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送别
作者:拂绿   公主和驸马的日常生活最新章节     
    第二日,天微微亮,还有些许的墨色,舍不得退却,遗留在大地上。
    天际一抹云,染着别样的色彩,宣告新的一天降临。
    草叶借着清风,摇曳生姿,露珠藏在其间,泛着微光。
    四时牵着两匹马站在院中,马上驮着两箱的书,这是他家公子,所有的家当了。
    晏清时背着手,站在桂花树下,微风从枝叶间穿过,一场花雨落在肩头,做着最后的挽留。
    他带着无限惆怅的声音,在庭院中响起,“五味,你留在长安,公主这些日子,怕是有一些艰难,你多多助她,若有不能决定之事,随时传信。”
    “待我去了那里,安顿好之后,会给你来信,言明地址。”
    “是,公子,奴才一定不负所托。”五味拱手行礼,面上一片坚定。
    晏清时嘴角微扬,眸中露出赞许的神色,重重的点头道:“这里交给你,我们走了。”
    “是,请公子放心。”说着抬起头,定定看着面前的主子,面上浮现一丝不舍,“公子一路平安,早日归来。”
    晏清时微微点头,不再说话,转身朝门口走去,没有回头。
    太阳渐渐升起,金色的光,铺洒在大地上,一片璀璨耀眼。
    马蹄的‘哒哒哒’声,惊动了清晨的飞鸟,尘土遮住了前方的路。
    “公子,前方是十里亭,我们要在此停留吗?”四时侧头轻问。
    晏清时目不转睛,声音平淡的听不出任何感情,“不必,尽快赶路,早日到达平水县才是。”
    说着一夹马腹,走得更急了。
    “哟,状元郎,就这么走了?”忽然,斜刺里传出一个声音,“不见见我们这些旧日的人了?”
    “吁~”晏清时赶忙勒停马匹,定睛一看,前面的亭子中,站着五六位身穿长袍的人,都是熟悉的面容。
    他有些惊讶,骑在马上微微有些愣神。
    “怎么,晏公子如今不认得我们了?”刚刚那人,再次说话道。
    晏清时这才看清,是崔自永,他立刻下马行礼道:“原来是崔公子,请恕晏某无礼。”
    崔自永手中拿着一把大家文师,亲笔题字的湘妃竹折扇,身穿月白色绣暗纹的长袍,发上戴着金镶玉发冠,通身雅致风流,自有一番神采。
    晏清时刚刚下拜,就被他托起双臂,笑声如朗月入怀,畅快至极。
    “状元郎,你就这般走了,也不和我等打个招呼?”崔自永说着指了指身后的人。
    晏清时抬眸一一看过去,有和他同期的探花王文礼,还有周少卿,以及他从前在秘书省的一些同僚。
    他有些讶异,不太相信的问道:“诸位这是?”
    “晏二郎,这是什么地方?”周少卿指着亭上的牌匾,一字一句说道,“十里亭,自然是来送你一程了。”
    晏清时看着他,面色有些复杂,当初就是周少卿带着大理寺的人,抄了晏家,现今又来相送,他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见他如此神色,周少卿也略略有些尴尬,他越过人群,走到晏清时面前,郑重行过一礼,后说道:“晏公子,关于晏家一事,实非我周某之愿,身为陛下之臣,一切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望你见谅。”
    他语气诚恳,态度恭敬,看起来很是真心。
    晏清时拧着眉,脑海中回想着,和这位周少卿的一切交往。
    他沉思不语的模样,落在旁人眼中,明显是有迁怒的意思。
    周少卿的面上,浮现尴尬之色,面皮渐渐涨得通红。
    崔自永看看众人,又看看周少卿,最终目光落在晏清时身上。
    他摇着扇子,故作潇洒的走上前,用胳膊肘碰了碰晏清时,笑着道:“晏兄,晏家的事我们都心中有数,天意难测,你别怪周少卿,他已经很是愧疚了,你若再怪他,他该内疚而亡了,这岂非你的本意?”
    晏清时回过神,心中还想着,他和周少卿,似乎也没有什么情深意切的过往。
    耳边就听见崔自永的那句“他已经很是愧疚了,你若再怪他,他该内疚而亡了……”
    他蓦地笑了,他晏家的事,竟让崔家的少公子,和堂堂大理寺少卿,如此关心,到底是福还是祸?
    看到晏清时笑了,一旁的崔自永,以为是自己的劝说起了作用,眼中不由得有些得意。
    “这就对了嘛晏兄,周少卿可是冒着很大的风险,在此与我们,送你南去。”
    “你知道的,朝中御史台的那些老家伙可不好对付。”
    他说话的声音并不大,附在晏清时的耳边,像是在说私密之语。
    他看着这位,昔日的状元郎,不过短短一年,曾经的意气风发,就变成了落寞寂寥。
    胸中不知该是得意,还是怅惘。
    晏清时顾及不到他想什么,草草拱手行了一礼,道:“多谢周兄相送。”
    他的不快十分明显,面上的笑意,也收敛得干干净净。
    这让刚刚自觉骄傲的崔自永,有些尴尬。
    他用扇子遮住自己半张脸,招呼着晏清时去饮一口送别的酒。
    晏清时想到,此后避免不了,要和这些人打交道,便忍住要离开的冲动,顺着他的指引,朝凉亭内走去。
    几杯酒下肚,崔自永像是醉了一般,搂着晏清时的肩膀,问他,“晏兄,听说你此次去的地方,和卫国公的老家不远?”
    和刚刚手持折扇,衣袖翩翩的佳公子形象,相去甚远。
    倒是颇有几分,酒场浪子的意味。
    晏清时未作声,皱着眉,听他们要说什么。
    “崔兄,说的没错。”
    周少卿好似忘记了,适才的不悦,他端着一杯酒,站在晏清时的另一边。
    白净的面皮微微有些发红,头上发丝凌乱,手臂晃动间,一些酒落在指尖,一摊濡湿。
    “这卫国公府的老家,离……离平水县,正是不远,晏兄或可去拜访一二,对……对你的仕途,定大有助益。”
    晏清时眯着眼,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一点端倪。
    他不信,周少卿一个混迹官场多年的人,短短的几杯酒,便醉成这样。
    “都到这时候了,晏兄可要看清形势,卫国公乃朝廷重臣,你去他老家拜访拜访,定是大有好处的。”
    劝告的声音,一个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