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开悟
作者:爱吃油豆腐炖肉的邹云   杨明实录:从穿越八十年代开始最新章节     
    李丽等杨明出去,收拾收拾去商场逛到晚上,才拖着疲惫身躯回到大杂院她那间蜗居。
    大杂院住了近百十户人家,她现在住的地方是父亲去世后,她和母亲被赶到这里来的,原先她家那小四合院不许她们再住。
    夜幕降临,简单吃点东西洗漱完,李丽静静地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星空。她知道,父母在天堂一定希望她能够坚强、快乐地生活下去。
    她默默地许下了一个愿望:无论未来有多少困难和挫折,她都要勇敢地面对,用自己的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星空下许愿的不止李丽一个人。陈晓旭同样坐在招待所院子里抬头望天,心里默默许愿自己能被选中饰演林黛玉。
    今天导演组已经告诉她们,第一期培训即将结束,回去后等通知,两个月后,如果没接到通知,那么就是没选中。
    这个消息在学员中引起相当大的震动,不说是人心惶惶,也基本上都是忐忑不安,心跳加速。
    陈晓旭是抱着饰演林黛玉角色而来的,可以说她觉得林黛玉这个角色非自己莫属。
    随着培训的深入,陈晓旭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她发现自己在表演方面缺乏经验,无法完全表达出林黛玉的内心世界。
    她开始感到焦虑和失落,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个角色。
    每当她看到其他学员自信满满地表演时,就会感到自卑和无助。
    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甚至想要放弃这个机会。
    这群学员中大部分人和陈晓旭是同样心思。
    只有张莉心态相对平和,她到现在还在琢磨紫娟这个角色,压根就没想到以后会出演薛宝钗。
    张莉洗漱完回到宿舍,发现陈晓旭不在,问胡泽红:“晓旭呢?”
    胡泽红趴在床上,懒洋洋道:“不知道,吃过晚饭就没见她上来,估计在院子里乘凉吧!”
    张莉走到窗户旁,看仓库那边黑乎乎没有亮灯,心里疑惑:那个干净的男生今晚没上班吗?低头看桌子上放着的笔筒,不觉又拿起来仔细把玩。
    姬玉是京城人,平常不怎么在这里留宿,今天破天荒没回去,不顾天气炎热,半靠在床上抱着培训教材一页页翻看。
    张莉正看笔筒上那精美雕刻,姬玉瞥她一眼道:“你倒是不急不躁拿捏的住,现在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玩物丧志,捯饬那玩意。”
    张莉微微一笑:“有什么好担心的,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不来,该学的学了,该看的看了,至于接下来如何,不如交给老天。老天是公平的,他有心于你我,会安排好的。”
    胡泽红一听,坐起来笑道:“就是这个话,我倒是着相了,白白浪费半天情绪。烦恼解决不了问题,好了,去洗澡去,待会人多又不知道排到什么时候呢。”
    姬玉放下教材,舒口气道:“你真真是个妙人,几句话就让人茅塞顿开,不光是泽红悟了,我也悟了。”
    张莉“扑哧”一笑:“可别是我害了你,我这心态要不得,有点佛系,我妈就说我是黄老门徒,任事不争。”
    姬玉探手拿过张莉手中的笔筒:“你这心态饰演妙玉绝对合适。整天拿着这个破玩意看啊看的,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我今儿倒是要好好看看,这东西到底有什么好的。”
    姬玉仔细看笔筒刻画,嘴里低声念道:“携琴访友图,王……什么羽?”笔筒上“之”字刻的太草,她没看出来。
    张莉接口道:“王之羽”。
    “啊,这个名字我好像听过,我想想?”姬玉皱眉沉思。
    张莉一听也来了精神,她也一直好奇,这个笔筒上篆刻的人到底是谁?
    姬玉想了半天道:“想起来了,我一个院里于大爷,他家有很多小玩意,我小时候去他家玩,曾经拿过一个竹雕人物,不小心掉地上了,于大爷急忙捡起来擦拭干净,嘴里还说:“小祖宗,这可是王之羽雕的,可不敢弄坏了。”
    “那你知道这个王之羽是何人物吗?”张莉好奇问道。
    姬玉摇摇头:“不知道,不过我回去找于大爷问问,他肯定知道。”
    “知道什么?”陈晓旭刚进门听了随口问道。
    姬玉打趣她:“知道你被定为林黛玉饰演者,这可满意了吧!”
    “莫取笑我,我想开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陈晓旭叹息道。
    姬玉惊讶:“这是怎么回事?都开悟了不成……”
    陈晓旭整理一下床铺,坐下来漫不经心说:“刚刚遇到我老乡,他说隔壁那个小杨要调别处去,明天晚上他准备给小杨送行,邀请咱们一起去。”
    张莉看陈晓旭看她,点点头道:“那……咱们要不要备份礼物呢?这些天老是去吃人家烧烤,要不……”
    姬玉看看她们两个:“什么都别准备,京城人不讲究这个,准备了反而刻意,到时他会尴尬,只管随你老乡去就成。”
    既然选择停薪留职,杨明今晚就开始翘班不去了,三天后去交接一下就彻底告别打工生活。
    趁这时间,他买了条鱼,一只鸡,提着到板厂胡同朱家溍家里拜访。
    胡同深处,曾经是僧王王府的四合院现如今已成为一座大杂院。
    走进院落,入眼是高大的院墙和沉重的木门,虽然岁月已经在其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依然能够感受到昔日的庄严与尊贵。
    这个曾经的王府规制四合院里,现在居住着百十户人家。夜幕降临,院落里响起锅碗瓢盆的声音和孩子们的嬉笑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个大杂院独特的生活气息。
    院内的空地被各种杂物堆满,有破旧的家具、废弃的杂物、甚至还有一些生活垃圾。
    这些杂物随意地摆放着,给原本宽敞的院落带来了一种压抑感。两只流浪猫在垃圾中觅食,或是在杂物间穿梭。
    杨明顺着过道一路来到最后面院落,朱家三代人全挤住在这个不大的院子里。
    朱家溍居所在院子最里面两间耳房,好在门口有一片空地,种着两棵丁香树,各种花卉,空地中间还搭了个葡萄架,看起来很有格调。
    朱家溍老伴几年前没了,一个儿子在东北工作,两个女儿都结婚了,现今就他一人居住在这里。
    杨明到时,朱家溍正在院子里和一个头发花白,脸色红润的老人喝茶闲聊。
    看到杨明提着东西来了,朱家溍笑眯眯冲老人道:“我侄儿来了,你今晚有口福了。”
    老人回头看看杨明,乐道:“小伙儿有精神,这只鸡倒也摆了,这条巴浪鱼好啊!”
    朱家溍起身接过东西,招呼杨明坐下,把鱼放旁边盆里,拍拍手:“这鱼肉质鲜嫩,今晚蒸了它,好下饭。”
    指指一直笑眯眯坐着的老人道:“我发小,王世襄,我一单位的,你叫伯伯或者叫大爷随你。”
    这名字杨明前生听过,知道也是个文玩大家,急忙点头道:“王大爷好”
    王世襄摆摆手道:“听老朱说了,你大爷彧昆,二大爷彧仲我都认识,你爸彧讳我也见过,就别客气了。”
    朱家溍看看天色,坐下来给杨明倒了杯水说道:“来拿图纸的吧!”
    杨明嘿嘿一笑:“主要是来看看伯伯您,图纸捎带事儿。”
    朱家溍叹息一声:“幸好世襄来我提了一嘴,要不就坏事儿了”
    杨明看看王世襄,又看看朱家溍道:“这怎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