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怎么不让你儿子去死啊!
作者:大黑袍   大唐首驸:我真不想权倾朝野最新章节     
    “太子殿下,翼国公,老夫话还未说完呢,可否先让老夫将情况向陛下和朝臣们说清楚,你们再发表意见?”
    看着满脸怒火恨不得活吞了自己的李承乾与秦琼二人,魏徵神色平静语气不卑不亢道。
    “还说个屁啊你说,让我儿子赔命,怎么不让你儿子去死啊,亏你说得出口,你当我秦琼好欺负是不是!”
    秦琼越说越怒,这要不是在太极殿,以他的爆脾气早就撸起袖子教魏徵做人了。
    “翼国公说的在理,秦勇最近屡立大功,才被父皇封为武功县子,岂能为了让突厥罢兵而让我大唐臣子无辜赔命,这要是传出去,置我大唐和父皇的颜面于何地;
    至于让长乐公主远嫁突厥和亲那就更是荒谬了,魏徵,亏你还是当代大儒熟读经史,难道不知让嫡长公主远嫁和亲,这意味着什么吗!”
    胸中怒火一点不比秦琼小,李承乾冲着魏徵大声质问道。
    “太子殿下息怒,秦勇此子虽立有功劳,但他大闹鸿胪寺重伤突厥王子,还间接害死人家一位副使,闯下如此滔天大祸,本就应该重罚,有道是杀人偿命,现在人家要他赔命,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让嫡长公主远嫁和亲,此事虽然并无先例,但只要于国于民有利,臣觉得开了这个先例也未尝不可,毕竟嫡长公主本就是众公主之首,相应的为国家和陛下付出更多,也是其应当承担的责任。”
    面对秦琼和李承乾的斥责,早有准备的魏徵语气平淡的作出了解释,表现的相当镇定。
    “你觉得...你觉得,魏徵,你不过一从三品秘书监,掌典司图籍,嫡长公主远嫁和亲这等大事,岂是你觉得能行就能行的,本王告诉你,此事绝无可能!”
    相较于语气还算谦和的李承乾,极受李二宠爱的越王李泰脾气暴躁得多,果断出列给魏徵劈头盖脸的训斥了一顿。
    “陛下,魏秘书监所要禀报的事,尚未全部说完,依臣所见,不如暂且让其先将事情说清楚如何?”
    见魏徵事还未奏完,便陷入了李泰、李承乾、秦琼等人的围攻之中,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苦笑着出言奏请道。
    “行,魏徵,你先将突厥方面的意思说清楚,太子、越王和翼国公你们暂且不要说话。”
    知道若这样相互吵下去,朝会一整天都结束不了,李二当即出言下令道。
    见李二都开口了,李泰等人不好再借题发挥,果断闭上了嘴,而魏徵在调整了一下情绪后,继续开口道:“陛下,执失思力之所以提出和亲的条件,除了突厥王子巫铎确实爱慕上了长乐公主外,其实最主要的,也是为了陛下和我大唐的颜面着想。”
    “哦,这话就有意思了,让朕的嫡长公主远嫁和亲,这根本就是在有意折辱朕,同时丢我大唐的脸,如何就变成了替咱们着想了?”
    “是这样的,突厥使团此番出使我大唐,其主要目的不就是为了换粮嘛,颉利可汗增兵并州,也就是为了此事,陛下之所以不同意换粮,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我大唐眼下正缺粮,另一方面则是不愿受这份威逼的屈辱;
    执失思力说了,只要陛下答应和亲,那换给突厥的五百万石粮,对外就称作长乐公主的陪嫁嫁妆,而换来的牛羊马,则算作对方下的聘礼了;
    哦对了,对方还承诺,为了不折我大唐颜面、损陛下天威,他们愿意公开向陛下请求和亲,甚至还愿意再加一千牛羊马做聘礼,尽量做到礼数周全,以此换取两国和平。”魏徵笑着解释道。
    “看不出来突厥人还挺聪明啊,以和亲为由来操作换粮一事,这样确实能最大程度保全我大唐颜面。”
    “若让一位公主和亲,就能换取两国安宁不起刀兵,这笔买卖确实值!”
    “值是值,可问题是让嫡长公主远嫁和亲,这传出去一样很丢脸啊。”
    “哎呀,丢什么脸啊,人家不是都说可以公开请求和亲嘛,既然是人家主动提出来的请求,即便答应了,那也不算我大唐低头。”
    “说的没错,人家大王子不远万里前来求娶公主,陛下圣明仁慈,为了两国邦交欣然答应不说,而且还给于了大量粮食做嫁妆,这传出去只会是一桩美谈,怎么会丢脸呢。”
    “这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嘛,咱们都很清楚,突厥就是在用二十万骑兵进逼并州,从而逼陛下嫁公主换粮食,在这种威逼下做交易,难道还不丢脸?”
    “话不能这么说,咱们缺少战马骑兵,全面开战现在根本就打不过对方,既然如此,采取一点怀柔手段免除战争,又有何不可呢!”
    “......”
    魏徵解释完后,李二还未来得及说什么,殿内的朝臣们便都忍不住轻声议论了起来,其中大部分人都比较赞同让突厥罢兵言和,只有少部分人表示反对。
    “肃静!!!”
    看着下首议论纷纷的臣子,尤其是在听到大部分人都支持与突厥和亲后,一直强忍怒火故作镇定的李二再也忍不住了,他猛地一拍龙案,旋即怒声道:“魏徵,你想说的话都说完了吧,可还有要补充的!”
    “回禀陛下,臣该说的都已经说了,事关我大唐国运以及万千军民百姓,还望陛下以大局为重暂时隐忍,不要在此时与突厥起刀兵。”
    感受到了李二的怒意,魏徵不仅没有退缩,反而跪伏在地慷慨激昂的大声请求了起来。
    “放肆,且不说那执失思力所提三个条件全都不可理喻,单说朕昨天才宣布与突厥开战,你今天就让朕出尔反尔改变主意,将朕当成什么人了!”
    “陛下,昨天咱们不是不知道突厥发兵并州的真实意图嘛,现在既然知道对方无意真正开战,那自然应该改变主意了,毕竟以我大唐目前的情况,实在是打不起一场持久消耗战呐!”魏徵苦心相劝道。
    “打不起持久消耗战,那就速战速决,朕乃一国之君,岂能以远嫁嫡长女和亲为代价,去换取敌人退兵,你可知朕要真那样做了,天下万民会如何看待朕,后世史官又会评价朕!!”
    “陛下的顾虑,臣当然清楚,但咱们眼下主和,并不是要一辈子向突厥低头,只要等上三五年,待我大唐国力恢复到足以北征突厥之时,陛下同样可以一雪前耻的,届时天下万民只会夸陛下,后世史官也只会赞陛下!”
    “你既然知道向突厥求和是耻,那你还让朕去受这辱!!”
    “陛下此言差矣,古时便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以三千越甲战败吴的先例,为了我大唐国运绵长,陛下忍一时耻辱有何不可!”魏徵理直气壮道。
    “大胆!魏徵,你...你竟敢让朕...”
    “陛下,魏秘书监言之有理,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没等李二将话说完,卢宽、王珪、温彦博三人像是事先约定好的一般,同时出列与魏徵一起跪在了地上。
    随着卢宽三人的下跪,文臣一方紧跟着稀里哗啦跪倒了一大片,足足占据了文臣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二,其中便包括了年岁较长的虞世南。
    “伯施,叔玠(王珪的字)、大临(温彦博的字),你们三个怎么...怎么也支持向突厥求和!”
    对魏徵、卢宽等主和派大臣会谏言请和李二并不意外,可对虞世南、王珪、温彦博这三位心腹大臣竞也跟着凑热闹,李二意外之余更多的是气愤与不满。
    要知道这三人在朝中的官阶和地位可都不低,而且以往都是以自己这个皇帝为马首是瞻的,也就是所谓的中立派,眼下三人站在了主和派一边,着实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与李二的反应差不大多,见主和派一下又新增了三位骨干,李靖、秦琼等武将包括皇室一脉的太子和越王等人,也都惊怒交加。
    说实话,对虞世南三人一下带跪了数十位文臣,秦琼等人并不在意。
    毕竟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四五品的小官(大唐文官九品二十九阶,武将为九品三十一阶),即便人数众多,可在朝的影响力有限,很难对李二做出的决定起到扭转作用。
    但虞世南三人就不一样,这三人不是位高权重就是极具名望之辈,又都是李二的心腹重臣,有他们的加入,无形中给李二增添了很大的压力。
    “陛下,臣对您所做出的决定,从来都是无条件支持并服从的,包括昨天在这太极殿内您决意向突厥出兵,但魏秘书监所言有理,之前咱们并不知突厥发兵并州的真实意图,眼下既然清楚对方并不想开战,那咱们便需理智对待,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罔顾大局啊。”
    王珪语气凝重的劝解道。
    他眼下官居门下侍中,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觉得自己有必要也有责任劝谏李二打消与突厥开战的念头,毕竟以大唐目前的综合国力来看,实在不是北征突厥的好时机。
    “陛下,您想北征突厥一雪四年前的渭水之耻,这臣等理解也都支持,但眼下国库空虚,咱们根本就没有开战的条件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此乃愚蠢祸国之举而非贤明圣王之道,还望陛下三思!”
    王珪话音刚落,温彦博当即随声附和,相较于王珪,他的话更加直白露骨,用大不敬来形容都不为过。
    没想到温彦博竟胆大妄为到直接辱骂皇帝,太极殿内不论文臣还是武将顿时一片死寂,至于李二本人,则被气的面红脖子粗,一双拳头握得嘎嘣作响。
    “大...大胆温彦博,你竟敢骂父皇愚蠢祸国,这可是诛九族的大不敬之罪!”
    短暂的沉寂过后,越王李泰突然站出来大声指责起了温彦博,身为李二最疼爱的儿子,有夺储之志的他,很清楚在这种时候就应该站出来维护自己的老子,这样才能体现出他的“孝心”。
    面对李泰的冠罪指责,温彦博不卑不亢的反驳道:“越王此言差矣,温某乃御史大夫,行的便是监察劝谏之事,陛下不惜赌上我大唐国运也要与突厥开战,此乃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之举,若连我这御史大夫都不敢直言劝谏,那这满朝文武还能指望谁!”
    “即便如此,那你也不能辱骂父皇啊!”李泰没好气道。
    “温某可没辱骂陛下,我只是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乃愚蠢祸国之举,只要陛下悬崖勒马改变主意,那愚蠢祸国之举自然也就成了贤明圣王之道。”
    “那朕要是不改变主意呢?”
    知道比拼口才,自己的胖儿子绝非温彦博这牙尖嘴利的御史大夫对手,李二冷笑着插着打断道。
    “陛下若是一意孤行,那臣等为了我大唐国运着想,便只好跪死在这太极殿内了。”
    温彦博语气坚决的回道。
    “你...你们都是这么想的?”
    被温彦博气得不轻,李二怒视着所有跪伏在地的文臣大声质问道。
    “陛下若不收回对突厥开战的成命,并让长乐公主和亲,臣等绝不起来!”
    “求陛下收回成命,让公主和亲!!”
    “求陛下收回成命,让公主和亲!!!”
    面对李二的质问,魏徵第一个开口表明了态度,旋即下跪的所有人全都跟着依声附和了起来,声音之响亮,震动了整个太极殿。
    “反了,全都反了,你们这是在逼朕的宫!!”
    感受到了主和派众臣给予的强大压力,怒意上头的李二猛地一拍龙案而起,旋即目光死死锁定了下跪人群中的虞世南:“伯施,你一向可是最支持朕的,没想到连你也跟着他们一起胡闹!”
    “陛下,老臣并非胡闹,而是为了我大唐江山和国运着想,陛下若觉得老臣不对,不妨问一问善谋善断的尚书左右仆射,以及有我大唐第一智囊之称的齐国公,看看他们都是什么意见!”
    早料到李二肯定会指责自己,自打上朝来便几乎没怎么开过口虞世南,直接将话题转移到了站在文臣队列最靠前的三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