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感知和讲解
作者:林丰草长   金手指学院最新章节     
    白满川说:“这道题,对于空间感知能力强的同学,毫无难度。
    可对于空间感知能力差的同学,难于登天。”
    “这一点,在大多数时候,不是智力问题。
    大多是因为,每个人天生的感知能力不一样。
    就像有人对音乐敏感,有人对色彩敏感是同样的道理。”
    可以看出,理科老师已经明白了他想说的意思,有些文科老师还有些疑惑。
    他指着图示说:
    “求三角形面积公式大家都知道,
    高度就是柱体的高度,未知的就是三角形底边长度,图上给出了弧心角度,
    这道题实际就是考察求弧长的一道题。”
    “为什么放在不同人身上,会有很大差距呢?
    因为在每个人心中,感知才是理解的基础。”
    这句话说出,眼见几个老师也明白过来,认同的点头。
    其实,文科教育中很大的一块,就是教导通过感受,来了解、理解、描绘世界。
    所以普遍的,文科的感知能力是好于理科的,听到这个解释,马上就能带入进去。
    “再举个复杂些的例子,函数……,”
    白满川话音刚落,文科老师忍不住又头痛起来。
    “呵呵,”白满川见到几个老师皱眉,也是忍不住有些快感。
    “函数是数学考试中的分数大项。”
    听着这个断定,数学老师认同的点头。
    “可函数的内容非常繁多,先从集合开始,再讲映射,才开始函数的定义、三要素、性质、图像变换、……,”
    他边说,边画函数知识的思维导图,
    随着他写出来的内容,许多老师的目光越来越专注。
    他们敏锐的感受到,用这样的方法归纳、整理知识点,简直是意外的清晰明了。
    有人已经忍不住,拿起桌面上的纸笔,照着板书内容开始了抄录。
    白满川写完函数应用、建立函数模型。
    刚退后一步查,看有没有什么错误,后面就有人问:
    “写完了吗?写完了让开点,别挡着我们抄。”
    白满川愕然回头。
    见下面正在抄写的人真是不少,他忍不住揶揄的说:
    “这才哪到哪啊,你们还是小看了函数的威力……。”
    说完他转身又继续开写,也不管大多数老师惊愕的表情,只有几个数学老师笑而不语。
    等他写完三角函数,再写完三角函数的图像。
    又转身看向大家。
    除了数学老师,别科的老师们看着上面满满的内容,也有些感叹函数内容的繁杂。
    白满川见老师们感慨的表情,也不说话,只是恶趣味的一笑,转身又回头开写。
    几个数学老师,看着旁边人的表情,不由低声嘿嘿窃笑。
    好在这回很快。
    平面向量内容不多,几行也就写完了。
    白满川扔下笔,感慨的叹息。
    “这么多内容,大家评评理,
    如果没有一个整体的感知,难免学到的是零散的内容,
    想融会贯通,那是天才才有可能做到的。”
    众人见两块白板,满满的写满了内容,忍不住点头赞同。
    看着上面大片大片的内容,几位数学老师,也忍不住心有戚戚。
    “可是,如果能让学生,先对函数内容,建立起整体的感知会怎么样……,我们可以现场试试看。”
    他的话语,充满鼓动的味道。
    大家不管是哪一科的老师,都忍不住被他勾起了兴趣。
    都是从事了一辈子教育的人,听到有新的教学方法,下意识的提起些兴致。
    “我先讲出自己的感受,看看各位老师,会不会对函数有不一样的认识。”
    白满川期待的提示。
    “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理解:函数是讲变化的知识。”他先讲总体定义。
    这个定义,虽然明白的摆在这里。
    如果不直接说出来,也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明白。
    所以,他必须要先明了的说出定义。
    甚至他在台上,也能明白的看到,有人脸上露出恍然的神色。
    “既然讲的是变化,那就是在说,是谁变成了谁的事情。
    变化前后的谁和谁,把他们分别归类,就是集合的概念;
    集合之间相互的关系,就是子、交、并、补。”
    “直观的变化就是映射,各种复杂变化的规律就是函数,
    他们的特点和性质是这几个,就像我们描写一个人,会写他的五官和身材,这些就是函数的五官和身材。”
    他指着白板说道。
    许多人瞬间就对函数的定义、性质、三要素,在脑海中就变的直观了。
    以实代虚,借实际的事物,表现虚幻的概念。
    一句话,就让函数立体、鲜明起来。
    对许多人来说,它不再是一个个古怪的代号。
    它们像是变成了一个个积木,相互间有了形象的联系。
    这些积木,可以搭建出一座小小的数学宫殿。
    几个数学老师相互对视,都有些佩服。
    “下面几个,都是现实中常见、常用的函数,
    我们经常用,却没有注意过,它们有个大名叫做函数。”
    说到这里,白满川举了几个常用的实例。比如速度距离问题。
    听的一些老师也忍不住发问,还有活跃的在举例询问。
    他有意引导,请数学老师解答些问题。
    一时间,几个文科老师都觉得,函数的概念,变得清晰起来。
    等众人聊过一会儿,白满川才问大家:
    “各位老师,你们是不是对函数知识,有了个整体的感觉,
    这样再学习,脑海中是不是就会自动的,将知识相互链接起来。”
    各位老教师经验丰富,这会儿搞懂了这种方法。
    有人已经开始思考,自己的课程,应该怎么引入感知模式来讲解。
    “感知到形象化知识,形成整体的概念,只不过是千里之行刚迈出第一步。
    接下来如何讲解,是决定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关键。”
    “讲明白知识点的基本知识以后,
    关键要让学生明白,这个基础知识,能解决什么基本问题,从而形成一项基本技能,
    再教会学生,熟练掌握这项基本技能,解决常见问题。”
    “我相信,大多数老师都明白这个道理。
    可是,不是每个老师都会这样,一步步的教导学生。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没有问题;
    学习能力稍差的,需要更多耐心细致的教导,可他们往往是最容易被无意间忽略的。”
    “我们的每一本教材,都不应该出现这种疏忽。
    我们的每一个小疏忽,都会让学生少掌握一种技能,在解题时,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各位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反思刚听到的话语,心中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