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又有何妨
作者:四无的而是   重生张三丰自带系统最新章节     
    张三丰面上掠过一抹深邃难测的笑容。
    “三弟,愚兄修炼的是道家至理,窥探天地运行之奥秘,洞察宇宙万物流转之精髓,知晓这些并不足奇。”他淡淡说道。
    段誉深深地看着张三丰,眼中满是对这位大哥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这位大哥不仅武艺深不可测,更是道行通玄,犹如世外仙人一般。
    他回忆起在无量玉峰秘境中的种种经历,自己的所有痴恋,其实都源自那个神秘之地。
    此刻,他顿悟,原来自己真正钟情的并非王语嫣,而是秘境中那位如同仙女般的存在。
    念及此,段誉感到过往种种仿佛一夜之间变得虚无缥缈,原本难以割舍的情感,此刻竟如释重负般抛诸脑后。
    原来,令自己痴迷的并非王语嫣,而是内心的那份执着心魔。
    段誉豁然开朗,这一切的醒悟,离不开张三丰的点拨。
    “大哥,是否只有修炼道法,才能达到你这般超凡洒脱的境界呢?”他问道。
    张三丰目光投向远方天际,悠悠开口:“人应顺应大地,大地应顺应天空,天空应遵循大道,大道则顺乎自然。”
    “当你修道有所成就,自然就能对世间万物皆能轻松放下,处变不惊。”
    “三弟,你不妨考虑加入我武当派,我们三兄弟也能借此共同修行,相互陪伴。”
    张三丰心中已盘算好了拉拢段誉入派的计划。
    收了段誉,无疑是给武当派实力添砖加瓦,而此时段誉正处于情感激荡的时刻,正是最易打动他的良机。
    “这……”
    段誉心动之余,却又有些犹豫不定。
    “我也向往大哥那种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只是我自幼研习佛学,对于道教经典却是全然不懂啊。”
    看出段誉已有动摇之意,张三丰趁热打铁:“佛道本一家,同出一源。你既然精通佛典,对于道家学问自然也能举一反三。”
    “佛家虽言四大皆空,万事皆需放下,但实际上实属不易。相较之下,道家倡导顺应自然,清静无为之道,则显得更为易行。”
    “只要你领悟到其中真谛,何愁不能解开心头之结,看淡过去之事?”
    段誉心中震动不已,张三丰寥寥数语,便直击他的心魔核心,难道这就是修道之益?
    沉吟片刻,段誉终开口:“我愿遵从大哥之言,加入武当派,亦希冀能如大哥一般,自由洒脱。”
    张三丰不禁喜形于色:“武当山景致秀美,群英荟萃,三弟若入我武当,定有许多高手可供请教,凭借你的天赋资质,必能在修道之路上有所建树。”
    段誉接过一杯酒,饮尽后言道:“大哥说得如此诚挚,我现在就想去武当山。”
    两人相视大笑,段誉随即表示,他打算立刻启程前往武当山,并与萧峰会合。
    张三丰欣然同意,并再三嘱咐段誉务必再次探访无量玉峰秘境,将内心最后一点心魔彻底根除。
    经过这次深入交谈,段誉心中的困惑渐次解开。事实上,他真正心仪的对象,一直是无量玉峰秘境中的那位仙女姐姐,而非与她容貌相同的王语嫣。
    先前段誉沉迷其中,未能认清这一点,直至今日才得以明悟。
    按照金庸先生的原着描述,即便没有张三丰的出现,段誉终究也能自我解脱。然而,张三丰的及时出现,无疑加速了他的觉醒过程。
    一想起那位神仙姐姐,段誉便迫切希望尽快重返无量玉峰秘境,再睹她的芳颜。
    想到这里,段誉起身准备告别。
    这时,张三丰开口提醒他:“三弟,你一身武功固然高强,只可惜尚未完全掌控,以致时灵时不灵。”
    “此刻愚兄略作指导,助你稳固内力运用之法,以便你在前往武当山的路上,能够应对自如,确保安全。”
    他们正处在征讨明教、挺进光明顶的关键时期。这段路途凶险重重,江湖争斗不断,明教弟子四处狙击三十六大门派及其余各方势力。
    此外,西域各门派也因形势动荡,纷纷选边站队。有的联手明教,有的则支持三十六大门派。
    刹那间,整个西域武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各大门派强人纷纷出手,刀光剑影,血雨腥风。
    以张三丰的武功修为,对付那些虾兵蟹将是轻而易举。但对于段誉来说,尤其是他的六脉神剑时灵时不灵,一旦孤身遭遇高手,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张三丰传授给了段誉如何凝气聚力、驾驭内力的方法。原来困扰段誉多年的六脉神剑之所以时灵时不灵,症结就在于他的内力深厚,但运用起来并不流畅自如。
    面对强敌环伺,段誉脑中犹如剑气纵横,一时欲施展少商剑,一时又欲挥出少泽剑……
    他愈是焦虑,愈是难以抉择何时使用何种剑招,使得这六脉神剑在他手中显得时而神妙,时而晦涩难施。
    幸得张三丰点拨一二,段誉依言运使,果真感到其运用流畅了许多。
    尽管仍未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但至少已不再像以往那样时灵时不灵了。
    “三丰兄果真乃武道奇才,些许提点,便让小弟获益良多。”
    “倘若这六脉神剑能传予兄长,必然能在兄长手中展现出更为惊人的威力。”
    段誉发自肺腑地赞叹道。
    张三丰朗声大笑。
    “六脉神剑乃我大理段氏的不传之秘,即便对于尚未出家的段氏子弟而言,也属禁地,更何况区区我这异姓之人呢?”
    “然而这六脉神剑确乎奥妙无穷,实乃一门让人魂牵梦绕的至上绝技。”
    张三丰言语间流露出对这门武学深深的向往之情。
    段誉挠了挠头,思索片刻后道:“如今六脉神剑的剑谱已被枯荣大师销毁,世间除我之外,无人再会此剑法。”
    “若是失传于世,我可就成了段氏的大罪人了。”
    “我想现在就把六脉神剑的修炼秘诀重新绘制出来,大哥您只需按图索骥自行研习。我不亲自传授,如此便不违背我段氏祖训了。”
    “毕竟这六脉神剑虽为我段氏至宝,但从我段氏祖先创出此剑法以来,后代子孙竟无一人能够练成,白白荒废了这一绝技啊!”
    段誉越说越激动,双眉飞扬,神采奕奕。
    他的六脉神剑正是枯荣大师以“内观自学”之道教授所得。
    于是段誉便想效仿前例,也将这门剑法传授给张三丰。
    张三丰听闻此言,不由得瞠目结舌,震惊之余,心头百味杂陈。
    这个傻小子,真的要把六脉神剑传给自己吗?
    张三丰虽然对六脉神剑觊觎已久,但是段誉毕竟算是他的三弟,无论如何,也不能趁机欺负自家兄弟。
    然而此刻段誉竟然提出主动传授,这不禁让他陷入了纠结:学,还是不学呢?
    就在张三丰犹豫之际,段誉再次开口。
    “大哥,实不相瞒,兄弟我还有些私心。”
    “虽然我勉力练成了六脉神剑,但实际上只是皮毛而已,恐怕此生都难以融会贯通。”
    “而兄长大人才华横溢,资质悟性无人能敌。尚未修习六脉神剑,就能教导我如何聚气催发剑意。”
    “若是兄长能够修炼六脉神剑,定能化繁为简,直达核心。”
    “届时还请您前往我大理段氏之中,挑选聪明伶俐的弟子,传授六脉神剑......”
    “这样一来,这门绝学便不会就此失传了。”
    “大哥,我这个冒昧的要求,您不会拒绝吧?”
    段誉一脸诚恳地看着张三丰。
    若换作其他人,段誉断然不会传授六脉神剑。
    然而这段时间和张三丰的相处,段誉觉得他就像一条遨游天际的神龙,尊贵非凡。
    张三丰刚才寥寥数语,却直指剑法精髓,令他茅塞顿开。
    在段誉眼中,张三丰这样的英雄人物,决不会贪婪地觊觎段氏的绝学。
    就算张三丰学会了六脉神剑,又有何妨?
    张三丰本身的武功就已经深不可测,再习得六脉神剑,也只是如虎添翼罢了。
    反正张三丰已经是他的大哥,武功提升并不会对大理段氏构成威胁。
    而且这六脉神剑在大理段氏流传多年,却始终无人能真正练成。
    由此可见这门功夫之难,即便是段誉也是误打误撞才侥幸练成。
    若要他再去教授他人,实在是力有不逮。
    而张三丰还未习得六脉神剑,却能指导他如何运劲使力。
    一旦学会了,传授几位弟子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这对于大理段氏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考虑,段誉才会决定把六脉神剑传授给张三丰。
    他现在已经加入了武当派,但大理段氏依然是他的根。
    段誉希望大理段氏能够日益繁荣昌盛,段氏的武学绝学得以世代相传。
    “好吧,我答应你。”
    “待我学会六脉神剑之后,定会亲赴大理段氏,将其传授给段氏弟子。”
    “并且我可以向你保证,绝不会将六脉神剑传授给段氏子孙以外的人。”
    听了张三丰的回答,段誉欣喜若狂。
    “大哥,我这就将六脉神剑的修炼图谱一一画出,供您参考修习。”
    话音刚落,他便从行囊中取出文房四宝,准备作画。
    身为大理段氏皇族弟子,段誉在书画方面同样造诣颇深。
    他的记忆力超群,当年仅看过一次的六脉神剑图谱,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不消片刻,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六脉神剑修炼图谱,便在他的笔下跃然纸上。
    段延庆虽未习得一阳指之精妙指法,却潜心研修了段氏独门内功心法。
    一日观览古籍秘图,其真气随着经脉流动,无意间打通了关键脉络,从而领悟到了六脉神剑的奥秘所在。
    然而正因为不懂一阳指的招式精髓,段延庆始终难以将六脉神剑使得游刃有余。
    此刻,段延庆将六脉神剑的修炼路径与脉络详尽地绘制而出。
    见此图谱,张翠山立刻依照上面所示,引导自身真气运行,破除经脉阻滞。
    “嗤!”
    一股深厚的内劲犹如锐箭般,自张翠山指尖疾射而出,直穿数丈之外,一棵直径尺余的大树立刻被其内劲贯穿,留下一个与指头相符的孔洞。
    一指点出,威势惊人至斯!
    张翠山脸上流露出欣喜之情,心中暗赞六脉神剑果真名不虚传。
    原来修炼六脉神剑之关键,在于需以雄厚内力为基础,遵循特定法门,将真气激射而出。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便是修炼者的内功底蕴。
    唯有一身内力充沛且内家真气精纯至极者,方能修得这般惊世绝技。
    否则,仅仅是打通经脉这一关卡,便会成为难以逾越的高山峻岭。
    要彻底贯通六脉,谈何容易?
    然对于已修至混元九转玄功第六重的张翠山而言,参照图谱修炼并打通六脉,实在是轻松至极的事。
    段延庆绘图迅疾,张翠山修行更是神速。等到段延庆搁笔之际,张翠山已然将六脉尽数打通,也就是说,他已经成功地掌握了六脉神剑。
    但这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将六脉神剑的技法熟稔于胸,直至收发自如,随心所欲。
    这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精心磨砺。
    然而,有了深厚的内力底蕴和娴熟的技法,接下来的境界提升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自从创立以来,段氏一门之中,竟无一人能够修成六脉神剑,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内功修为未能达到要求。
    原本,张翠山以为六脉神剑乃一门深邃的内功心法,修炼心法,打通经脉,从而提升武艺修为。
    直到亲身体验修炼六脉神剑后,他才明白,原来六脉神剑实则为一门高深莫测的内家武技。
    常规武技皆以内力为根基,借由掌、拳、脚或刀剑等外物展现出来;然而,六脉神剑却能直接运用内家真气攻击对手,以独特法门驱使内劲从经脉中喷薄而出,以此对抗敌人。
    此等武技微妙异常,常人难以想象,更无法企及。
    “创造出六脉神剑之人,定然是一位武学奇才。”
    张翠山对此表示由衷的敬佩。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六脉神剑的创始人,必定也是当时的武学英才。
    但是,想要修炼这等武技,深厚内力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段氏一门弟子受限于此,以至于自创派始祖之后,六脉神剑这项绝技一直无人能继承。
    掌握六脉神剑后的张翠山,犹如猛虎添翼,六脉神剑威力巨大,对内力消耗甚巨。
    然而张翠山的内力底蕴深厚无比,他手中的六脉神剑,所展现出的威力远超其创始人。
    “若能将六脉神剑与我的武技心得融为一体,那么我的实力必将跃升至新的高度。”
    想到此处,张翠山也不禁心潮澎湃。
    “大哥,你果然天资卓越,这么快就练成了六脉神剑?”
    段延庆瞠目结舌,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张翠山拱手还礼:“这全赖三弟传授秘诀,若非如此,这般精微奇妙的法门,即便是费尽心机也无法悟透。”
    段延庆微微摇头:“我并没有向你传授任何秘诀,你完全是依照图谱自学成功的。我没有违反段氏的祖训。”
    听闻此言,张翠山一愣,连连点头:“三弟你说得对。将来某一日,我必将前往大理段氏,将这六脉神剑传授给段氏弟子。”
    段延庆的嘴角勾起一丝微笑,身为段氏后裔,能够为族人做出这份贡献,让他感到欣慰不已。
    “大哥,六脉神剑固然厉害,但威力太大,稍不留神便会伤人。”
    “我想,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还是尽量避免伤害他人较好。”
    张翠山拍了拍段延庆的肩头,称赞道:“三弟你的确宅心仁厚。不过,你的‘凌波微步’虽然精妙无比,但在必要时刻还是应当果断出手,一味躲闪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凌波微步虽绝顶轻灵,但若只是用以躲避,终非长久之策。正所谓“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除非自身武功远胜对手百倍,否则一味逃避终非良策。
    凌波微步的动作轨迹源自《周易》六十四卦中的方位变化,讲究步步为营,精妙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