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故宫仓库
作者:爱吃油豆腐炖肉的邹云   杨明实录:从穿越八十年代开始最新章节     
    杨明隔着窗子往屋里看,黑乎乎一大堆破椅烂桌,也看不出什么来。
    从院子地上捡起一根散落的木头,仔细看看,像是红木桌子腿,他心里有了计较。
    热的难受,他也不看了,到树下听朱家溍他们聊天。
    “估计明年就成,院长申请递上去了,听说票价卖五毛一张,好家伙,要是一天进来两万人,就是一万元啊,一个月下来……”
    杨明知道两人说的是博物院开放卖票的事。
    现今各单位都各显神通赚钱创收,像博物院这样牛叉单位,开开门,放几个人进来参观,收入绝对靠谱。
    朱家溍和老于聊了半天,才打住问杨明:“怎么样?有看上的没?”
    杨明说道:“只要卖,我全要了”。
    旁边老于听的一愣一愣的,全要这些破烂做什么?他内心腹诽杨明是个傻瓜。
    老于只是博物院普通工作人员,比不了朱家溍这样的专家,他眼里的破烂,在专家眼里可能是无价之宝。
    朱家溍转头看老于,老于舔舔舌头“院长让我做主处理,我也不知道卖多少钱合适,要不看着给点?”
    朱家溍:“你就说个数,他一个小孩子哪知道多少钱合适。”
    老于想了半天“要说多少钱合适?我看就按烧柴价格算吧!以前烧柴火,我买过是十斤一分,这里全部下来恐怕好些吨,多少钱呢?”
    杨明心里快要笑死了,朱家溍也是嘴唇颤抖,强忍着不吭声。
    算了半天,老于满头大汗抬头冲朱家溍说道:“老朱啊,我……我特么算不出来呀,你就说个数吧,给点就行。”
    朱家溍哈哈大笑,指指杨明,意思让他说。
    杨明大着胆子说道:“要不……八百?您觉得怎么样?”
    “八百……真的假的?老朱啊,这可是他说的,你不能怪我,我可没想着坑他,价格是他自己说的。”老于神情严肃给朱家溍说道。
    朱家溍表情复杂地看看杨明,转头冲老于道:“就这么得了,这孩子没经验,赔了活该他,八百就八百吧!”
    朱家溍给老于说杨明是收购站的,是来收破烂完成任务的。
    这点老于信,现今物资回收站没什么外勤干了,坐地收,又收不到什么东西,出来联系废旧物资是常事儿。
    老于是个实诚人,琢磨琢磨觉得杨明可能吃亏了,主动提出:“小伙儿,隔壁还有个库房,里面尽是乱七八糟物品,归置归置估计也能有一卡车破烂,你要不?”
    “要,多少都要。”杨明磕巴都没打,立刻表态愿意要。好家伙,这里可是故宫啊!破烂以后都可能是宝贝。
    朱家溍皱皱眉头,冲老于嘟囔:“你这老家伙,是不是看我侄儿老实,那库房里都是挑剩下的破碗烂盏,好东西几乎没有,你也好意思。”
    老于一听急了:“老朱,你可错怪我了,那库房里东西两百都给他,我是怕他吃亏才提出来的。”
    朱家溍听了老于的话,扭头冲杨明道:“你觉得咋样?”
    杨明点点头:“我先订下,交点押金,等联系好车就过来拉。”
    朱家溍点头让杨明先走,他要去趟办公室处理点事情。
    杨明刚要离开,胖乎乎的王世襄气喘吁吁跑过来说道“总算赶上了。老朱,陈女士回信了,后天早上去看货,到时候你需要去现场介绍一下情况。”
    朱家溍看看杨明。杨明赶紧说道:“后天没问题。”
    事情说完,杨明骑车离开了,回去路上感叹这年代故宫好东西自己还能分杯羹。
    到家简单冲洗了一下,杨明躺到床上闭眼静静沉思。
    要是那两根木料能卖个好价钱,就要开始规划盖房了。现今家中只有不到一万块钱,就是想盖房也盖不起。
    至于手中那几千美金,他不打算出手,他想存起来以后给老爸从国外置办一副合适的假肢回来。
    到了约定时间,杨明一大早起来就寻思过去等着。走出门时问老爸去不去?
    杨建军摇摇头:“我就不过去了,等事情结束把你朱伯伯带回来吃饭,我待会儿去买点新鲜肉菜准备着。”
    杨明到荣宝斋附近早点摊上,买了两根油条啃着去等候朱家溍他们。
    昨天下大雨,导致院子里积水严重。杨明四处观察观察,院子里泥泞的无处下脚。
    没办法他只好又回到家里,拿上铁锹,回来取地势高些的干净土,大致垫了垫,起码能让人踩着走路。
    守时是商人最起码操守,陈女士以后能成为女首富诚信绝对是她的一个美德。
    约定八点半,八点二十,一辆小轿车就停在了路边。
    陈女士打开车门下了车。此时她正是成熟女人最美的时光,穿着得体,优雅大方。任是谁见到她也不会想到她以后会成为一个老态龙钟肥胖老妇人。
    今天是星期天,朱家溍和王世襄联袂而来。见陈女士站在门口路边含笑看着他们,朱家溍停下自行车点头问好。
    王世襄和她是老熟人,平时经常有来往,见了面只是点点头。
    朱家溍领头进院后,就见杨明正拿着铁锹弯腰干活。
    “伯伯,小心一点,这院子一下雨就积水,我刚垫了垫,捡干地方下脚。”杨明停下来提醒他们。
    陈女士见是杨明,惊讶道:“怎么又是你?这次主家是谁?”
    杨明尴尬一笑,望着朱家溍不言语。
    朱家溍呵呵两声:“后来又遇到他,交谈后才知道原来故人之子,他家和我家是世交,祖辈几代人交情,后来失联了近三十年。”
    简单几句话让陈女士唏嘘不已,连连感叹。
    王世襄看看她道:“泰诚老号杨家,你肯定听说过。”
    陈女士一愣:“知道,知道,后来听说杨老先生为保护老号还把儿女名字改了,这当时知道的人很多。”
    王世襄叹息一声:“当时改名字的何止杨家,你不也把名字改了……”
    陈女士也是一声长叹:“世事苍茫,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
    朱家溍回头冲她俩道:“往事不提了,今天主要是来捡漏的,我们赶紧去看看东西如何吧!”
    陈女士哈哈大笑道:“有你在,这个漏我恐怕是捡不成咾。”
    杨明一直陪着笑容听几人闲话,他也问过老爸后来为啥改名字?
    杨建军叹息良久,摇摇头不肯说,想来是和当时大环境有关。
    朱家溍看过木料,这次负责给陈女士讲解典故。王世襄随身还带了本册子,不停对照册子内容俯身仔细观看。
    杨明不知道陈女士是如何发家的,就知道她偏爱名贵木材,后来还开了个紫檀博物馆名扬全球。
    听完朱家溍介绍,陈女士问价值多少?
    朱家溍看看杨明,冲陈女士道:“价钱你和主家谈。”
    杨明挠挠头,略显羞涩看着陈女士:“您是行家,您觉得多少合适,说个数就行。”
    有朱家溍和王世襄做中人,陈女士很爽快道:“一口价,两根八万。”
    这个价格在以后肯定是吃亏的,但现在对木料行情来说绝对算是高价了。
    杨明暗自吸口气:“十万,每根木料五万。”
    陈女士摇摇头:“贵了,这料是不错,但要不是有贡品名头,两根最多值五万”
    杨明又坚持争取了一番,最后陈女士出九万成交。也就是说,贡品这两个字多卖了四万块钱。
    陈女士离开去取钱,联系人运输。杨明三人在院子里等待。
    王世襄看到角落那两块石碑来了兴趣,蹲地上仔细观看。
    “天呐!老朱快过来……”王世襄嚷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