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习题册
作者:多宁   六零靓军嫂,重生后怒赚100亿最新章节     
    林逸之打开信,上面写道,“面霜在京城的供销社已经开始有销售的了。一罐三毛,钱你先帮我收着。
    另外还寄了些习题册和课外书,趁着冬天没什么农活好好学习,过年的时候把做完的习题册带回给我。”
    然后……就没了?林逸之不可置信地把信纸翻到后面。
    上面赫然写道,“傻小子,看啥看,要是没做完或是找别人代做的,你给我等着。”
    林逸之,“……”悻悻放下信纸,这距离过年也就两个月了啊。
    他犹豫地看了看那个大包裹,虽然猜到了结局,心里却很是不愿意相信。
    他一点都没觉得林穗会开玩笑,因为这真的像是林穗能干出来的事儿。
    怪不得这个包裹这么重呢,林逸之咬牙切齿地打开了那个大包裹。
    翻开一看,林逸之简直目瞪口呆了,里面居然真的有各科的习题册。
    林逸之是真傻眼,林穗都是从哪搞来的?
    翻到下面,好像还有几本课外书,看到课外书林逸之心里还算有些安慰。
    结果仔细一看,全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励志名着,甚至还寄了不少蜡烛。
    林逸之,“……”
    另外两个男同志看着林逸之站在床铺前许久都没动过,不由好奇凑了上来。
    “你这是怎么了?”
    两人同时看到了林逸之面前的习题册,“……”
    “哈?书都没办法读了,你家里人还给你寄习题册?”
    “整这些无用功干啥啊,都没办法继续升学了,天啊这么多,各科的都有吧?”
    林逸之挠了挠头,他想起林穗和他说的话,“不管时代背景如何变化,你现在的年纪都是需要读书学习的年纪。”
    “这并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是因为你的愿望所决定的。”
    林逸之明白林穗什么意思,当初救出袁世清之后他问林穗从哪弄的火药,林穗说用的糖和土硝。
    林逸之就明白了,自己如果想实现报效祖国的愿望,翻过年才十五岁的他,如今别无他法。
    真的只有好好劳动,好好读书。
    另外两个男同志开始嬉笑起来,“太变态了吧,哈哈哈哈哈。”
    “林逸之,要不我们拿来当柴火烧了吧,起码还能取暖呢。”
    林逸之皱了皱眉,他不喜欢别人这样说林穗,虽然别人没有指名道姓。
    更何况,这些习题册对他来说是真有用,为了之后的日子他做题不被嘲笑,林逸之转了转眼珠子。
    既然不希望自己特别,那当然是把其他人也同化掉呀。
    于是林逸之看着另外两个男同志,云淡风轻一般问了个问题,“我们会一直待在这吗?”
    两个男同志听到这话愣了一下。
    林逸之接着说,“如果不待在这,我们以后回了京城,没完成基本教育的我们还能做什么?”
    “如果我们待在这,又能凭着自己目前的本事,对现状做出多少改变呢?”
    “你们还记得自己当初的梦想吗?”
    林逸之的话听上去很简单,但其中的深意却让两个同龄人振聋发聩。
    两人对视一眼后。
    那个曾经在来新省路上说“新省是东五区,京城是东八区”的男同志。
    首先对林逸之说,“抱歉,刚刚我不应该那么说的。”
    另外一个男同志见此,也跟着道歉了。
    “林逸之,你说的对。”
    没想到那个首先道歉的男同志,真诚地看着林逸之,轻声说。
    “林逸之,我觉得你说的对,我能不能找你借一下这些习题册,我保证不在上面乱写乱画,我就在空白的草稿纸上答题。”
    林逸之眨了眨眼睛,咧出了两排大白牙。
    “乐意之至。”
    另外一个见两人都这样,也不甘心被落下,连忙说,“我也是我也是。”
    于是三人就把箱子靠在一起,点着三盏煤灯看起了书。
    许多年以后,当三人回想起这一幕时,心中生出的都是感激和怀念之情。
    第二日一早,鲁华就已经在新办公楼前面等着了。
    这次被下放到部队工厂的一共有六个老人,三对夫妻。
    一对年纪和林老爷子老太太差不多,另外一对要稍微年轻些。
    几人汇合后没多说话,只是互相问了名字和年纪,就客套地开始“老林,老柴,老沈”这么称呼起来。
    鲁华笑着问几位老人,“昨晚睡的好不好,有没有哪里不习惯的,或是缺不缺什么东西。”
    但是这些老人们,很明显都是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人,都摇着头说没有。
    鲁华只好带着老人们往养殖厂去。
    “那行,厂子里呢将大家都安排在来养殖厂工作。”
    许斐和鲁华对这些老人的工作安排,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老人们毕竟是来下放的,都说用劳动锻炼思想,那肯定要做出个样子。
    先把老人们安排在比较辛苦的养殖厂,到时再想办法安排没那么费体力的活,或是调到日化厂和纺织厂去。
    见大家都没什么意见,鲁华才接着往下说。
    “所以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养殖厂主要养了一百多头猪、三十只小猪仔,二十头牛和五十只山羊,此外还有不少的鸡鸭。”
    老人们都点点头,虽然数量多,但这些都是常见的禽类。
    想必这一百多头猪和鸡鸭更是过年过节时,部队的主要肉类来源了。
    “除此之外呢,我们养殖厂还有另外三大特色产业。”
    老人们,“?”
    这词实在新鲜,“特色”产业?
    鲁华见老人们的脸色浮现出惊讶神色,笑着说,“我带大家去看看。”
    “首先呢,是我们除了饲养一些用于食用的肉禽动物,还养一种叫安哥拉兔的兔子。”
    “这边就是了。”鲁华指着远处的兔舍说道。
    “这种兔子不仅可以食用,它最大的经济效益还在于它的毛,每季度我们会把它的毛剪下来用于出口。”
    老人们瞪大了眼睛,他们虽然见多识广,但这事儿倒是第一次听说。
    鲁华一口气不歇,又指了指远处的山丘说道,“那边是第二大产业,目前主要种了苹果树和梨树,之后还会开发别的副食品。”
    “最后呢,东边这一大片的棚子,都是我们的大棚蔬菜养殖和鱼菜共生试点。”
    除了林老爷子和林老太太,另外四人看着眼前这一切,都觉得太震惊了。
    这里好像和他们想的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