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新挑战
作者:林丰草长   金手指学院最新章节     
    白满川想了想,又进一步补充。
    “现在的内地,对新型商品可以说是极度渴求,只要把香港成熟的收音机、电子表、收录机,拿到那边生产。
    工人工资是这边的二十分之一,厂房几乎不花钱,产品售价比这边还要高。你说说看,怎么能不挣钱。”
    他说的都忍不住有些鄙视了,想起来在91年,首富要求承租港口码头,完全是阴搓搓的要求‘租借’待遇,这谁能忍?
    被拒绝当然是理所应当,就这,还有人开始刮阴风,简直是蠢、坏、贪、奴都占全了。
    “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到一个企业,发展经济离不开三个基础条件,那就是:劳动力、技术和资本。”
    “现在,港岛企业有技术、有资本,还有市场优势,可就是被劳动力短缺…,或者说,被高昂的劳动力成本,限制了发展速度。”
    “可这一点,正是内地的优势。”
    “虽然人口红利这个词,在我看来近似于剥削……,可现在的内地,确实需要通过释放人口红利,来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
    “看现在,已经有上百企业在那里建厂了,港城的公司占大多数,你们可以去打听,有哪一家是亏钱的,那个不是挣得盆满钵满。”
    “现在11亿人缺商品,这是多大的市场?
    可5年后10年后呢?当然会大大缓解,到那时候去建厂,能和现在过去比吗?
    从市场的角度推测,几年以后,这里的电子厂,我认为会有2000家以上。
    比起那个时候的竞争,你会觉得现在就是天堂。”
    这些话,让王老板听着刺耳,他却无法反驳。
    作为个行内人,他当然清楚,这几年电子厂增加的有多少。
    70年,他还在工厂打工,那时候的电子厂,也不过200多家。
    随着外资在港设厂,带来了更多“宝贝”。
    那些用于装配集成电路、电子表、音箱器材、计算机、电视机等电子产品的,先进技术的和设备,使港城电子厂开始快速增加。
    到了80年,本地的电子厂就超过了1300家。
    现在,已经有1500家了,到2000家,几乎很快就能看到。
    这些,都是他这几年,一直犹豫着想要搬走的原因。
    目前这个时期,港城本地没技术没资源,大都靠美日的技术在发展。
    这些年获得技术的成本越来越高,工人的薪水也越来越高,他这样不上不下的厂子,稍有失误就会倒闭收场。
    面对这种竞争压力,他甚至都想要退休养老,可是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心。
    也想过到内地去发展,自己也亲自去看过两次,可是走马观花的,一直没能了解清楚,实在没法下定决心。
    今天这个小子,虽然脾气有些臭,可是却也不敷衍,都是在实话实说,也许真能请他做事。
    王老板主动举起酒杯:“白生,你讲的我听到了,这些我会好好想的,这杯酒谢谢你。”
    白满川一看他真心举杯,忙不迭的起身,端杯回应:“不敢当,多谢,我也喝一杯。”
    喝完后,还不忘亮出杯底。
    不管是不是喜欢,这都是主家请过来的客人,这么大年纪,人家对你客气,你也要知道好歹。
    等坐下后白满川,王老板客气的开口。
    “我们这些人年纪大了,有时候看不到新事物,我想问问,以内地年轻人的想法,你觉得哪些商品最好卖。”
    “电子表、收录机、游戏机……,”别人客气,白满川也不能作怪。
    “……,”王老板想想又问:“如果按你说的,想要长久做,想要做品牌,你会怎么选。”
    “电话、交换机、电脑……,”白满川没有犹豫的回答。
    他看王老板还想继续,忙对他摆手。
    “这些具体的问题,请不要问了,你再问下去,我就要收费了……。”
    哈哈哈,满桌的人以为他要活跃气氛,都放松的笑起来。
    王老板笑的最大声,还不忘问一句:“不知道白生打算收取多少费用……。”
    白满川看大家都在笑,轻声回答:“关于内地建厂的调研和可行性研究,以及后续服务工作,打包价30万港元。”
    空气瞬间一静,众人听见白满川真的报价,才知道他刚才不是在开玩笑的。
    一瞬间,王老板不知道该做何种反应,几十万做个市场调研,在港城也不算低,可是内地……。
    他望向袁洋治,好像要看看他的意见。
    袁洋治有些愣怔,这个怎么变成商务谈判了,这是怎么转过来的,见老王看着他,他不由的有些回避。
    袁水旺被这个数字吓住了。
    他在杂志社,也听到过些议论。隐约知道,小白给他们做调研要了好几万。
    当时已经觉得很高了,没想到,今天要的这个数字……,他真的搞不懂。
    白满川在平静的喝饮料,袁彼德看看他,感觉自己看不清这个人。
    勉强比较,就好像电视剧里的反派,一时颠、一时狂、一时意气做栋梁……。
    他真想问问他,怎么会是这样的?
    从昨晚父亲让他做评价时,他就有这个想法,今天整个过程看下来,他觉得如果不问问,自己都要郁闷了。
    王老板看老友也没主意,干脆直接就问:“白生,我想知道,这个价码能让我得到什么?”
    一屋子人听见这个问题,注意力马上就集中起来,都好奇会有个什么样的答案。
    在大家的目光里,白满川有些无奈的摊手说:“这个我现在不好说……,”
    见众人有的发呆,有的想发怒,他笑着对王老板说:
    “这个需要王生先告诉我,你是想长期做,还是想做几年就不做了。
    这是建工厂,长做短做完全不同,政策待遇、品牌投入、与政府沟通的层级都不同,说一句天差地别也不为过。”
    “如果只给你一堆调查数据,不能帮着协调各种关系,让你的厂子能踏实的落地,那很简单,10万元就够了。”
    王老板这会儿也放开了,摇手说:“如果短期做,我何必要去内地,我想过去,就是要长久的做下去。
    你直接说吧,帮我做个有牌子的工厂,你们能做那些事情。”
    “投资预算有没有个大致的数字?产品品种有没有限制?”白满川再问一句。
    “……投资预算300万港元以上,产品当然要选销量大、利润高、最好是能长期做下去的。”
    王老板也不客气,看的袁家父子有些担心,担心白满川再次怼他。
    没想到,白满川点点头,看见俩人的眼神,一瞬就明白他们的心思,似乎是解释般的说:
    “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天职,敢于追求高利润,就需要有超过常人的勇气。”
    “讲得好,”王老板忍不住拍手赞声,这会儿,看这个小子变得有些顺眼了。
    白满川对王老板点头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