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京达瑙苏丹库达拉特望着城下几个跑着“之”字形路线的敌军士兵,满心疑惑。
这些人手中高举巨大的盾牌,身上看不出武器藏于何处。
只在身后背着个包裹和一把小铲子,实在不明白他们跑来能有何作为。
库达拉特下令让炮兵开炮,然而收效甚微,无奈之下,只得等敌兵靠近后让火枪兵瞄准射击。
没想到,所有火枪射出的子弹都被那巨大的盾牌稳稳挡住。
等他察觉情况不妙时,那几个士兵已经跑到城门下方。
此时火炮已难以发挥作用,库达拉特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他想打开城门派兵出去查看,却又担心中了敌人的圈套。
正在纠结之际,忽听远处接连传来几声闷响,库达拉特赶忙派人前去查看。
很快,近侍前来禀报:“陛下,西面海上来了一艘大铁船,正在用巨炮轰击我们的城门!”
库达拉特顾不得城下敌人的小动作,集结城中 3000 人的卫队,直奔西门而去。
还未等他登上西门城墙查看,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又从东面传来。
众人只感到脚下一阵震动,再回头望去,东面烟雾弥漫,尘土飞扬,远处的房屋被飞来的城墙碎石砸倒一片。
在场之人无不惊得目瞪口呆。
库达拉特不知该庆幸还是该悲哀,焦急地大喊:“快快快,回防东门,若是被人堵在城里,我们都活不成!”
一众贵族武士都为自己捏了把冷汗,心中暗道多亏苏丹陛下受真主庇佑,自己才能跟着捡回一条命。
当下更是唯命是从,再说若是战败,大家向东走还能跑进林子里躲一阵。
敌人敢在丛林追击那就是自寻死路,他们可个个都是出色的丛林猎手!
要是真被堵在城里,这辈子就完了,一准被人卖去挖矿。
西门外树林内的郑鸿逵被人从地上拉起,呸呸吐了几口脏东西。
“我滴个老天爷!大哥弄来的到底是啥玩意儿,动静整得这么大!?”
旁边的福生替他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回答道:“小的只知道它叫‘西寺’。
大老爷拿回来时说,一包可以炸塌一座城门,可三老爷您非让人全都用上。”
“咱这不是没见识过吗?那一包包小东西,谁能想到威力这么大?快让人去看看对面啥情况了!”
郑鸿逵又抠了抠鼻子,这才感觉舒服些。
很快,上去探查情况的亲兵兴奋地跑回来:“二老爷,二老爷!全死啦,连前面的城墙都被炸成土坡了!”
郑鸿逵等他跑近,对着屁股就是一脚:“你特娘的才全死了!跟了爷这么久,连话都不会说?”
“嘿嘿!二爷恕罪,小的这是高兴坏了,一时嘴上没个把门的。”
郑鸿逵也并非小肚鸡肠之人,哼哼两声便不再搭理他。
“兄弟们!还是老规矩,遇到抵抗的绝不手软,跪地投降者免死。
一个壮劳力换一块银元,妇人孩童减半!
通译提前跟苏禄人说清楚,抢点东西不算事儿,可若是敢滥杀无辜,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遵二爷令!”
“冲!”
“杀~”
一千郑军士兵伙同五千苏禄兵冲到近前,果然看见城墙变成了一溜大土坡。
原先站在城墙上的守军要么被炸死,要么被震晕了埋在土堆里。
那些活下来的也互相搀扶着一哄而散,再也不敢多做停留。
郑鸿逵带人刚爬上土坡,就与率兵而来的库达拉特正面相遇。
“二爷,是马京达瑙土王!”福生手指对面头缠大帽兜,身穿黄丝绸的那人惊喜地喊道。
“管他什么东西,统统拿下送去挖矿,‘仰脖速举地民卸拉提安’!(跪地投降者免死)”
身旁亲兵也立即大声呼喊:\"仰脖速举地民卸拉提安!\"
这句话是苏禄通译所传授,比较接近印度尼西亚语族。
是此时吕宋、色力皮(苏拉威西岛)、婆罗洲等地区比较通用的语言。
若是换成南洋其他酋长,知道不能力敌怕是早就跪地乞降了。
可库达拉特从不认为投降能给他的国家带来好处。
他挥舞着手中的弯刀,高声喊道:“为了真主!给我杀!”
麾下贵族和士兵毫不犹豫地冲向郑军,双方火枪兵几乎同时开火。
一时间,枪炮声、喊杀声震耳欲聋。
郑军使用 391型步枪,有效射程可达 300 米。
苏禄军使用 392型步枪,有效射程达 200 米,只是准头稍差。
郑军士兵训练有素,配合默契,分散在土堆上远距离狙击敌人。
苏禄火枪兵也是由基地老兵手把手训练,排队枪毙玩儿的贼溜,用密集弹幕弥补命中率的不足。
这两种速射枪让库达拉特的军队吃了大亏,还未接近就倒下数百人。
但他们依然奋勇向前,只为冲出包围不被对方奴役。
3000 人发起决死冲锋,一层层尸体倒下,却怎么也冲不到土坡上面。
就在这时,马京达瑙军后方响起了一阵喊杀声,正是郑芝龙率领部队赶来增援。
库达拉特身边的维齐尔(大臣类似于国相)和卡迪(法官)对视一眼,都明白大势已去。
于是悄悄抽出弯刀,从背后对着库达拉特的脖子用力砍下。
鲜血飞溅中,从地上一把捞起,卡迪高举人头大喊:“暴君已死,大家放下武器投降吧!”
一些士兵听到这话,纷纷停下脚步。
但仍有许多人红着眼眶,继续向前冲锋。
郑芝龙策马上前,看着库达拉特的首级,面露满意之色。
他大手一挥,身后的士兵迅速上前,将残余的敌军包围起来。
城内战斗终于结束,联军伤亡不过百人,而马京达瑙一方则损失惨重。
郑鸿逵来到郑芝龙面前,笑嘻嘻说道:“恭喜大哥,这次可是大功一件啊!”
郑芝龙微微点头,又转头看向通译:“问问他们城中有多少百姓?”
维齐尔如实答道:“原本居住内城的有四万多人,自从将军派人到处搜罗人口,那些居住城外的也都搬了进来,现在约有七万余口。”
郑芝龙大喜,吩咐道:“传令下去,不得伤害百姓。芝凤,你去开仓放粮,所有领了粮食的都拉去婆罗洲!”
郑鸿逵立即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