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去县城了
作者:可可红茶   美食博主在古代发家致富最新章节     
    尽管一日三顿地吃,宋芫还是难以接受口感粗糙的麦饭,好在有煎小鱼,就着麦饭才勉强吃下一碗。
    饭后,他总感觉胃里难受得紧。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只有偶尔的虫鸣和远处的狗吠。
    趁二林熟睡,宋芫的意识进入厨房,打开了那台超大容量的四扇门冰箱。
    冰箱的冷藏区在上方,左边是水果区,右边是蔬菜区。
    两扇门的置物槽里放置着鸡蛋(每天都会刷新出10个),以及瓶装水、牛奶、啤酒等饮料,和一些零食。
    前段时间他制作的辣椒酱,大部分都送给了身为美食博主的朋友,自己只留了几瓶。
    朋友回赠了他一瓶两斤装的蜂蜜,说是亲自采集的。
    还有腊肉、腊肠和一些酱菜。
    大家都是美食博主,经历相似。每次拍摄视频都无法一次成功,必须经过无数次失败,才能做出最完美的一道菜。
    为了不浪费食物,那些失败的瑕疵品,只能送给亲戚朋友。
    你来我往,时间一长,宋芫的冰箱里就多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比如什么失传已久的冷香丸,历经七七四十九天酿制的玉容酒,吃了能变得力大无穷的菠菜罐头……
    一个比一个离谱。
    咳咳,言归正传。
    宋芫把朋友送的东西也都放在置物槽里,与冰箱里的其他食材区分开来。
    只有冰箱原本有的食材可以每天自动补充,从外面放进冰箱储存的食物,用完则不会再刷新。
    冰箱的下层是冷冻区,左边放置海鲜,右边放置肉类。
    海鲜区不用多说。
    重点在右侧的冷冻区,除了每日固定的十斤猪肉,还有鸡鸭牛羊各五斤,以及一些动物内脏,零零散散加起来约有十斤。
    宋芫将除牛肉外的肉全部取出,他不确定是否过了凌晨十二点,只能关闭冰箱,在外面等待。
    等得快睡着时,他迷迷糊糊地打开冰箱,里面果然又装满了。
    他原本计划过两天去县城把这些肉卖掉,应该能换回一些钱。
    然而,一场雨打乱了他的计划。
    都说春雨贵如油,但在古代,下雨会带来很多不便。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一直没有太阳,丫丫的尿布都干不了,只能在屋里生起火盆来烘烤尿布。
    最让宋芫无法接受的是,屋顶居然漏水。
    睡到半夜,宋芫感觉有水滴在脸上,猛然惊醒,他赶紧推了推熟睡中的二林:“弟弟,快醒醒。”
    二林迷迷糊糊地问:“怎么了?”
    “房顶好像漏水了。”宋芫快要崩溃了。
    二林却很淡定:“哦,那你换个地方睡吧。”
    宋芫只好拿起枕头,爬到对面躺下,可很快,他脚下那块也被雨水湿透了。
    他抱住手臂,心中无比凄凉,终于体会到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的心境了。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宋芫凄惨地念着诗,被窝潮湿冰冷,心也凉透了。
    这样的日子,他一天都过不下去了。
    次日,雨依旧未停。
    宋芫立于门前,仰头凝望着阴云密布的天空,雨水滴落,连绵不绝。他的面色愈发愁苦哀怨。
    龙凤胎见他这番神情,都巴不得离他远些。
    大哥的样子太可怕了。
    直至第三日清晨,久别的阳光洒进屋内,宋芫甚至顾不上穿鞋袜,便飞奔至门外。
    只见天边的云翳逐渐消散,一轮红日缓缓升起。
    金色的晨光映照下,田垄、池塘与茅屋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秀丽的春日田园画卷。
    宋芫欣喜若狂,神情近乎癫狂:“二林,二林你快来看,出太阳了!”
    二林沉默不语,他明白,这几日大哥真的是憋坏了。
    听到宋芫的呼喊,二丫也随即醒来,她手脚利落地将丫丫的尿布晾到外面。
    宋芫进屋穿好鞋袜,迅速洗漱完毕,除去孝布,换上干净的短褐,还顺手整理了一下凌乱的头发。
    他脑后的伤口早已愈合结疤,只要不去手贱抠它就无大碍。
    将头发梳起扎在脑后,宋芫背起宋父用来装猎物的背篓,对龙凤胎说道:“我要去县城一趟,今晚不一定能赶回来,要是晚上我还没回来,你们就不用给我留门了。”
    “好的,大哥。”二林乖巧地回应。
    宋芫还是不太放心把几个小孩留在家中,于是又絮絮叨叨地嘱咐:“有事就去找牛婶,解决不了的就等我回来。”
    二林有些无奈:“知道了,大哥。”
    “那我走了。”宋芫挥挥手,步伐轻快地离开了。
    龙凤胎俩站在门口,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
    二丫无意识地绞着手指,小声说道:“二哥,你说大哥真的会回来吗?”
    “应该会的吧。”二林的语气也带着几分不确定。
    不知想到了什么,二丫的小脸突然一变,她紧张地说:“不好,大哥不会是把粮食偷走了吧。”
    二林闻言,赶忙去厨房查看了一眼,出来说道:“没有,粮食还在。”
    “那就好。”二丫松了一口气,心里并没有觉得怀疑大哥有什么不对。
    接着二林又补充道:“大哥还给我们留了两颗鸡蛋。”
    “真的吗!”二丫顿时喜出望外,小脸上满是兴奋,“那我们快把鸡蛋煮了吧。”
    二林点了点她的额头,说道:“下次不可以再冤枉大哥了。”
    二丫撅了撅嘴,有些不情愿地说道:“知道了知道了。”
    刚下过雨,道路泥泞难行,才走了没多远,鞋面就已经又湿又脏了。
    一想到还要走一个时辰才能到镇子,宋芫就恨不得立刻转身回去。
    这时,他听到身后有人喊道:“宋家小子,你这是要去哪儿?”
    宋芫回头一看,只见一个中年人赶着驴车走了过来。
    他仔细想了想,才认出对方是谁,然后热情地说道:“大柱叔,我要去县城。”
    张大柱说:“我正好要去镇上,顺便送你一程吧。”
    “谢谢大柱叔。”宋芫也不矫情,迅速爬上驴车,然后把背篓也放了上去。
    张大柱本就寡言少语,上了车后,更是一言不发。
    但宋芫不是啊,他最爱跟人唠嗑了,刚坐稳便凑上前,热情地攀谈起来:“叔,您这是去镇上干啥呀?”
    “给我家铁子送些东西。”张大柱憨厚地回答道。
    宋芫这才想起,大柱叔的小儿子张铁子,在镇上一家绸缎庄做杂工。
    在村里人眼中,能在城里有份工作,就算是有出息了。
    宋芫与张大柱一路闲聊,但基本都是他在说,张大柱时不时回应一两句。
    到了西江镇时,他依依不舍地与大柱叔道别。
    随后,宋芫又在镇上租了辆驴车去县城。
    由于身上没有银子,他便从背篓里拿出十个鸡蛋,询问能否用鸡蛋抵车费。
    一只鸡价值四十文,鸡蛋也就一文钱一个。十个鸡蛋便是十文钱,足够支付来回的路费了。
    而且,宋芫拿出的鸡蛋个头大,刚好可以给怀孕的媳妇补身子,车夫欣然同意。
    从镇上到县城,距离说远不远,乘坐驴车也要两个时辰。好在宋芫出发得早,到县城时,正好是中午。
    一进城门,就能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比西江镇热闹繁华许多,这也是宋芫执意要来县城的原因。
    县城里的富人众多,对吃穿十分讲究,每日对鸡鸭鱼肉的消耗量也大,他空间里的上百斤肉在这里也更容易出手。
    宋芫估摸了一下时间,申时(下午3~5点),也就是下午三点往回赶的话,七点就能回到镇子,赶回村子差不多八点了,时间还不算太晚。
    时间上是紧凑了点。
    宋芫跟车夫约好,到时候城门口的茶水铺见,如果他到申时还没来的话,就让车夫不用再等了。
    进了城里,宋芫左拐右拐,走到一处没人的小巷子,张望了几眼,确定没人来,连忙把这几天从冰箱拿出来的鸡鸭猪羊肉放进背篓里。
    随后,他背起背篓,脚下一个踉跄:“嘶,真重。”
    刚走出巷子,他的肩膀就被人拍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