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经文册子
作者:爱吃油豆腐炖肉的邹云   杨明实录:从穿越八十年代开始最新章节     
    “大藏全咒?”孙遥征不觉叫出声音来。
    杨明对经书经文没什么兴趣,听孙遥征惊讶叫喊,心里不以为然:“喊什么,又不是唐僧贝叶经,也不是四十二章真经,有什么稀奇的,不过是和尚们无聊打坐瞎哼哼经文罢了。”
    “你懂个屁。”孙遥征这文雅之人,竟然冒出个不雅之词出来,看来这本发黄册子他很重视。
    “呀,老孙,你竟说粗话,不以文人自居了,以后再说酸文醋语可不依你。”杨明哈哈大笑。
    孙遥征叹息一声:“你这蠢才,就知道武侠小说里面胡说八道话,四十二章经天下寺庙多里如牛毛,怎能和大藏全咒比。
    这大藏全咒可是乾隆皇帝亲自下旨,命令庄亲王在全国挑选精通梵语和满汉蒙藏之人,由藏传国师嘉呼图可图校正,历时二十五年,才编纂而成的,珍贵程度岂是四十二章经能比的。”
    一听孙遥征说珍贵,杨明立刻有了兴趣。经文他不在意,但要是值钱经文,那可得好好询问一下为什么珍贵,以后是不是也能卖几个小目标出来。
    “快说说怎么珍贵,要是说的有道理,我收了,不必再挖坑扯淡忽悠我。”杨明一脸鄙夷不屑。
    孙遥征老脸一红:“胡说什么,想知道为什么,仔细听好了。
    这部经书,共计九十六卷,按理说,乾隆如此大动干戈,兴师动众,应该大量刊印才是,可不知怎么滴,就印了几百套。
    除了皇宫保存几部完整的外,太学和国子监各赐一卷,其余的送给了一些寺庙。
    战乱时期,基本都散落不见踪迹。历史学家零散发现过一些残卷,始终没能找到真正乾隆本文卷。
    民国时期,有人找过。可惜,找到的也是一些残卷,在苏杭曾发现部分乾隆版的,
    如果这套证实是乾隆版的,那必将会弥补国学一大空白。你说珍贵不珍贵?”
    杨明舔舔嘴唇:“那……这套是不是乾隆版本呢?”
    孙遥征笑眯眯说道:“我可以确定,这套是乾隆版的,你过来看。”
    杨明伸头凑过来,听孙遥征继续白活:“封皮是明黄色的,那个时代,除了皇家,没人敢用明黄色,这是其一。
    你再看扉页印章,三希堂,这印章正是乾隆皇帝众多印章中较为有名的一枚。
    然后,每一章,每一页,都是汉蒙满藏梵五种文字。虽然书卷保存不是很好,边角有些粉,还有股子霉味儿,但字迹并没受影响。
    我可以断定,这是乾隆版真本无疑。”
    杨明眼巴巴看着孙遥征:“好的,是真本,开价吧!”
    孙遥征哈哈大笑:“你小子,就不会含蓄点儿,非要人难堪你才高兴。”
    刘伟这时插话:“你不说要把砚台卖给石头吗?算一起吧,省事儿。”
    刘伟这神助攻,彻底让孙遥征破防。无奈摇摇头:“多听,少说话,我正要给石头说这事儿,你插什么嘴。”
    刘伟撇撇嘴:“看把你能的,人石头兄弟是傻子吗!只怕人早看出来了,不稀接你岔,你再绕几圈,人就走了。
    算了,懒得和你掰扯,我去弄些酒菜回来,石头兄弟吃喝完再回去。”
    看着刘伟出去,孙遥征不为所动,继续老生常谈:“刘伟这人各色,石头别介意啊!
    本来打算把那些砚台全留下,只不过数量太多,就想着好东西匀你些,谁让你我亲厚,肥水不流外人田吗!”
    杨明呵呵一笑:“行,我就不看了,你报个总价,明天让刘哥送店里就成。”
    孙遥征目的达到,心里开始琢磨报多少钱合适。
    “石头,我先给你报个数,你也想想多少钱合适。
    端砚品种多,老坑端砚二十五块,宋坑十八块,麻子坑十五块,梅花坑十八块,共计七十六块。
    歙砚八十二块,洮砚七十五块,澄泥砚五十三块。
    还有,红宝石粉印泥两斤,朱砂印泥五斤,朱标印泥十六斤。
    唐三彩马二十六匹,黄鼠狼毫毛笔四十支,狼毫毛笔一百二十支,羊毫毛笔两百八十支……”
    杨明快听瞌睡了,伸手拦住孙遥征:“好了,说多我记不住,干脆利落说价格,你再啰嗦我可真走了。”
    孙遥征苦笑一声:“二十万美金,你觉得怎么样?”
    杨明叹口气,这孙遥征现在报价如此离谱,希望他以后别后悔。
    光是那些经文,恐怕以后价格就会让他头撞南墙,不磕出血来不罢休。
    “成,明天货到付款,钱货两清。”杨明笑容高深莫测。
    眼见天色渐晚,杨明起身告辞:“走了,刘哥好意心领了,回来告诉他,抱歉。”
    孙遥征呵呵一笑:“不在这儿吃晚饭了?刘伟可老早就打算着,和你来次不醉不休呢。”
    杨明摆摆手:“下次吧,今晚真不方便,下次。”
    第二天,杨明守店里等孙遥征刘伟送货过来。杨建军这段时间意气风发,马上就要举行婚礼了,心里抑制不住激动心情。见儿子在店里,他带着田红梅买婚礼需要用品去了。
    天气一凉,逛琉璃厂游客直线下降,杨明家店铺整日都不怎么见人,守店其实很无聊。
    伸头瞅瞅店外狂风大作的鬼天气,心里寻思孙遥征还会不会过来。
    “收货吗?”一个长发披肩青年男子进店问杨明。
    杨明看这青年和自己年岁差不多,牛仔外套上挂着亮闪闪塑料饰品,从扮相来看,貌似是个最近兴起的所谓摇滚青年。
    “收,请把宝贝拿出来容我一观。”杨明客客气气,很有礼貌样子。
    青年神态淡漠,随手拿出一小布袋子“哗啦”放柜台上:“看看吧,值多少钱我不知道,你别骗我,要瞧的上眼,就报个价吧!”
    杨明头次遇到这么不靠谱顾客,淡然一笑:“成,那我先上手瞧瞧再说。”
    打开袋子绳结,里面是一堆小玻璃瓶,伸手拿出一件翻看,竟是件内画鼻烟壶。
    仔细看画内容,是红楼人物画,史湘云醉卧芍药圃图,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