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买羊
作者:可可红茶   美食博主在古代发家致富最新章节     
    张大柱心中有些愧疚,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没事,没事,我也顺便去看望铁子,等会儿在绸缎庄外的桂花树下等你们。”
    看到张大柱这样坚持,宋芫也就不再推辞:“好的,我们买完东西后,就去绸缎庄那边找你。”
    午后的市集上人并不多,路边的摊位也显得稀稀落落,远没有县城的繁华热闹。
    卖牛角梳的老婆婆在叫卖:“卖牛角梳啦,小姑娘要不要过来看看?”
    二丫忍不住频频回头,但见宋芫似乎没有注意到,犹豫了片刻后,她鼓起勇气,轻轻拉了拉宋芫的衣袖:“大哥。”
    宋芫还在思考着家中需要添置的物品,这次一定要买齐全,省得下次还要再跑一趟。
    米粮也得再买一些,家里的双胞胎太能吃了,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没有点家底,真是养不起这几个“吞金兽”。
    宋芫此时还没有意识到,他是按照现代人的观念来养孩子,不仅让他们吃饱,还注重营养均衡。
    即便是地主家,也未必能如此精心养育孩子。
    这可真是花钱如流水。
    感觉到有人拉了拉他的衣袖,宋芫低头一看:“怎么了?”
    二丫手指绞在一起:“那个……牛角梳。”
    宋芫回头看了看卖牛角梳的摊位,顿时明白了,这小姑娘是想要牛角梳。
    他微微一笑,故意装作没听清:“你说什么?我没听清楚。”
    二丫快速地瞥了他一眼,声音更小了:“我想要一个牛角梳。”
    宋芫把手放在耳朵后面,装作听不清:“大声点,什么牛角梳?”
    望着宋芫脸上那一抹戏谑的笑容,二丫终于意识到大哥是在逗她玩,她气得跺了跺脚,娇嗔一声:“哼!”
    大哥真是坏透了,她决定再也不理他了!
    “哎哎!”宋芫叫唤着,但二丫头也不回地跑开了。
    小丫头这么容易生气,真是不经逗。
    “宋大哥。”阿牛望着二丫远去的背影,一脸困惑,“二丫她怎么突然生气了?”
    宋芫微微一笑,说道:“我逗了她一下,她生气了。你快跟上她,别让她迷路了。”
    “哦,好的。”阿牛立刻追了上去。
    宋芫并不着急,他走到摊子前,拿起一把牛角梳,问:“阿婆,这牛角梳怎么卖?”
    阿婆笑眯眯地回答:“十文钱。”
    宋芫付了钱,然后朝二丫跑去的方向走去。
    转了个弯,就看到二丫站在卖糖葫芦的老人面前,仰着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糖葫芦。
    阿牛在一旁问她:“二丫,你想吃吗?我给你买一串。”
    二丫撅着嘴:“我才不想吃,我就是看看。”
    小丫头真是嘴硬。
    “不想吃就算了,阿牛,咱俩吃。”宋芫掏出四文钱,“老爷爷,来两串糖葫芦。”
    “好嘞。”老人递给他两根糖葫芦。
    宋芫接过糖葫芦,咬了一口,夸张地说:“好甜啊,阿牛,给你一串。”
    阿牛摆了摆手:“我不吃,给二丫吃吧。”
    小丫头明明很想吃,却还倔强地说:“我才不吃他买的糖葫芦。”
    “好了,小姑娘,别生气了。”宋芫拿出牛角梳递给她,“这是给你的赔礼,别生哥哥的气了,好吗?”
    二丫本想将牛角梳扔掉,但实在舍不得,她撅着嘴说:“你要是再给我买两串糖葫芦,我就不跟你计较了。”
    宋芫伸出食指,在二丫面前轻轻摇晃:“只能给你一串哦,糖吃多了对牙齿不好。”
    “那好吧。”二丫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勉强答应了。
    他们三个人,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一边咬着糖葫芦,一边悠闲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宋芫先是陪阿牛去购买了一些必需的工具。
    接着,他又买了油灯、火折子,以及镰刀、锄头等几样农具。
    家里的碗不够用了,宋芫又添置了五六个碗和一些装菜用的碟子。
    在买碗的时候,宋芫看到有茶盏,便顺手拿了几个,这样家里来了客人也能用得上。
    在农村,人们通常都是用碗直接喝水,很少会用茶盏。
    但宋芫是个讲究生活品质的人,他觉得喝水一定要用杯子,偶尔还能泡点茶叶喝。
    饭后能喝上一口茶,那真是再惬意不过了。
    算下来,这些东西一共花了半两银子。
    看到宋芫这样大手大脚地花钱,阿牛有些惊讶:“宋大哥,够了够了。”
    宋芫把碗碟收进背篓里,问阿牛:“你知道哪里有炉子卖吗?我想买那种红泥小火炉。”
    阿牛想了想,说:“我知道南街有一家卖炉子的,不过不知道有没有你说的红泥小火炉。”
    红泥小火炉,出自一首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曾经有一段时间,围炉煮茶非常流行,用的就是这种红泥小火炉。
    拿着蒲扇轻轻摇动,无论是煮酒还是煮茶,都别有一番风味。
    来到卖炉子的店铺,宋芫有些失望,因为店里卖的炉子都很大,没有他想要的那种小巧的炉子。
    宋芫向店家询问,店家表示可以做,但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才能做好。
    宋芫给定了两个炉子,和煮水用的土陶罐,给了五十文定金。
    因为是阿牛认识的,就没有签契书。
    跟店家闲聊的时候,宋芫随口说了句:“好不容易来一次镇上,可逛了一圈也没看到有卖羊的。”
    谁知店家听了说:“你想要买羊啊。”
    宋芫听他语气,觉得有戏,就说:“我想买只怀崽的母羊,你知道哪里有吗。”
    “怀崽的啊,可能有,他养的羊多,要去看看才知道。”店家说。
    “那您方便带我们去看一下吗?”宋芫赶紧问。
    店家很爽快答应了,并把店门关了。
    这个点也没什么人会来买炉子,主要是冬季过了,天热都用不上炉子。
    店家姓何,名方,自小在镇子上长大,是阿牛姐姐嫁去的夫家的远房亲戚。
    何方说的地方有点远,位置在郊外。
    闻言,阿牛面色古怪:“那不是黄员外的庄子吗?”
    何方淡定说:“对,那就是黄员外家养的羊。”
    宋芫:“……你们卖黄员外家的羊,黄员外他本人知道吗?”
    “安心。”何方说,“那正是黄员外的意思,他家养的羊太多了,生了一窝又一窝,根本吃不完。”
    宋芫叫上在桂花树下等他们的张大柱,几人乘坐牛车抵达黄员外的庄子。
    到了庄子,他们绕到后门,何方去敲了敲门。
    开门的是一个瘦小的男人,何方说:“我找李哥。”
    “李哥出去赶羊了。”那人说。
    何方:“我带人来买羊的,你们羊圈里有怀崽的母羊吗?”
    “有是有的,但要等李哥回来看过才能卖。”
    何方又问:“李哥什么时候能回来。”
    那人也估摸不准时间,只说:“日落之前肯定会回来。”
    宋芫也没想到买头怀崽的母羊也会一波三折。
    倒也不难理解,一般不是急着用钱,也不会把怀崽的母羊卖出去。
    “你们就在外面等着,李哥回来也是从这个门进来的。”那人说完就把门关上了。
    宋芫和何方面面相觑。
    何方无奈说:“没办法,毕竟是黄员外家的下人,他们出门都是仰着下巴看人的。”
    宋芫真的想掉头就走,可来都来了,直接回去又有点不甘心。
    “算了,等吧。”他叹气说。
    他们找了个树荫底下坐着,等李哥回来。
    太阳慢慢地往西边斜落,圆红的夕阳像浸泡在蜜糖里的橙子,暮色粘稠得如同浓墨重彩的油画。
    日落黄昏,倦鸟归巢。
    “咩~咩~”的羊叫声伴着落日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