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聘猫
作者:蜀中有嘉鱼   穿成纨绔后,我靠躺平捡了个皇位最新章节     
    几个小丫鬟们在一边偷笑。
    倒是吴楚洵怔了下,看来原身真没少从小姑娘身上骗钱,难怪兄妹关系这么差。
    他慢吞吞地笑道:“给亲妹妹做点小事,怎么能收钱呢,你满意就好。”
    吴若错愕地看了他一眼,还是不相信这狗能改得了吃屎。
    江氏抽过吴若手中的宣纸,仔细端详。
    她越看越满意,用带着江南独特的吴侬软语夸道:“写得真好,若儿,你大哥既然不要你东西,那后日,你就请你大哥一块去苏家聘猫儿吧。”
    兄妹两人原就年纪相差大,江氏总想找机会让兄妹多相处一些时候。
    血缘再浓,还是要长久相处,真心相待才有感情。
    乍听见让吴楚洵陪她接猫儿,吴若是不情愿的。
    但她见娘亲一脸期待,今日大哥也好似转了性,竟然没有与她争执,只得试探着问:“你要去吗?”
    吴楚洵早决定替原身当个好哥哥,听闻小姑娘的问话,自然笑着点头:“妹妹相邀,莫不敢辞。”
    唉,这人怎么不会看人脸色呢,吴若无奈地叹口气。
    第二日,吴楚洵去了学院,才得知陆晋庭平时在皇宫当值,一个月只会来上四次课,心中颇为遗憾。
    他向武学院的助教请了明天的假,趁着午休去了文学院。
    少了吴楚洵这个大魔王,轩辕昭等人每天又开始了无聊的混日子生活。
    几人约在一座凉亭见面。
    结果,吴楚洵被迫又听了一耳朵轩辕昭的抱怨。
    “你是不知道,这次月考,左东明九科全是第一,按他这个速度,今年指定又要升班。”
    吴楚洵有些想笑。
    左东明因为年龄小,去年才升班来到诚心堂,这一年中,次次月考,几乎都被他包揽了第一名。
    这小公爷成天不学无术,却总是盯着左东明不放,即使第一不是左东明,也不会是他啊。
    之前吴楚洵听杨庆奎提过,英国公和越王家还是姻亲关系,两人几乎算是一起长大,左东明大概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同伴,可想而知,这轩辕昭的童年阴影。
    学渣和学霸,注定天生不对盘。
    吴楚洵想了想,好心劝道:“你们几个也老大不小了,总不能都像我一样,一直在国子监混吧,收收心,好好学,争取早日荫个官,家人也放心。”
    夏日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凉亭的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光影交错,阳光跳跃在吴楚洵棱角分明的脸上,为他增添了几分雅淡。
    一阵沉默后,几人面面相觑,随即抚掌大笑。
    吴楚洵作为国子监最混不吝的大霸王,从他嘴里说出让人学习的话,让几位公子哥只觉新鲜。
    完全都没当回事。
    唯有阮书逸探究的目光,短暂停留在吴楚洵身上,神色莫名。
    王行之把手搭上吴楚洵肩头,调侃道:“吴大公子这是准备洗心革面,改邪归正了啊。”
    众人又是一顿插混打科,谈笑风生。
    “我得到一个消息。”王行之面上带着笑,“听说皇上准备封你官了,估计圣旨不日就下了,恭喜哦,以后发达了不要忘记兄弟们。”
    吴楚洵难得怔住。
    他垂着眼,看向王行之的目光中,携带着一抹不易察觉的狐疑。
    皇权至上的朝代,皇上的决策还未对外宣布,王行之只是刑部右侍郎家的子弟,竟然就能得到消息。
    但吴楚洵没有原身记忆,不知道原身与这些人以往是否也是如此随意谈论朝中之事。
    故只能泰然自若地应道:“自然,咱们之间,那还用说。”
    ……
    隔天一大早,吴若就兴冲冲来到东院,让人把吴楚洵叫了起来。
    吴楚洵还是第一次见识这时代小姑娘间的社交。
    吴若今天穿了一件淡粉色的对襟襦裙,一半的头发挽成了发髻,用一根细细的黄金链系住,显得俏皮可爱。
    也不知她是不是故意的,这次带的两个丫鬟,其中一人竟然是菊叶。
    菊叶见到吴楚洵,并未如以往那般激动,但却死死盯着他的脸,眼神暗沉,有些渗人。
    吴楚洵受不住那小姑娘的眼神,赶紧爬上车。
    苏家与吴府隔着半个城,大约半个时辰的路程。
    两兄妹坐一辆车,子安年纪小,和吴若的两个丫鬟坐在另一辆车上。
    车上铺着软榻,兄妹俩面对面靠坐着,干瞪眼,谁也不让谁。
    两人眼睛睁得酸胀。
    最后还是吴若败下阵来,别开脸,不吭声。
    吴楚洵故意找话:“你那一大包东西,都带了些什么?”
    车厢里有些闷热,吴若拉起轿帘,一阵凉风灌了进来,空气也变得清爽。
    她瞟了吴楚洵一眼,侧身打开小几上放着的一个竹箱,几种颜色的小布袋摆放得整齐。
    “喏,味美轩的红糖、李记老字号的茶叶、还有咱们商铺里的芝麻和盐这些,我可是诚心聘小狸奴回家,该有的礼数都不会少。”
    小姑娘眉毛上挑,一脸骄傲。
    “真厉害!”吴楚洵随口夸道。
    吴若露出见了鬼似的表情,过一会儿,才慢慢咕哝道:“虚伪。”
    到苏家时,不早不晚,正好巳时初。
    苏家正门大开,门口已经停了几辆马车。
    苏家家主苏向,时任翰林院编修,吴若的闺中好友苏瑶依是他长女。
    苏大娘家的猫这次生下六只小猫,看来还有其他小娘子上门讨要。
    兄妹两人先行拜见了苏家长辈,送上礼物。
    出来时,又分别得了一份见面礼。
    两兄妹约好时间,吴若去了内宅,吴楚洵由苏家一个小辈领着,引进书房。
    今日不是沐休,苏家男子都外出不在家,作陪的这苏家小辈,估计只有十三四岁。
    小孩看上去和原身不熟,倒是让吴楚洵松了口气。
    两人差了岁数,那小孩估计也觉得无趣,与吴楚洵寒暄了几句,丢给他几本书,自己就在书桌上写字,不再理会他。
    看上去像是在赶作业。
    吴楚洵沉默着抿了口茶,再次为自己早日逃出文学院而庆幸。
    他的目标可是以后躺平,而不是在这时空又重新卷学习。
    吴楚洵在书房转了一圈,实在无聊,吩咐子安留在屋里等消息,一个人出书房。
    出了书房,是一个小院,小院左侧有一片竹林。
    林中可见一条小径蜿蜒曲折,有几分曲径幽深之意。
    空气中弥漫着竹叶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这倒是个不错的乘凉之地。
    吴楚洵慢悠悠地行走参观,竹林深处隐约传来一阵琴声。
    那琴声悠扬婉转,如清泉流淌,又如山风轻拂,让他不禁生出一丝好奇。
    吴楚洵循声而去,竹林中原来隐着一座小亭,亭中一人背对着他,正低头抚琴。
    吴楚洵的视线首先被一抹乌黑的长发吸引。
    光是看背影,便叫人觉得如雪山巍巍,风华绝代。
    吴楚洵缓缓走近,终于看到了那人的侧脸。
    成熟而俊美的脸庞,鼻梁高挺,举手投足间,俱是一派从容自若。
    吴楚洵站在亭中,与那人四目相对。
    那是一双藏着故事的眼睛,沉淀着岁月,如秋日早晨的凝露,晶莹剔透,是静谧纯净的露珠之美。
    让吴楚洵想做第一个拂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