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还有多少惊喜等着朕
作者:月玖璃   我被读心后,震惊皇帝一家最新章节     
    和以往不同,这次惠帝进御书房,带上了慕南嫣。
    国师早已在那里等着了,他的身旁,还有一位少年,他穿着一袭白衣,浑身散发着淡淡的仙气,如琉璃一般澄澈的眸子,带着淡淡的疏离感。
    看上去他的身体不太好,脸色几近变态的苍白,可即便这样,也遮不住他身上那清冷的气质。
    【这位小哥哥是谁?气质如尘,飘然若仙,长得也太好看了吧】
    【可惜身体似乎不太好,不过不用急,等我长大点,可以为他医治,一定不让美男哥哥受罪】
    【皇帝爹爹带我过来,就是给我看美男的吗,嘻嘻,这也太好了吧】
    惠帝哭笑不得,他带她过来,是想让国师看看。
    从惠帝进御书房的门,国师一直在观察父女俩的互动,不愧是天降福星,格外与众不同,看来渊儿的病很快就能治好了。
    他笑呵呵地看着襁褓中的慕南嫣,与她对视,对惠帝说:“皇上,我看公主的面相,是有福之人,而且她能为我们南诏国带来好运。”
    【这就是传说中的国师,这仙风道骨的模样,确实有几分实力,不像是江湖骗子】
    【他这样说,是能算到什么吗?难道他知道我想干什么】
    要是国师知道嫣儿拿他和江湖骗子做对比,估计会气得吹胡子瞪眼,哈哈哈。
    果然嫣儿还是爱我的,没有这样对我。
    不过,嫣儿以后是想干啥,她怎么和国师一样,喜欢打哑谜。
    惠帝扯开嘴角笑笑,平日里不苟言笑的他,笑起来却有些僵硬。
    “看来国师对嫣儿的评价极高。”
    正当惠帝还想继续说什么时,一个长着国字脸,皮肤黝黑的中年人,一脸严肃地走了进来。
    他朝国师点头打招呼,随后掀开袍角,跪在地上,大喊:“请皇上下旨,捉拿霍青。”
    惠帝不明所以,他并不清楚他的臣子是想干什么,有一瞬间懵逼。
    不过看臣子那郑重的样子,事情怕是有些严重。
    “冯爱卿,这是怎么回事?”惠帝疑惑道。
    原来前些日子德州干旱,并爆发了严重的饥荒,惠帝派霍青前去察看,治理好饥荒之事。
    现在冯仪得到消息,称霍青不体恤灾荒时财政困难,居然举行划船比赛,劳民伤财。
    还说他大兴土木,并且和官商勾结,趁机抬高粮价,真是十恶不赦。
    慕南嫣听着听着感觉到不对劲,这不正是书中的那一段吗。
    书中冯仪是奸臣,想要谋害忠臣霍青,曾多次上书弹劾。
    惠帝听信了冯仪的谗言,将霍青关押至大牢,后被人暗中杀害,一代忠臣惨死于狱中。
    【皇帝爹你可不能听信冯仪的谗言啊,霍青这么做,是有他的道理】
    【可不能陷害忠良,让冯仪的奸计得逞】
    【冯仪这老狐狸,一看他那贼眉鼠眼的样子,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估计有八百个心眼,谁都没他心眼多】
    冯仪口才了得,擅长说服他人,并且歪理一套套的,很容易被他绕晕。
    惠帝暗中观察冯仪,发现他眼中透露出一丝精光,看来他确实如嫣儿所说,老奸巨猾。
    越听越心惊,惠帝差点要相信他的一套说辞。
    还好有嫣儿的提醒,让他多了一个心眼,留意冯仪话中的漏洞。
    他试探地问:“冯爱卿,你说的这些,有证据么,可不能空口无凭乱说。“
    说得口干的冯仪,听到这话顿住,他以为惠帝会听信他的,立马下令抓霍青,毕竟他说的有理有据。
    “皇上明鉴,我说的句句属实。“冯仪为自己辩解。
    这一次,惠帝不愿意听他一面之词,他暗中派暗卫去调查此事,先拖住他再说。
    他想到霍青平日里虽然性格很耿直,容易得罪人,却没什么花花肠子,有什么说什么,一心为国。
    而冯仪嘴皮子厉害,说得义正言辞,很容易让人信服,信任他。
    其实,他心眼很多,会为了一己之私,诬陷他人。
    “这件事我一定会彻查,好给冯爱卿一个交代,好好惩罚这霍青。”惠帝假意为他好,便于拖住对方。
    冯仪听后,暗暗高兴,皇上还是太嫩了,敢跟我斗。
    这事很快就有了结果,暗卫从暗想那里得到消息,霍青并没有如冯仪说的那样,劳民伤财,百姓们认为他是一心为民的好官。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根据暗卫得到的消息,霍青哄抬粮价,有特殊原因。
    历朝以来,每次发生灾害,总有一部分奸商,趁着灾害大发国难财,将原本市面上每斗粮食八十文钱,涨到一百二十文钱,让饥饿中的灾民因买不起粮食而活活饿死。
    霍青查看灾情后,本打算直接开仓放粮,解决百姓吃饭问题。
    可不曾想,这次饥荒很严重,储存的粮食只能帮助部分灾民,远远不够百姓们吃。
    因此,霍青没有选择开仓放粮,他先是召集德州所有的粮商开会,把粮食的价格抬高,涨价到一百八十文钱,并下令任何人出售粮食都不得低于这个价。
    粮商们听后 ,乐不可支,他们以为霍青是为他们着想,便喜滋滋极力配合这件事。
    霍青还命人将这件事贴出榜文,贴满全城的大街小巷,百姓们看到榜文,对霍青无比怨恨。
    本来就快要饿死,没钱买粮食了,他霍青倒好,不为百姓考虑,勾结粮商,哄抬粮价,谁看了都会恨不得咬下他一块肉,以泄心头之恨。
    但百姓骂他们的,粮商可不会听,他们将一批批粮食运到德州,集中放在一个地方,他们可不会放弃这个赚大钱的机会。
    正当他们暗自高兴时,霍青又下令,将所有粮食降价,以低于八十文钱投入市场。
    粮商这才醒悟过来,却也无能为力,他们囤积在仓库中的大批粮食无法出售,但要将粮食原路返回,将面临的损失更加惨重。
    不得已,他们只能将粮食以八十文钱卖出去。
    霍青这一举动,大大缓解了灾情。
    可这还不够,得让百姓自己有能力赚钱养活自己。
    霍青又想了一个办法,花低价雇佣一批百姓,让他们给自己的府邸修缮一下,做了一个豪华的府邸,又把衙门也一并装修了。
    当地很多寺庙到了翻修的时候,也学着霍青的样子,雇佣百姓为他们进行翻修,这不,很快又有一批人得到了工作机会。
    他的这策略,成功让德州的经济得到复苏,百姓有事做,有钱拿,就有钱买粮食,让灾情根本问题得到解决。
    灾情得到稳定后,霍青还想了一个办法,他与当地官员在湖上举行很多活动,比如赛龙舟,让当地的富商参加比赛,得第一名的人,可以免去三年商税,此举大大刺激了富商们,他们组织参与这场活动。
    这场活动持续好几个月,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周围县的百姓都涌入德州,极大地促进德州的消费,德州的百姓出来摆摊的人越来越多,赚到钱的人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