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打人如挂画
作者:林丰草长   金手指学院最新章节     
    “笨蛋,”刘哥丢过来一个白眼。
    刘师傅哈哈一笑,对他说:“你听过‘外练一口气、内练筋骨皮’吗?”
    “哦……,”白满川突然意识到,是自己无知了。
    “你试试出拳的时候,吸气有力还是闭气有力。”刘哥忽的空出一拳问他。
    白满川不知道怎么回答。
    “其实,内家外家的说法只是个说法,”
    师傅摇头说:“练武,能打倒对手才行。不管是哪家的武功,要真将功夫练上身,大致都要将几层功夫练透了才行。”
    “师傅,能给我讲讲吗?”白满川问。
    刘师傅看看他,“你见到的万师傅没说错,武术是杀人技……,
    为什么不教你入门,呵呵,我问你,你学杀人技有什么用?”说完后,黯然的叹气。
    白满川看着师傅,不知道该说什么。
    好在时间不久,师傅就接着说:
    “练武首先重基础,活筋骨、强体魄、习招法。身强体健、拳脚灵活、门内招法纯熟才算入门。”
    “入门后师傅就会教功法,弹腿门有‘先教架子后传功’的说法,就是这个意思。
    虽说各门各派功法不同,可目的都是殊途同归,就是强化拳脚的杀伤性。”
    “再下来就要整劲、拆招;整劲要能将腿脚、腰、身、拳的力量整合成一体。
    拆招明面上讲,是要掌握门内的招法技巧,深一层的意思,就要求把招式拆解到无,拆解到忘记招式,做到心到意到,不拘招式才算成功。”
    “最后就是实战,”师傅说到这里,不知道想起什么,满脸嘲笑的说:“文人有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文人都明白的道理,为什么有些人,才练过几年套路,就觉得能和人打生打死?
    生死技、生死技,不经历生死,凭什么能涨能耐……。”
    看白满川听得发呆,刘师傅指尖轻敲几下桌面,平淡的说:
    “普通人不了解内劲师傅的功夫,觉得神奇,再经过沽名钓誉之辈的宣扬,以讹传讹的就传成了神话。”
    “就说……打人如挂画;一个成年人,一下被打的飞到半墙高,厉害吗?”师傅瞄着白满川问。
    “厉害,当然厉害。”白满川忙说。
    “呵……,”刘师傅嗤笑一声,敲着桌面的食指向旁一弹,问,“你师哥把你扔墙上去,难吗?”
    “……,”白满川猝然醒悟。
    他看向刘哥,见他恶形恶相的正对自己呲牙,又侧身鼓下二头肌,满满的恶意,扑面而来。
    他缩脖回头,师傅在笑吟吟的看着他。
    白满川无奈的明白,真是人在事中迷啊,原来高手就在身边。
    以前不明白,也没问过师傅,一直以为那些都是传说演绎,现在知道了,还是自己不知敬畏,这世上从来不缺能人。
    他转身抱拳,对着刘哥施礼:“原来您就是江湖传说中的高手,刘大师,佩服、佩服。”
    “哈哈哈,”刘师傅看自己儿子,被一下激的满脸呆滞,忍不住大笑起来。
    刘哥被父亲笑的尴尬,羞恼之下出手快如闪电,“噗”的一下,敲的白满川捂着头满地乱跳……。
    ……白满川回到家的时候,天已黑了下来。
    父母见他这么晚才到家,忙要给他做饭,等知道他从刘师傅那里回来,也就放心了。
    一家人坐下来,了解些学校的情况,反正这会儿都知道,只要别出大事,只要混过两年,就等着抱铁饭碗了,所以也没人关心学习成绩。
    翌日,他翻翻带回来的书稿,原计划40万字,现在已经30多万字,争取20天内能写完。
    另一本功法,还有结尾部分,应该会很快完成;争取在开学前全部完成。
    算算手中的总钱数,摸珠子分了350元,舞厅伴奏,每周三场每场20元,六周共360元。各种花销除外还有580元。
    回家这几天,他也想明白了,肖依那家的海外亲戚,还是给他带来了一些压力,这时候人们对海外关系的狂热推崇,是后来没法想象的。
    经历过一回的白满川,虽然心中不屑,可倒也能理解。
    毕竟,谁都想过好日子。
    可如果让现在的他,什么都不做,等着看着一些事情发生,可自己毫无办法,那就太丢重生者的脸了。
    这也是他不自觉的想要和萍姐合作,以及接近路怀远的原因了。
    这段时间,不管路怀远能不能找到关系,都要去羊城一趟,至少要先探探路子,这些钱差不多够用了。
    突然想到个问题,从这里到蓉城十多个小时,从蓉城到羊城30多小时,如果只在羊城待一天,来回往返最少要七天时间……。
    月底还要去看钢铁厂文艺汇演,初三拜年最少两天,这样看来,时间有点紧……。
    要抓紧时间,习惯了电脑敲字,再改回手写,实在有些手累,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现在每天勉强能写5000个字。
    叹口气,也没心思出去转,立马就坐在桌前开始码字。
    易卫萍终于说服了父母,她的父母也明白,没办法强留女儿待在单位。
    现在她想把手续转到县里,按她讲“留薪留职”的办法,也是种两方面都能照顾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好在小城办事,只要认识人、面子广,办起事情确实也没有多难。
    易卫萍父母在县里待了多年,又是关键部门的干部,这种事情,也不会有人故意刁难,很快的,就把手续办好了。
    装山货的礼品盒也做好了,看着挺有些档次,比起袋子装那更是高级了几个档次。、
    她把木耳和蘑菇的都做了出来,她想着,既然要做就直接做两种,多个品种也许更好卖。
    这会儿,她在家里转来转去的,看的卫军头晕,实在忍不住问:
    “姐,你这是怎么了,都转了半小时了……。”
    易卫萍也不理他,只瞪他一眼,就继续想事情。
    她有些拿不定主意,主要是一时间不知道,该从哪里拿货好。
    原先想着从下面乡镇供销社拿货,前些天办手续的时候,私下也和单位领导打听了一下,木耳、蘑菇都每斤按8毛钱卖给她一千斤,当时还说,今年的蘑菇收的少,库存不多了。
    当时,她也没有多说,可是这几天她在县社打听到,如果按8毛钱,在这里也能拿货。
    于是,她就很是纠结,如果不在原单位拿货,那说好的事情又反悔,肯定有些得罪人。
    如果在那里拿货,再运过来,总是有些费用的,多花钱多花时间还麻烦……,怎么看都不如直接在县社拿货,既方便又省钱。
    思前想后,她还是决定,要先去县社看看,亲眼看一下山货成色,然后再决定。
    高价买千把斤山货,还不至于找关系,需要让县社领导批条子。
    她直接找到销售科张科长,当年把张科长爱人的户口,转到城里,就是易卫萍父亲帮的忙。
    逢年过节的时候,大家也有些走动,属于很熟悉,不算亲近的关系。
    前几天,张科长就答应过,会卖给她木耳蘑菇。
    今天见她过来,知道她想看货,做了这么些年销售,面上笑着心里也明白她的意思。
    马上叫来个小干事,安排带她去销售库,还专门叮嘱几句,免得库管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