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抵达石洲
作者:一个小坑   庆帝元年最新章节     
    杨元庆坐在隔壁竖着耳朵静静窃听了会儿,总算听出一丝端倪来。
    敢情是对打小无猜的表兄妹,表哥见到表妹长开了便开始打起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主意,三天两头变着花样地往表妹家跑,更是把几个表兄弟都拿捏得死死的,什么吃喝嫖赌,样样管够,只是这表妹似乎不怎么待见他,每次看到这家伙来家里,就直接溜之大吉。
    虽然这二人的谈话中对他们的家世有所刻意隐瞒,但杨元庆还是依稀捕捉到几个关键的词汇,譬如府州折家、银州独孤家、夏州李家等等,自夏朝以降后,门阀世家开始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了,放眼整个天下,硕果仅存的也就府州的折家、银州的独孤家、灵州的程家了,再看这二人身后的那一桌扈从,境界都在入门之上,看来还真不是一般的寻常世家子弟,说不得就是出自这三个门阀家族。
    老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少女虽长得好看,也对那两小无猜的表哥没兴趣,但杨元庆也没有再厚着脸皮去撩人家,不过却在心中偷偷暗自腹诽:“贵家族可真乱,表兄妹都能结婚。”
    其实主要还是怕被少女身后的七、八个大汉,其中有两人的境界他还真看不出深浅。
    当他收回思绪时,忽的发现面前一大盆的羊蝎子竟然快见底了,左右各看一眼,只见两个为何不食肉糜的亲兵竟是满嘴流油地盯着桌子上那坛汾酒,看来真是馋得厉害啊。
    “不许多喝。”
    两个亲兵一听到这话顿时如获大赦一般,一个忙起身将他们身前的三碗茶水泼在地上,一个忙将酒坛封口的陶土盖拔掉,给一生都要好人平安的小杨大人先倒了满满一碗。
    时下的白酒大部分都是蒸馏的,酒精度普遍在11度到18度左右,只是没有经过高温杀菌,但绝对是不添加防腐剂、染色素,就那原材料高粱都是绝对的绿色食品,一丝化肥都没有。
    虽说杨元庆今早起来才信誓旦旦地说以后打死都不喝了,可看他俩那目光灼灼的样子,还是捧起酒碗抿了一口,一碗大概也就四两左右而已,就是喝光了也醉不到哪里去。
    瞧见了杨好人喝了一口,两个几个月没喝过一滴酒的大头兵终于壮着胆子喝了一口,不过就这一口,大半碗的酒都没了,然后对着杨元庆傻笑,憨憨的。
    往西走二十里便是石州,黄河以东最繁华的一座城池。
    时维八月,序属三秋,骄阳如火,挥汗如雨。
    都说西北女子豪放,杨元庆一入城便深有体会,随处可见的身着清凉且裸露白花花双腿的女子,单薄的衣衫可见大的小的圆的扁的方的的各种峰岭,层出不穷,参差不齐,把他看得眼花缭乱,把身后的两个亲兵看得打心底希望小杨大人今晚在做做好人吧,带他们去体会下啥叫天上人间。
    只是下一刻,三人几乎同时吸了一口冷气。
    只见迎面走来一个身材高挑身着暴露的女子,两个似脑袋大的圆滚大球摇摇欲坠,起伏不定,甚是骇人,把杨元庆三人看得眼睛都直了,生怕她等下会前扑倒地。
    就在三个老六为那女人提心吊胆时,却见一个彪形大汉与那女子擦肩而过,胳膊竟斜撞向她的胸脯,说时迟,那时快,女人忽地抬起她那大长腿,以一记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撩阴腿朝那汉子的第三条腿撩了过去,那速度那力道,绝对可以把大汉直接送到奉元城的皇宫里去,进去后也不用再拿手术刀切了。
    三个老六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那个把他们的视线挡住的大汉在眼前缓缓倒下,也恰好看到女人收脚时做了个大功收成的呼气动作,紧接着是女人看了那体重是她三倍却满地打滚的汉子一眼,估计是嫌他的“嗷嗷”叫太吵了,转身又朝着他胸毛茂密的胸膛狠狠踩了一脚,整只绣花鞋直接踩进了大汉的胸腔,然后面不改色的提起脚,转身走人,留下那大汉在原地喷血。
    此情此景,让杨元庆不禁想起《唐伯虎点秋香》里的那个:图画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童,可笑可笑的对穿肠。
    乖乖里个隆地咚啊!!!
    在女人走后,立刻围来一群吃瓜的群众,有喝彩的,有调侃,有奸笑的,有淫笑的,皮笑肉不笑的,就是唯独没有仗义执言喊大夫的,更没有热心打110的好市民。
    三个老六初来乍到,不了解本地的风气,忙不迭地涌入吃瓜行列里去,竖起耳朵偷听当地群众对此事的看法。
    约莫听了一盏茶的功夫,他们通过身旁的吃瓜群众总结出了三个观点:
    1,这个倒在地上的大汉也是跟自己一样是个不懂当地民风的初来乍到者。
    2,当地人对这种不知死活的外地人的遭遇早已司空见惯了,每天不见个几场这样的闹剧都白瞎了从家里带出来的那把坐等吃瓜的凳椅。
    3,山下的女人似老虎,尤其是穿着越暴露的女人越似老虎,遇见了千万要躲开。
    至于刚才走过去的那个女人的身份,吃瓜群众们有各种的猜测,对她的穿着,褒贬不一。
    杨元庆忽的想到刚才那女子与自己擦肩而过时,眼神好像瞥了自己一眼,还是意味深长的一眼,不禁冷不丁地打了个冷颤,甩了甩脑瓜子,心中默念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梦幻了了,来去匆匆,聪明大宝贝,南无阿弥陀佛,祖师爷,大慈大悲观世音,吕洞宾,太上老君急急如立令……”
    乱了,全乱了,静不下心了。
    夕阳西下。
    三个初来乍到者在城门边上找了间客栈,一进去就看到大堂上挂着的菜谱上有“牛肉100文\/斤”几个大字。
    大元法令有文:“凡宰杀耕牛者,配千里,徒三年,凡知情买肉兴贩者,徒二年。”
    杨元庆没想到到了这西北一片云的地界,一州之城的客栈内竟然还有卖牛肉。
    他可是来到这个世界还没吃过牛肉,因为朝廷有法令明文规定,民间不可随意宰杀耕牛,官府肯定得有动作跟随,每个衙门都会给每一头耕牛像人一样登记在户口上,但凡耕牛要是病死了、摔死了、寿终正寝了,百姓们还得跑到衙门里去请个人来确认下眼神,是不是当初遇到对的那头牛。
    对了,阖家欢乐,开席吃饭。
    错了,出门玩乐,发配边疆。
    杨元庆霸气喊道:“小二,切五斤牛肉来。”
    店小二高声应道:“好咧,客官!”
    好家伙,敢情偏僻的地方律法的监管是真的不严谨,而且这牛肉的价格对杨元庆这个公子也来说,还不贵,一斤才要100文,比他在奉元城吃的900文一斤的羊肉要便宜好多倍。
    不过对一个月收入700文的大妞跟胖鱼来说,那是真的贵,就这五斤的牛肉,都够他们一家老小半个月的开销了。
    不说钱的事了,谈多了伤感情,说点开心的吧。
    大妞:“公子,你以后出门的时候,可不可以喊上我?”
    杨元庆:“????”
    大妞:“俺喜欢跟着公子。”
    杨元庆:“少来,说人话。”
    大妞:“可以吃香的喝辣的。”
    杨元庆:“大哥,你就这么点出息啊?”
    胖鱼:“就是,没出息的家伙。主要是因为公子这人随和。”
    大妞:“对对对,公子,回头你能不能跟伍校尉说一声啊,我们两以后就跟着你了。”
    杨元庆:“行啊,这顿你们请吧。”
    胖鱼:“大妞,你个狗东西,吃饭都堵不上你的嘴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