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赈灾粮
作者:盗草人   明末木匠天启落水后无敌最新章节     
    距离白水县王二造反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
    朝廷这边没有任何有用的消息传回来,不过锦衣卫那边的消息基本上七天上报一次。
    可以说陕西那边的情况朱由校心里一清二楚,就连朝廷对于陕西赈灾和平叛军饷的流向朱由校心里都清清楚楚。
    国库里在夏收开始那会只剩下590万两白银,温体仁上次在朝会上预估陕西赈灾需要花费585万两。
    这件事朱由校在朝堂上眼睛都没眨一下直接批复了全力救灾。
    585万两银子全部用来购买粮食赈灾,这对于江南的那些粮商来说就是一笔天降横财。
    最近两个月,一直有粮商来江南收购粮食,本来今年江南粮食大丰收,这些粮商害怕粮食卖不上价。
    有粮商收购粮食,这些乡绅地主就将过去三年的陈粮以新粮的价格卖给北方粮商。
    一开始他们不知道北方粮商背后的人,卖粮的时候还故意抬价。
    这些北方来的粮商出手阔绰,一开口就要50万石粮商。
    50万石粮食足够养活一支万人规模的军队一年了,这些粮商对此比较谨慎。
    万一这些粮商将购买的粮商用在军事方面,那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一个多月暗中派人调查跟踪,这些江南乡绅发现购买粮食的人竟然是九千岁魏忠贤,魏忠贤购买粮食安置京城周边的流民。
    这可把他们着实吓了一跳。
    魏忠贤如今的名声正盛,去年苏杭一带就有大量官员给魏忠贤建立生祠。
    那可是权倾朝野的人啊!
    他们得罪谁也不敢得罪九千岁啊!
    等那些粮商第二次南下买粮的时候,这些乡绅地主就放低了姿态。
    对于那些陈粮给了不少优惠,对于新粮也以正常市场价出售。
    结果好景不长,随着京城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到江南。
    这些粮商大地主得知魏忠贤已经失势,而且皇帝还在朝堂上公然打了魏忠贤三大板。
    东林党元老韩爌入住内阁首辅,东林党当下魁首钱谦益入主兵部尚书。
    他们江南乡绅的春天要来了。
    正当他们犹豫要不要让粮食涨价销售给魏忠贤派来的商人,这个时候陕西流民造反、朝廷全力对陕西救灾的消息传回江南。
    朝廷准备拨款585万白银对陕西救灾。
    这可把江南粮食乐坏了,当即也不给魏忠贤派来的粮商面子。
    所有的粮食价格直接翻倍,粗粮由一石400文铜钱直接翻到1两银子。
    精米从900文翻到2两银子。
    就是这他们对魏忠贤的人说专门照顾他们的,要知道现在陕西发生兵乱,朝廷又全力赈灾。
    现在他们卖到陕西的粮食精米一石已经2.5两银子!
    他们这是给九千岁面子,一石粮商足足便宜了半两银子。
    这些事情魏忠贤都已经如实禀报给朱由校。
    朱由校让东厂的人暗中调查,不要打草惊蛇,他要等国库中的钱都花出去了,到时候在秋后算账。
    这个时候贸然对粮食动手,弄不好会激发江南民乱,到时候江南、陕西都要平叛,事情就有点不可控了。
    收购价2.5两银子这就已经超过了当初温体仁在朝堂上预估2两银子的价格。
    注定陕西的赈灾效果要大打折扣。
    更何况那585万两白银真的就能全部用来赈灾?
    之前朱由校在朝堂上对百官缴银,已经大大损害了文官集团的利益。
    这次怎么不得趁着赈灾收回点成本,减少一点损失?
    他们这就是狗改不了吃屎!
    法不责众嘛!
    这次不就是让所有人缴纳金银以前的事情一笔勾销,下次肯定还会这样的。
    因为所有人都将被他们拉下水。
    内阁通过提议,赈灾分三步走,第一步由户部拨款100万两南下购粮。
    以前要是出现这种赈灾银,这帮文官敢直接贪污一半。
    如今他们刚和陛下的关系有所缓和,不宜下手太狠,这才他们准备克扣2成,等下次朝廷再拨款的时候看风向再说。
    100万两银子从户部出来还没离开京城,20万两就被克扣下令。
    六部尚书和内阁五位大臣分10万两,剩下的10万两打点朝堂上其他大小官员。
    到底最后谁收了钱,谁没拿到,东厂和锦衣卫已经调查的清清楚楚。
    比如韩爌刚当上首辅,本不想拿钱,但是又必须得拿。
    你作为老大都不敢拿钱,那我们下面这一群小弟晚上能睡的踏实?
    韩爌象征意义的拿了1000两,温体仁比韩爌少了点,拿了500两,周延儒这老货倒是没客气,直接收了两。
    李国普、张图瑞这两个阉党,人家压根不带你玩,一两银子都没给他们。
    六部那边钱谦益拿起钱来也毫不手软,1万两轻松进入囊中。
    倒是户部尚书毕懋良这么多年来一直为官清廉,这帮人也不愿意触霉头。
    毕懋良要是想拿钱,户部拨款的时候自然会有暗示。
    其余的尚书或多或少都有拿到银子。
    80万两银子出京,路上损耗啥的,到了江南只剩下78万两。
    78万两银子按照粮商提供的2.5两银子一石米,总计应该31万2000石粮食。
    这帮粮商和乡绅地主,倒是没缺斤短两,做生意嘛!
    诚信为本!
    不过31万石粮食,里面有一半都是粗糠!
    没错,这帮人将粗糠的价格都卖到了2,5两银子一石。
    31万石粮食运送到陕西,路途又损耗了2万多石,至于一个运粮队怎么就损耗了这么多粮食,那不是正常现象吗?
    等运粮队离开江南,这些粮商和乡绅就开始分赃了。
    粮商的成本去掉,利润一半作为回扣返给当地的官员。
    当然这中间他们的一大半的粮食都是来自这些官员和南京武勋兼并土地种来的粮食。
    所以一来一回,这些钱大多数又回流到这些官员手里。
    这些粮商就像个拉皮条的,帮着这些官员销赃,要不然那些官员名下那么多田地,就算家里养一头大象也吃不完啊。
    78万两真正能到底层百姓手里的不到一成。
    为啥古代人都喜欢考功名当官,不就是为了光家耀祖积累财富嘛!
    对于这些朱由校心里已经很清楚,但是一时间又无法改变这一局面。
    除非土改,土地国有化,消灭粮商,让朝廷来调控粮价。
    土改在封建王朝可不是那么容易,朱由校的策略就是用资本打败资本。
    等他手底下的皇家商会强大了,让这帮老顽固,知道什么叫做资本碾压。
    这件事唯一的一个好消息就是有30万石左右的粮食运送到了陕西。
    那30万石粮食到了陕西后估计又会被官员层层克扣一番,能有10万石粮食到了灾民手里真的就要烧高香了。
    不过粮食既然到了陕西,总归是实实在在可以填饱老百姓肚子的食物。
    那些官员不给老百姓粮食了,还不能让老百姓抢了?
    这就得看王小二同学的表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