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说服关羽将其放行。
作者:孙苏中   三国:三分天下最新章节     
    华容道内,有一洞穴,阴暗潮湿,异味扑鼻。
    洞中,有两人,一为曾统领三军之统帅,一为辅助三军之文臣。
    此二人,一位曹操,一位贾诩。
    只听外面一阵骚乱,曹操心知定是敌军已至。
    他眉头紧蹙,看向贾诩,贾诩则微微摇头,示意曹操稍安勿躁。
    片刻后,嘈杂声渐渐平息,似是那支神秘部队已然离开。
    曹操这才松了口气,暗想:\"究竟是何方神圣?竟如此来去无踪。\"
    他转身对贾诩道:“吾等当速速离去,以免再生变故。”
    贾诩点头应是,二人遂收拾行囊,准备趁着夜色逃离此地。
    然而,当他们踏出洞穴时,却发现四周布满了火把,将他们团团围住。火光之中,一人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走来,赫然便是关羽!
    曹操走出那阴森的洞穴外,身边的将士已所剩无几。
    况且,几乎所有的兵马全部趁乱跑散了。
    所以,曹操只好悲伤的望着眼前的关羽,希望关羽可以放过自己一马。
    “此前何人?速报姓名。吾关某之刀,不斩无名之徒”!
    闻言,曹操深叹一口气,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放下了。
    “关羽,你还记得我吗?”
    曹操说罢,企图让关羽记得当初的一点一滴。
    “不对啊,此音为何如此熟悉?莫非是丞相”?
    关羽听闻,心里喃喃自语的试探性仔细品味此音。
    关羽勒住缰绳,马儿时不时左右移动。
    “你是何人?莫非是曹丞相”!
    闻此,曹操沉声道:“哈哈!关羽,你竟还记得我。今我军遭败绩,你想必也已目睹。你此番前来,是为报恩,还是寻仇?”
    关羽此刻默不作声,抚摸着胡须正在思索着什么。
    曹操神色凝重,悲怆而视,语声哽咽道。
    “关将军!别来无恙啊。昔日见到将军,简直是屈辱了。自许昌一别,我常梦见将军,总是盼望着何年何月能与你把酒言欢。没有想到啊!相逢却是在此,穷途末路”。
    曹操说罢,望向深思熟虑的关羽,见关羽未开口,曹操则又继续说出之前与关羽昔日间的故事。
    “云长!你我虽有高山流水之情。却不得在战场上为敌,人生之痛,莫过于厮”!
    “曹某经此一役大败!如今我身边就一人存在,云长。你看看吧,你舍得杀了你昔日的救命之恩吗?”
    曹操说罢,停顿了片刻,望着眼前默默无闻的关羽。
    关羽静静地听着曹操说话,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
    他想起了曾经与曹操的过往,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曹操见关羽有所动容,继续说道:“云长,今日之事,乃是天意。我曹操愿赌服输,绝不后悔。只是希望你能放我一条生路,让我有机会东山再起。”
    关羽沉默了许久,最终他缓缓抬起头,看着曹操说道:“丞相当初待我不薄,关羽铭记于心。今日我放你离去,但日后若再相见,我定不会手下留情。”
    说完,关羽调转马头,让开了一条道路。曹操见状,赶忙带着贾诩穿过包围,匆匆离去。
    关羽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中暗自叹息。他知道,这场战争并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只有无数的失败者和哀伤。
    激战中的徐晃,余光瞥见丞相远去,心中稍安。
    片刻,徐晃开口道。
    “此厮!今日你我分不出高下。改日若如在战场遇见,我定饶恕不了你
    击鼓传音,下令撤军”!
    “诺”。
    赵云等人姗姗来迟,赵云等人于马背之上凝视关羽。
    张飞见此情形,于马背之上言道:“二哥,那曹贼可曾被二哥擒获?其现于何处!速速拎出,让我等一观曹贼真容。”
    关羽拍了拍张飞的肩膀,摇了摇头:“翼德,那曹操已经逃走了。”
    张飞瞪大了眼睛:“什么?二哥,你竟然放走了那曹贼!”
    关羽解释道:“曹操当年待我不薄,今日我已还了他的人情。”
    “可是……”张飞还想说些什么。
    “不必再说了。”关羽打断了他的话,“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转头看向众人,眼神坚定:“曹军虽然败退,但天下并未太平。我们要继续为汉室效力,保护百姓。”
    众人纷纷响应,士气高昂。
    关羽大手一挥:“出发!”
    大军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华容道,朝着未知的前方前进。
    此刻樊口。
    刘备得知关羽放走曹操后,并未怪罪他,反而对他的义举大加赞赏。
    “云长此义举,实乃大义之举。曹操虽为枭雄,但此次战败,已无力再战。放他归去,亦是避免生灵涂炭。”
    诸葛亮也点头表示赞同,“主公所言甚是。此次赤壁之战,曹操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我辈当乘此良机,发展势力,以图大业。”
    众人皆信服,于是刘备决定整顿军马,图谋益州。关羽则带领一军镇守荆州,以防曹操卷土重来。
    数日后,刘备与诸葛亮商议进军益州之计。
    诸葛亮认为,此时益州之主刘璋性格懦弱,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可以乘机谋取。
    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派遣关羽率领部分军马留守荆州,自己则亲率大军西进益州。
    一路上,刘备仁德之名远扬,许多豪杰纷纷来投,军力日益壮大。
    另一边,曹操逃回北方后,反思自己的失败,决心养精蓄锐,以待时机。
    他积极整顿内政,发展经济,同时密切关注着刘备等人的动向。
    益州城内,刘璋得知刘备率军来袭,惊慌失措。
    他的部下有人建议抵抗,有人主张投降。
    刘璋犹豫不决之际,刘备的军队已经逼近城下。
    一场关乎益州归属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刘备率领大军兵临益州城下,他派人送去一封信给刘璋,劝他归降。
    刘璋看完信后,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有的大臣认为刘备仁德爱民,若是归顺,益州百姓或许能免受战火之苦;但也有一些大臣担心刘备野心勃勃,入城后会欺凌他们。
    刘璋内心十分纠结,一时难以决断。
    这时,他的谋士法正站出来,提议让刘备进城,然后再找机会除掉他。刘璋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便同意了法正的计策。
    另一边,刘备收到刘璋的回信后,决定亲自入城与刘璋会面。
    他相信自己的仁德能够感化刘璋,使他心悦诚服地归降。
    然而,他并不知道刘璋已经设下了陷阱......。