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算账
作者:林丰草长   金手指学院最新章节     
    “把这些内容写好,是不是整体格局都提升起来了。
    再不是从一本杂志看问题,而是从整个行业、国家、甚至世界的层面研究问题。懂了吗。”
    他说完,不由浮现出几分自得的神情。
    白满川神色复杂,想想他刚才的话,心说还是你能忽悠,我就挣你一点钱,我容易吗……?
    虽然调侃,不过要承认,王主编本心是希望他好的。
    想到这里,他叹息着说:“老师,你这个格局太大,我……,我可能写不来。”
    王主编看他不争气的样子,不禁有些急,喝道:
    “这有什么不会写的,又不是要你出研究成果,不过是写个概括说明,再说了,你不会写,不是还有学校老师么。”
    他想了想说:“上次来的那个刘主任,我和他聊过,你把我说的告诉他,我想他应该能明白我说的意思……。”
    “……,”这会白满川彻底无话可说。
    他直接指明让刘主任写,那就差直接讲,你回去老老实实的写篇花团锦簇的官面文章,别推诿、别动小心思。
    白满川也就不再做作,嘿嘿笑着答应下来,闲聊几句就告辞离开。
    悠闲的回到办公室,马上给刘主任拨个电话过去,将刚才见面的情况说了一下。
    刘主任倒也不以为意,只小小抱怨一下,也就干脆的答应下来。
    还直接告诉白满川,这些背景资料,他这里基本都有。
    国内改开后,几个知名的广告事件,他也有所关注,有些不太清楚的地方,去资料室查一下,就清楚了。
    听他这样说,白满川也来了兴趣。
    79年天津牙膏厂,在天津日报上的报纸广告;
    沪市电视台“参桂养荣酒”,是国内有史以来第一条电视广告;
    请他把这些关键事件都写上,刘主任也答应下来。
    确定好方向,内容编撰就很快。
    不过几天,经过王主编的再次审核,就满意的收下了这一份调研报告。
    还明确表示,将要尽快上报,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杂志社也会开始筹备广告部门,让他回去等消息就行。
    电子厂的调研项目,在经过两次商议后,前期工作非常顺利。
    燕京、沪城、羊城、蓉城等四个城市,已经有老师带着问卷过去,当地工作,很快就会展开。
    这边诸事妥当,白满川就登上返回秦都的飞机,这会儿两地机票不过百元,让他有种占便宜的感觉。
    可他没算过,现在一张机票价格,是平均工资的两倍。
    以后某抖人均工资上万,机票才几个钱?到底是谁占便宜谁吃亏……。
    ……
    在返回秦都的路上,白满川抽空算了下,现在手中的资金情况。
    电子表,各阶段收益多元,路怀远那里,还有600多块表,能值元。
    上次带到秦都的200块表卖的钱,用来印刷试卷和其他支出都不够,身上带的还用了一些。
    前几天,袁水旺又给他了几千提成,目前存款和现金有十多万。
    这些天和王石鼓通电话,知道试卷卖的还不错。
    前几天加印的2万试卷汇编,已经又卖了超过六千套。
    目前,除了杂志社那边,和一些没到款的邮购订单,已经卖掉了套以上,收入已经有六万多。
    汇市的那些钱,只要不爆单,最短也要留到年底。
    他现在手里的单子,是248点拿到的,年底的日元,必然会升到200点。
    多说一句,86年底166。87年会是122。
    当你以为这就是底的时候,94年跌成了2位数。
    这种奇景,以后再难看见。
    结合以上各种,目前现金超过十五万,未收款还有三万多,未售产品预计利润七万多。
    不计汇市和王石鼓目前应分壹万多,这样算下来,资产总额已经超过二十万……。
    飞在一万英尺的高空,让人有些飘飘欲仙。
    妈呀,人生就是个折腾,这还不到一年呢,看来机会还是要大于努力的。
    白满川不认为,这是自己本事大,带来的收获。
    这根本就是时代给予的机会,前世几十年的经验积累,让他确定该做和敢做,不会放任机会,一直犹豫。
    许多时候,他也在思考,为什么这个机会满地的时代,不是人人都能过的好?
    或者直白说,为什么不是人人都能挣到钱。
    后来有一句话也许能够解释:一个人的世界,就是他全部认知的总和。
    第一次看见这句话,想起的是禅宗六祖慧能,心动、风动、还是幡动的故事。
    抛开掩人耳目的外表,说的都是一件事情:你对世界的看法,决定你的做法。
    同一个机会摆在面前;看到、认同、做到;在这三个阶段,你的段位在哪里,决定了你的成就在哪里。
    前世的自己,见过贩卖电子表的,即使在电子表价格,已经大大降低的88年。
    在去羊城出差前,有人找过来,要托他带录像机回来,直接说每台加100元辛苦费。
    他当时工资36元,可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后来想想,可能因为从小生活在厂里,让他对金钱的欲望很低。
    再过了几年,自己闯荡几年,又想起来这一段时。
    他有种意识,从小生活在厂里,与外界几乎很少接触,会让人不自觉的养成种集体人格。
    这种集体人格,会天然的抑制“折腾”,隐形提倡稳定、合作、听话。
    白满川那次在羊城,特意省钱买了几块电子表,回来都送人了。
    想想这样的前后对比,可以看见这种集体人格,几乎已经成为了本能。
    在以后的生意中,每次吃亏后,几乎都能找出来,这种不适合经商的性格缺陷…。
    这不是贬斥‘集体人格’,而是在剧烈变化的时代,谁都要学会变化,跟上时代,才能获得时代的红利。
    再次回来身处其中,才会明白。
    人人都可能看到变化,可是不是认同它是机会,认同机会愿不愿意做,能不能做好。
    每次选择的不同,就有不同的人生。
    大多数人是不适合创业的,这一点非常肯定,“机会给你你也不中用。”
    这不是笑话,这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