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兄弟齐心
作者:蜀中有嘉鱼   穿成纨绔后,我靠躺平捡了个皇位最新章节     
    京郊江家别院。
    赵大富正襟危坐于堂前,心口频跳,满脸笑意与诸位贵公子打着招呼。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如此的机遇。
    等归家后,一定要在祖宗坟前多添几缕香火。
    也不知是哪个祖坟冒出来的青烟。
    他原只是一个小小的盐商,只因被人指点,结识了这位相府吴公子,得了两年的长引,使得他的生意逐渐壮大。
    后又偶然帮了吴公子一次,又得到以后带他发财的承诺。
    这些纨绔子弟为了钱财,时常信口开河,赵大富并未当真。
    然而,去年,这吴公子又以投资为名,向他索要了一万两银子。
    虽然心中不满,但他还是咬牙给了这笔钱。
    只是在心里好一顿腹诽。
    一万两啊,得是他小半年的利益了。
    这个吴公子真是个贪得无厌的东西!
    未曾想,就在上个月,这吴公子不仅归还了他的一万两银子,还额外给了他两千两作为分红。
    赵大富深感懊悔,自己当初为何会怀疑吴大少的诚意呢?
    看看人家吴大少,是多么实在的一个人啊!
    如今,吴大少再次邀请他前来,说有更大的商机等待他。
    他这次毫不犹豫地选择相信吴公子,却没想到,竟是这样一个天大的馅饼砸下来!
    朝廷要在边境互市!
    而吴公子将他引荐为民间的盐商代表!
    这意味着,以后除了官方的售卖渠道外,全国各地的商会若想在边境售卖盐,便只能与他合作。
    这不仅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更是一条结交全国盐商的重要渠道。
    赵大富激动得几乎无法呼吸,感激涕零。
    “吴兄弟如此看重在下,我自然要竭尽全力。以后每年所得利益的三成,我愿作为分红赠予兄弟。”
    吴楚洵笑了笑,傻瓜才会拒绝。
    今日,别苑里,除了赵老板,还有好些人。
    吴楚洵正坐上位,王行之和阮书逸分坐两边。
    常武与周明被吴楚洵召来,坐在下方。
    此外,还有江家远道而来的两位表哥江仲阳和江文康。
    而在吴楚洵的左下方,还坐着一位刚从南蛮归来的朋友——
    丁勤书。
    此刻,吴楚洵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
    “朝廷与草原部落已达成共识,边境互市的诸多事宜,包括互市地点、监督官人选、交易品种,以及驿站选址等,皆由草原部落指定。”
    众人还未来得及消化这一信息,王行之已与吴楚洵交换了几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两人眼中闪烁的笑意,默契十足。
    吴楚洵见众人陷入沉思,便不再卖关子。
    他眼中闪过一丝恣意,那是对未来绝对的把握。
    “鞑靼部族的首领与我有兄弟情谊,诸位以后去了边境,自有照应。”
    他说得很含蓄,在场众人都不是傻子,自然心神领会。
    王行之闻言,不禁笑了。
    “真是没想到,我这个连会试都没资格参加的人,居然也有机会成为互市使。若我父亲得知,恐怕会连夜去祭拜祖宗。”
    要知道,互市使这一职位,可是正五品,而他父亲奋斗半生,也不过是个正三品官员。
    看来这两族取消联姻,拔都要来的好处,最受益的反倒是他。
    吴楚洵郑重其事地嘱咐道:“官级越高,责任越大。互市的顺利与否,你这个互市使将起到关键作用。你需要仔细斟酌,若有任何难处,务必在动身前提出。”
    王行之收起笑容,肃然颔首。
    常武是被吴楚洵从东北边境召回来。
    见众人面色凝重,便笑着打趣道:“王大人放心,我这个巡逻队指挥使会随时为你保驾护航,若有不服者,先得过我这关。”
    他这话一出,倒是让气氛又瞬间轻松起来。
    周明也在一旁补充道:“对,有他一个不够,还有我。”
    他也不由得在心头感慨。
    他们这群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如今都已开始在朝廷崭露头角。
    吴楚洵这个曾经的“小霸王”,仿佛一夜之间便甩开他们一大步。
    如今带领他们走上了仕途,真正践行了“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誓言。
    至于他自己,原本碍于皇亲国戚的身份无法入朝为官,现在却也能担任巡逻队副指挥使。
    正七品的品级,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人生,果真是充满了变数。
    丁勤书唇畔携了丝笑意,只听不说,谁说话他说直直地盯着人家的唇。
    再迟钝的人也察觉到了他的异常。
    但在座的都是人精,自然不会露出异色,但都自觉放缓了语速。
    丁勤书在南蛮陆家军中历练了半年,整个人身上的气质都有所变化。
    再无以前那般郁郁不得志,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自信和豁达。
    也不知,他在陆家军的半年时间中,都经历了怎样的磨砺。
    而此次他来,也是为了和赵大富合作,将南蛮盐场的盐以及南蛮的特产通过赵家运往漠北,隐匿陆家军的痕迹。
    今日人多,吴楚洵只能讨论互市之事。
    他俯身侧向丁勤书:“你们那些货什么时候能准备好?”
    丁勤书拱了拱手,自信满满地回答:“公子请放心,只要商路一开,我们的货物随时可以出发。”
    吴楚洵笑了笑,颇为满意。
    接着,吴楚洵又将目光转向江家两兄弟。
    这两个表哥是他主动向外祖父提议,让两人来锻炼锻炼。
    老人家什么都没说,直接就把两人打包来了。
    无需吴楚洵询问,江仲阳便主动开口。
    “江家原本在甘州便有分店,但多卖些当地的日用品,若是互市,茶和丝绸布匹是首选,运送方便,不易折损,而且价格昂贵,利润极大。”
    吴楚洵听后沉思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椅臂。
    这里面最淡定的要数阮宸,阮书逸。
    这位可是实实在在通过科举考出来的进士。
    原本都被吴楚洵走关系塞进了户部,谁知一朝高中,又被吴楚洵抓来,准备踢到漠北去做税务司副使。
    阮书逸低头抿一口茶,话音极轻:“还有一件要紧的事。”
    他这话一说,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阮书逸端坐在椅子上:“讨论了这么多关于互市的细节,但朝廷还没有明确提及互市沿路的关税、市舶税是否免除,或如何收取?”
    众人闻言皆愣住。
    是啊,一旦互市开启,大启全国的大商户必将蜂拥而至。
    那么这些商户在通过边境关隘时,朝廷会如何收费呢?
    这个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影响到互市的顺利进行。
    一时间,房间内闻可落针。
    这时,王行之打破了沉默。
    “要我说,互市要做大做强,朝廷就应该取消关税。这样商人们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与互市。”
    阮书逸嘲笑:“国库空虚,互市这么大块肉,你让户部把这钱吐出来,你看户部尚书会不会咬死你!”
    这时,吴楚洵不知想到了什么,突然莞尔一笑:“让朝廷免互市关税,也并非完全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