杜鹃的病情效果不错。
    “这么普通的艾草,在我们李坪山间地头遍地都有,可从来没有人把他当作宝贝,只是到了端午时分,家家户户才会把它挂在门窗上驱邪避讳。”一直没有说话的杜鹃感叹道。
    “其实中草药并不是什么宝贝,而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好东西,我们只要处处留心,随时都会发现身边存在着许多中草药。比如山里人经常当菜吃的”猪耳朵”,就是大名鼎鼎的车前草;初夏时田垄边盛开的金银花,就是主治咽喉肿痛的二花。”
    听文掌柜这么一说,杜鹃好奇地问道:“听说我们做饭时经常当调料用的藿香,也是一种中药,对不对?”
    “对啊!藿香具有辟秽和中、化湿醒脾的作用,是三伏天解暑正气的一剂良药。还有我们做饭用的桂皮,也是一味温脾暖胃,柔肝补肾的好东西,它祛寒止痛,消肿散瘀的效果也非常好。”文掌柜先是肯定了杜鹃的说法,接着进行了中药常识的扩展。
    “原来中医还这么神奇啊,说难不难,人人都可学可用;中医又说易不易,不是谁都能行医看病。”杜鹃妈妈感叹不已。
    “这就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的道理啊!”文掌柜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进行了总结。
    哑巴张抓好了药出来一看,文掌柜在给杜鹃做理疗,见他们有说有笑,就不忍心打扰,趁着空暇时间,给杜鹃煎药去了。
    等理疗完毕,杜鹃的第一遍药也快煎好了。
    当时正值午饭时分,文掌柜便邀请杜鹃母女俩吃了午饭,然后嘱咐杜鹃喝了一碗熬制好的汤药。
    杜鹃妈妈取出篮子里的土特产,准备起身告辞的时候,哑巴张拦住了她们,嘴里呜呜啦啦说了一阵子,可母女俩一句都不理解。
    文掌柜急忙过来解释道,煎好的中药一分为二,早上喝了一碗,下午的还没有喝,等吃完午饭,喝了中药再走也不迟。
    杜鹃妈妈觉得汤药也没法带,就答应喝了下一顿中药再走。等待期间,见前来看病的人很少,文掌柜就开始给杜鹃做针灸。
    找到相关穴位后,文掌柜熟练地将银针刺入穴位,可杜鹃眼睛都没眨一下,显得很镇静。他觉得不可思议,在以往给女性做针灸时,他们都显得很恐惧,不是拒绝针疗,就是眼含泪水。
    “这孩子很坚强啊!这么明显的寒湿体质,扎起针一定十分疼痛,但从孩子的表情没看到一点疼痛的感觉。”文掌柜由衷地赞赏道。
    听文掌柜这么一赞扬,杜鹃妈妈不仅没有高兴,反而显得很内疚的样子,幽幽说道:“这都是被生活逼的啊!杜鹃他爸走得早,孩子跟着我相依为命,可遭了大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