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落户姻缘苦读书
作者:一点点   青梅剑仙:开局百鬼噬身最新章节     
    七月十日夜。
    福远商号总算是进了这个名为“姻缘”的小镇。
    说是镇子,但规格却和县城一样。
    满街的红灯彩带,孩童欢闹,少女笑语盈盈,少年朝气勃发,河上花灯,纸船不绝,整个小镇都是红装素裹,喜气洋洋。
    吴管事遗憾道:“可惜没早来两日,错过了一年一度的姻缘盛会。”
    陆文渊心中微动:“七月七?”
    吴管事笑道:“没错。”
    “我们这儿的乞巧节在整个大周都是享誉盛名,镇中最大的那棵姻缘树是女帝陛下亲手种下的。”
    “每年七夕乞巧,镇子都会举办盛会,周围百姓都会带着自家适龄的女子儿郎相看,或者拜七仙女、月老祈福,放河灯等等,许多外来的文人士子都会来此游玩...”
    “当然,最值得一看的,还是那天上鹊桥。”
    鹊桥???这现实能看到?
    随后陆文渊转念一想,在这修行盛世,没什么不可能的。
    “那还真是可惜了,只能留待来年了。”
    吴管事给他介绍着姻缘镇,很快,钟夫人身边的丫鬟来了,说是房子收拾出来了。
    陆文渊和吴管事行礼告辞,吴管事很是不舍。
    看着眼前的老丈,陆文渊心中很是感慨,吴管事真的给了他很多帮助,让他认识了这个大周,融入了这里。
    而且,最初是对方的良善之心让他与商队同行。
    陆文渊笑道:“吴管事他日有空,可来舍下做客,文渊必定扫榻以待。”
    两人欢笑告别。
    陆文渊随着丫鬟上了马车,向东边而去。
    姻缘镇除了名字,规格和县城一样。
    县衙坐中朝北,北边为贵,多为官宦大家,东边为业,与文武两道相关之人居住于此,多武馆私塾,官学也在此。
    西为繁,多为城中百姓居所。
    南为荣,多为商贾之所。
    四通八达,房屋错落有致,一副繁华昌盛之貌。
    陆文渊放下车帘,脑海中不禁想起那首“青玉案”,宝马雕车,玉壶光转,蛾儿雪柳,笑语盈盈,
    他是真的见到了。
    约莫半个时辰后,马车停了在某个巷子。
    陆文渊抱着陆清芷下车进了屋。
    这里是梅子巷,巷中居住都是读书人家,有数十户,房屋有大有小,陆文渊这处虽然不是最大的,但却是最雅致的。
    而且藏在两大户之间,很隐蔽安静。
    几处厢房,一处青梅院,后院还有一雅阁,种了不少寒梅,房屋建筑风格与前世的宋时很像。
    “这里以前是二公子的读书之所,夫人很是用了一番心思。”
    陆文渊点点头,确实,光是那些檀木家具,瓷碗玉器,屏风壁画,文房四宝,就超过那千两白银了。
    真是份大礼。
    陆文渊拱手道:“在下多谢夫人。”
    丫鬟蹲身回礼道:“先生若是需要,这些人可以留下来打理屋子。”
    她指了指院中待命的一众仆役。
    陆文渊摇头道:“不用了,在下喜静,准备闭门苦读,人多嘈杂分心。”
    丫鬟又道:“陆小姐尚小,还需人照料,先生可留下一两人。”
    陆文渊笑着拒绝:“就是因为清芷尚小,所以需我养护照料。”
    开玩笑,这要是让别人照料,功德点从哪里来,抢他饭量属实。
    丫鬟很是钦佩道:“先生拳拳之心,让奴婢钦佩。”
    交接完后,丫鬟就带人离开了。
    自己的东西不多,几件衣服和一些书籍,都已经放置好了。
    来到寝室,被褥都是新的,还有几个木箱,装的布匹丝绸,还有一些玩具,陆文渊不得不再次感慨钟夫人的细致大方。
    那一百功德花的值。
    喂完灵液,陆文渊陪着陆清芷玩了会儿就睡了。
    寅时时分,大雨磅礴,陆文渊被哭声惊醒。
    陆文渊给陆清芷换了尿布,然后哄着陆清芷入睡。
    功德点+0.1。
    功德点+0.1。
    等她睡着了,陆文渊也没了睡意,去了书房想练会儿字,又担心陆清芷,只好收起文房四宝回到寝室的小桌子上练习。
    烛火驱散黑暗,雨声哗哗的砸在屋檐砖瓦上,整个梅子巷显得格外静逸,水木清香中还有缕缕书香。
    当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陆文渊心中一赞,提笔而动,抛去杂念,心绪情感皆在笔上纸间。
    最开始写的是名言对联之类短语,等手腕熟悉后,开始临摹文章经义,心神投入其中。
    丝丝文气有感而显,从纸上涌入身体,脑海中《正气歌》泛起微光,将文气提纯,带着浩然之意,汇入心口文珠中,文珠缓缓旋转,正中一点金光浮现。
    待文珠化作心脏,白色彻底化作金色,浩然之心也就成了,身体隐患彻底解决,届时积攒的底蕴就会一朝爆发,儒道修为登云直上。
    这就是陆文渊的儒道修行之路。
    不知道过了多久,雨声停歇,天际微微泛白,一丝光亮从窗户透入进来,落在纸张上。
    陆文渊一个恍惚,“醒”了过来,看着满地宣纸,陆文渊放下笔,揉着手腕苦笑道:“这入神的毛病得改改。”
    现在身体年龄太小,不宜过度用笔,读书一事须有章有度才行。
    陆文渊收拾着纸张,最先开始写的那些他不满意,将其废弃,后面的虽差点意思,达不到前世巅峰,但有了神韵,倒是可以留着。
    一番分门别类后,天色已经大亮了。
    他好读书,但君子六艺,琴棋书画,他唯擅“书”。
    “数”的话,也算半个,毕竟九年义务教育下,在这古代算半个。
    前世他读书资质一般,除了给人“治疗”外,还要读书,每日都排的满满当当,剩下的空闲时间都用在练字上了,实在没功夫学其他的。
    今世这副身体资质非凡,还有紫珠加持,有钱有房有时间,倒是可以学学其他的。
    说起来他的字,算是别具一格。
    前世书法文化璀璨,百花齐放。
    大周儒家书法整体风格深受女帝影响,追求铁画银钩,笔力遒劲,宛如挺拔男儿,铮铮铁骨不失柔情,雄风勃发而有趣味,体现了大周神朝文风。
    武能上马安天下,文能下马定乾坤。
    这也是女帝对大周子民的期许。
    而陆文渊的字笔锋偏润,宛如风中柳枝,虽有韧性正气,但有些偏离大周书法主流,若是偏执之人看到,怕是会一通贬低。
    当然,书法一道,也跟个人的经历有关,陆文渊前世一直在城中,没经过战斗搏杀,对铁骨之意自然是少了些。
    陆文渊伸了个懒腰,忽而耳朵微动,目光看向大门方向,有人敲门。
    见陆清芷还在熟睡,陆文渊前去开门。
    门外站着三个妇人,约莫三十左右,手里提着东西,见到陆文渊皆是眼前一亮,好一个清朗的小郎君。
    陆文渊心中疑惑,拱手行礼道:“诸位这是...”
    几人齐齐笑着回礼,其中一个偏胖的笑道:“小郎君,我们几个都是你邻居,这不我昨儿夜里听见动静,知道这家来了主人,前来恭贺乔迁之喜。”
    陆文渊连忙请人进屋,笑道:“在下陆文渊,多谢三位婶婶了,快请进。”
    堂屋落座,陆文渊歉意道:“还请三位婶婶稍后,我去烧水泡茶。”
    见他一副刚起的模样,胖妇人连忙道:“不妨事,不妨事。”
    “我们啊就是来打个招呼,认认人,快别忙活了,我们坐坐就走,咱们以后打交道的机会还多着呢。”
    “是啊是啊。”
    陆文渊也就应下了,连连道歉,倒是引得三位大娘连声称赞有礼。
    一番交流自我介绍后,几家也算是认识了。
    微胖的大娘姓齐,家里是做毛笔生意的,住他对门。
    另外两个,一个姓方,家境殷实,乃是乡绅,带着幼子住在陆文渊左边,其幼子在不远处的私塾读书,她陪读照料。
    另一个姓薛,家里在西城开了个粮铺,也是为了二子读书,搬到了这里。
    方家和薛家生意上有往来,两家儿子在同一家私塾读书。
    三人也算是代表其他邻居来“打探”的,梅子巷住的大多都是清白人家,邻里和睦,可不得来看看。
    一番交流后,三人见陆文渊的言谈举止和一身气度,心是彻底落回了肚子里。
    待得知陆文渊独自带着刚出生的妹妹生活,双亲故去,更是连连叹息。
    陆文渊还带着陆清芷出来见人,瞧见那白白嫩嫩,香喷喷的可爱女婴,三人是母爱泛滥,一番逗弄之下,三人皆是喜笑颜开,还各自留下了一两碎银当做“红包”。
    陆文渊是怎么也拒绝不了。
    事毕,三人借口离开,陆文渊起身相送,见到桌上三人带来的礼物,陆文渊拍了下脑袋,拿出三张笔墨追了上去。
    陆文渊追到门外,将笔墨交给了三人,当做回礼。
    三人客套一番离去,陆文渊心中不禁暗道幸运,他的邻居看来都是好相处的。
    “得准备些东西,不能总以自己的字当做回礼。”
    心思已定,正要回屋之时,一辆马车驶来,停在陆文渊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